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9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32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11篇 |
口腔科学 | 28篇 |
临床医学 | 259篇 |
内科学 | 222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58篇 |
特种医学 | 129篇 |
外科学 | 107篇 |
综合类 | 472篇 |
预防医学 | 230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246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09篇 |
肿瘤学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138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传统的超声心脏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只限于描述三维及动态三维解剖结构,不能对心脏动态功能做出准确有效的评价。本研究将建立组织多普勒超声心脏图像的动态三维重建方法,通过超声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的结合,重建心脏运动的动态三维加速度场,为心脏功能的准确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论文解决了加速度矢量场重建过程中关键的矢量插值和融合显像的问题,从组织多普勒加速度图像中分别重建心肌运动三维加速度场和三维解剖结构,并进行融合显像。试验结果证明了二者之间相对空间位置正确,该方法可以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心脏功能的评价提供更多信息,在心脏靶点起搏和心内消融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足月胎儿体重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胎儿体重的预测在产科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胎儿体重,存在可靠性差等缺点。本研究采用反向传播(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胎儿体重,实验中采用双顶径、小脑横径、腹围、肝脏长度、股骨长度、股骨皮下脂肪厚度、孕龄等参数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三部分组成。对109例临床资料进行预测,结果为:训练组预测符合率达89.77%,平均绝对误差104.22g,平均相对误差3.24%;验证组预测符合率达76.19%,平均绝对误差190.84g,平均相对误差5.60%。表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胎儿体重方法十分有效,准确性高于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调查中山市2~6岁儿童的鼾症现况及白天行为模式,分析打鼾频率与白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山市5个区6所幼儿园的1 880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以澳大利亚悉尼儿童医院睡眠中心临床问卷为基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自制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1 802份。结果 鼾症儿童出现白天行为症状的概率为非鼾症儿童的1.51倍;在每周打鼾次数<3次时,鼾症程度越高的儿童白天行为症状的发病率越高;鼾症儿童出现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多动、不合群的频率高于非鼾症儿童;每天睡眠总时间不足、入睡困难和仰卧的儿童白天行为症状的发病率较高。结论 鼾症患儿比非鼾症患儿有更高的白天行为问题风险,应提倡对儿童鼾症的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观察经筋调理四联综合疗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灸经筋排刺、面部经筋推拿、隔姜灸和面部闪罐经筋调理四联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循经取穴针刺。各组均治疗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随访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结束3个时间点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和面部残障指数量表进行评分,并在随访结束评价有无后遗症。结果:最终完成观察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和面部残障指数量表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各量表2组间比较在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现后遗症的例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筋调理四联综合疗法能改善面瘫患者面部活动功能及社会功能,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并有可能降低后遗症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6.
中药有效成分辨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为有效地从繁多的中药复方化合物中发现和辨识出其作用成分,明确中药作用功效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对中国知网和国外相关杂志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总结,从26篇近期报道的文献中提炼出有效成分辨识相关思路,对以药理活性为向导的有效成分辨识和基于体内过程的有效成分辨识这2个主要研究方法分别进行归纳,并着重对基于体内过程有效成分辨识的常用技术如外翻肠囊法、Caco-2细胞模型、血清药物化学法进行了总结。传统的以药理活性向导的中药有效成分辨识和近期发展的基于体内过程进行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均有各自的优势和不完善之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良好的互补。同时,多成分综合作用是中药发挥效果的基本模式,因此,进行有效成分辨识时,在多成分综合效应中辨识出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符合中药特点的有效成分辨识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采用牙龈黏膜下注射内毒素法构建大鼠上火牙龈炎模型,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大鼠上火牙龈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上火牙龈炎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0.25 g/kg)、中(0.50 g/kg)、高剂量组(1.00 g/kg)和甲硝唑芬布芬胶囊组。代谢笼喂养观测饮水量和尿量;LC-ESI-MS/MS法检测牙龈组织蛋白表达;生化试剂盒结合酶标仪检测牙龈组织氧化应激相关分子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alase,CAT)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牙龈组织能量代谢相关信号通路TSC的表达。结果:上火牙龈炎时,大鼠饮水量和尿量减少,T-SOD和CAT表达水平降低,果糖二磷酸醛缩酶C、磷酸甘油醛异构酶1和TSC2均表达升高。黄连解毒汤可增加饮水量和尿量,升高T-SOD和CAT的水平,降低果糖二磷酸醛缩酶C和磷酸甘油醛异构酶1的表达,抑制能量代谢相关通路分子TSC2的表达。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TSC信号通路和糖酵解相关分子抑制能量代谢,并抑制氧化应激,发挥治疗上火牙龈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胰腺良恶性病变18F-FDGPET显像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可疑胰腺恶性病变40例,静脉注射18F-FDG40min后行PET显像,获得三维断层影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并与PET检查前2周内CT结果对照。结果PET诊断恶性病变30例,表现为胰腺病变部位代谢率增高,标准化摄取值>2.0;诊断良性病变10例,表现为局部代谢率轻度增高或不增高,SUV<2.0。24例PET检查结果与CT一致。经组织病理学检查(31例)及临床、放射学随访3~12个月(9例)证实胰腺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11例。18F-FDGPET正确诊断胰腺恶性病变28例,良性病变9例,诊断的敏感度为96.6%(28/29)、特异度为81.8%(9/11)、准确度为92.5%(37/40)。CT正确诊断胰腺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6例,诊断的敏感度为75.9%(22/29)、特异度为54.5%(6/11)、准确度为70%(28/40)。18F-FDGPET显像还发现6例CT检查未能确定的肝、肺及淋巴结转移灶。结论18F-FDGPET显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技术,对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1年5月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一期修复14例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8例,股前外侧皮瓣5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1例。结果 14例皮瓣中13例游离穿支皮瓣成活,1例皮瓣坏死,成活率为93%。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3例,其中2例继发颅内感染。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并一期愈合,未发现并发症。结论游离穿支皮瓣保留了供区的肌肉、筋膜和神经,将供区的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涉及皮肤或黏膜手术缺损的修复,适用于颅底晚期复发肿瘤,是颅底缺损修复新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