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5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257篇
内科学   21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29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470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42篇
  2篇
中国医学   304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对高海拔地区(2261 m)急性呼吸衰竭患儿37例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多项指标观察,在24至48小时内治疗前后与正常组对比。以微循环积分值表示微循环障碍程度,积分越高微循环障碍越严重。结果表明:甲襞微循  相似文献   
102.
探讨来源于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以期为脐静脉MSCs的神经移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并对脐静脉进行胶原酶消化,将获取的内皮及内皮下贴壁细胞进行培养。经传代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取第2代细胞用β-巯基乙醇和二甲基亚砜诱导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并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脐静脉经胶原酶消化后的贴壁细胞主要表现为间充质样细胞和内皮细胞;传2代后,间充质样细胞可得到纯化和扩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诱导前细胞不表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诱导后MSCs表达巢蛋白(nesti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而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上结果提示,来源于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的MSCs在体外可以培养、扩增,并具备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备选来源。  相似文献   
103.
妇产科手术易损伤膀胱和输尿管,现将我院遇见的39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年龄:25~52岁,平均31.5岁 损伤前后病情分析和治疗情况:39例中因节育施行输卵管结扎术18例,剖腹产8例,子宫瘤切除术6例,宫颈癌根治术3例,子宫破裂修补术3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例。既往史患盆腔炎者14例,有剖腹产史或腹部手术史9例,肠粘连2例,膀胱炎1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抗病毒及保肝降酶结合解毒化瘀健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抗病毒及保肝降酶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中药(以经验方解毒化瘀健脾汤为基础方并结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为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5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52%;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西药抗病毒及保肝降酶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5.
1 病例资料 女,63岁.因腹胀不适伴两侧季肋部隐痛4个月就诊,门诊以"胃间质瘤"收入院.专科检查:腹部平软,剑突下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左季肋部压痛明显,未触及肿块.B超检查示:胃部可见2.0 cm×1.8 cm×1.6 cm大小肿物,边界清楚,质地中等,切面呈编织状.临床考虑胃间质瘤,拟行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在染色体非整倍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LPA技术检测了150例羊水标本、50例外周血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Cof-falyser9.0MLPA-DATA数据分析软件获得MLPA结果,比对MLPA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评价两种技术的符合率,总结MLPA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要点。结果MLPA扩增后探针信号强度与质控相比比率大于1.3判定为重复,小于0.7判定为缺失。150例羊水标本,MLPA显示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异常14例,与羊水染色体培养核型分析结果相同;50例外周血标本,MLPA异常21例,与培养结果符合率100%。DNA质量和浓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Coffalyser9.0MLPA-DATA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实现MLPA数据处理通量化。结论MLPA技术用于普通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数目检测快速、特异、敏感,弥补了常规染色体培养周期长等缺点,对于大量的产前诊断羊水标本,可以实现高通量检测,具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利用”F-FDG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采用3种半定量方法,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30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改变而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再通后入选本研究,其中18例作为细胞移植组(PTCA+支架+细胞移植术),12例作为对照组(PTCA+支架)。2组患者均分别于术前1~2天和术后6个月~1年内行^18F-FDG 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采用3种不同的半定量方法,即目视法、靶心图相减法和心肌葡萄糖代谢值(GMV)比较法,对比治疗前后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的变化,从而间接观察原梗死心肌节段内有代谢活力的心肌的数量变化。结果(1)30例患者手术均安全。其中28例患者完成了前后两次PET检查,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因患有严重糖尿病,术后复查PET时无法获取满意的图像而退出本次研究。(2)细胞移植组17例患者①目视法观察到有11例(64.71%)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治疗后梗死节段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减少(t=3.543,P〈0.05),提示治疗有效;②靶心图相减法观察到14例(82.35%)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③心肌葡萄糖代谢值比较法观察到12例(70.59%)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治疗后GMV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增加(t=2.245,P〈0.05),提示治疗有效。(3)对照组11例患者:①目视法观察到有4例(36.36%)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但治疗前后梗死节段数的配对t检验结果为t=1.16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靶心图相减法观察到6例(54.55%)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内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③心肌葡萄糖代谢值比较法观察到5例(45.45%)患者的原梗死心肌节段内葡萄糖代谢程度有所增加,但进行治疗前后GMV的配对t检验的结果为t=-1.25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CA+支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PTCA+支架治疗,从代谢角度分析,该优势可能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心肌再生有关。3种半定量分析方法中,心肌葡萄糖代谢值比较法较传统的目视法和靶心图相减法更为适合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8.
硼替佐米对白血病K562/A02细胞药物增敏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替佐米是一种26S蛋白酶体的高度选择性、可逆性抑制剂,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证实具有抗多种肿瘤细胞的功能,并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方面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MDR)的产生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MDR的产生机制是多因素的,且有不同的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应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AICM)进行细胞核DNA定量测定在鉴别良、恶性胸腹水中的价值。方法 144例良、恶性胸腹水标本经离心涂片,每例制成2张薄层细胞片,1张细胞片进行HE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检测;另1张Feulgen-Thionin染色,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细胞核DNA定量测定检查。结果 144例胸腹水标本经临床或病理诊断证实,91例为良性,53例为恶性。AICM-DNA倍体分析在判断良、恶性胸腹水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Youden指数分别为84.9%、100%、93.1%和0.85;而常规细胞学分别为62.3%、79.1%、72.9%和0.41;两者之间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Youden指数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AICM进行细胞核DNA测定有助于提高胸腹水阳性诊断率,在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中较常规细胞学方法更客观、敏感。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非清除性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否能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相关死亡和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能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方法荷L615白血病的615(H-2k)小鼠,于接种白血病细胞后第3天接受60Coγ射线全身照射(TBI,5Gy),照射当天移植供鼠BALB/c(H-2d)小鼠的骨髓细胞(3×107)和脾细胞(1×107),移植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分别于移植后第14天和第21天输注供鼠脾细胞(2×107)或移植后第14天输注经氢化可的松(HC)和环孢菌素A(CsA)处理后的供鼠脾细胞(5×107),观察其抗白血病作用.结果移植后第21天输注供鼠淋巴细胞组和移植后14天输注经HC、CsA处理后的淋巴细胞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分别为(45.1±12.8)d和>50d,而非清除性allo-BMT组为(26.2±3.6)d,第14天输注供鼠淋巴细胞组为(29.3±3.7)d,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无明显GVHD发生.结论非清除性allo-BMT后早期输注经HC和CsA处理的供者淋巴细胞或延迟加用DLI可在减轻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基础上,增强GVL效应,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