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模型的高效移植方式。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急性重症胰腺炎组(SAP)(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硫磺胆酸钠)。SAP模型制作成功6 h后,分为尾静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tail vein)、腹腔注射移植组(intraperitoneal)和尾静脉-腹腔注射联合移植组(tail vein+intraperitoneal),每组18只。在移植后第24、48和72 h分别安乐死6只大鼠,收集胰腺组织及血清,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抗炎因子IL-10及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水平;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和第72 h后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及肺泡组织病理改变;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标记的bMSCs在胰腺组织的分布。结果 SAP组胰腺组织有大量出血、水肿、炎性反应及坏死;与对照组相比, 3种不同方式bMSCs移植组胰腺组织的出血、水肿、炎性反应及坏死明显减少(P0.05),IL-1β、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尾静脉+腹腔联合移植组较单纯尾静脉或腹腔移植组胰腺组织的出血、水肿、炎性反应及坏死进一步减少(P0.05),IL-1β、TNF-α和IL-6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IL-10的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DAPI标记的bMSCs在移植组的胰腺组织内均有分布,且在尾静脉+腹腔联合移植组观察到更多的荧光分布;72 h后可见移植组小肠黏膜及肺泡组织完整性较SAP组明显好转,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出血情况较SAP组明显减轻,相比于腹腔和单纯尾静脉移植,联合移植组情况进一步改善。结论在大鼠SAP模型中,bMSCs通过尾静脉+腹腔联合移植能显著抑制炎性反应,减少SAP相关性胰腺、小肠黏膜及肺损伤,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尾静脉移植和腹腔注射移植。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发病率日益上升。西医治疗存在诸多问题。中医学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应用,临床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重症颅脯损伤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是机体中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三大凋节系统,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的失调参与疾病发牛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可直接影响垂体功能,导致垂体功能低下、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1].  相似文献   
14.
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母乳性黄疸 5 4例随机分两组 ,思密达组及光疗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检测新生儿大便中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 (β -GD)的活性浓度 ,探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机理。结果 思密达效与光疗组 ,无显著性差异。每日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36 2 6± 10 12 )。平均疗程 (4 82± 1 10 ) ,7天治愈率 10 0 % ,均在门诊治疗 ,不需中断母乳喂养 ,无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安全有效 ,不中断母乳喂养 ,利于巩固爱婴医院成果 ,普及母乳喂养。β -GD不单纯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白云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及变化趋势,确定肥胖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比较该区7岁以下儿童1996年和2004年的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肥胖程度及造成肥胖的相关因素。结果: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1996年肥胖患病率为0.60%,肥胖程度分轻、中、重,分别为55.00%、40.00%、5.00%,4岁以下未发现肥胖儿;2004年肥胖患病率1.12%,肥胖程度分轻、中、重,分别为52.94%、35.30%、11.76%,3~4岁儿童患病率为1.02%。肥胖与遗传、饮食、运动、生活料理有关(P<0.01)。结论:广州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略低于全国水平,近年有上升趋势,并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肥胖程度仍以轻度为主,但重度比例有所增加,而造成肥胖的遗传、饮食、运动、日常生活料理等因素未发生变化。加强饮食调节,适当的运动是降低小儿肥胖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73岁.因肢体活动不利4a,纳差15d,于2008年11月12日入院.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继发癫痫史.入院症见活动不利,咳嗽咳痰,纳差,大便3~4d 1次.查体:T 36.2 ℃,P 77次/min,R 18次/min,BP 17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语言不清,反应迟钝.全身皮肤色素加深.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急诊加强病房(EICU)重症感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降钙素原的动态影响和意义。方法:选择我院EICU病房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降钙素原水平以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的变化。结果:2周后强化治疗组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与疾病预后存在一定关联。强化治疗组治疗前后、强化治疗组与同期常规治疗组相比,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等均有提高,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重症感染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同时淋巴细胞亚群联合PCT检测可以作为其治疗过程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是新近发现存在于人体内重要的一类携氧蛋白,各项研究表明,脑红蛋白主要在脑组织中表达,在神经系统氧的摄取、运输和利用等生理过程以及去除活性氧和一氧化氮(nitrogen oxide,NO)、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分析脑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颅脑损伤中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以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治疗,为颅脑损伤的诊治提供新靶点的同时也为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在HIV阳性药疹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抗病毒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1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及同期76例HIV阳性非药疹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基线CD4+、CD8+T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 结果 11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均符合轻型药疹,潜伏期8 ~ 34(14.00 ± 8.10) d,其中7例出现肝功能损伤,与皮损严重程度不一致,未停用抗病毒药物并经抗过敏治疗后病情好转。11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基线CD4+T细胞计数为42 ~ 810(493.00 ± 245.68)个/μl,高于75例HIV阳性非药疹患者[11 ~ 814(347.81 ± 167.00)个/μl,t = 647.50,P < 0.05],基线CD4+T细胞计数降低者比例(3/11)低于HIV阳性非药疹患者[64.00%(48/75),χ2 = 3.95,P < 0.05]。10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基线CD8+T细胞计数[(1 472.30 ± 858.55)个/μl]与同期69例HIV阳性非药疹患者[(1 356.59 ± 684.06)个/μ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基线CD4/CD8比值(0.40 ± 0.27)与HIV阳性非药疹患者(0.29 ± 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基线CD4/CD8值低于正常下限者率(9/10)与HIV阳性非药疹患者[98.55%(68/6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阳性药疹患者具有更长的潜伏期,即使轻型药疹亦可伴肝功能异常等系统损害;相对较高CD4+T细胞计数可能是HIV阳性者药疹发生或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建立科室考评小组-站考评组-站考评委员会三级考评组织并明确职责,从日常考评、年终考评两部分进行综合目标考评。将各科室考评结果与科室绩效分配、中层干部任期评价、年内评选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以及聘期内职称晋升等相结合,提高了科室、职工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效力,推动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