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肝囊肿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86例先天性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水乙醇注射治疗17例,出现并发症2例(11%);开腹手术48例,复发4例(8.3%);腹腔镜手术21例,复发1例(4.8%).结论: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硬化剂(无水乙醇)注射疗法、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长期疗效等同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3.
核因子-κB靶向性寡核苷酸"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靶向性寡核苷酸(ODN)“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变异“圈套”ODN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6、12、24、48和72h分批处死。运用凝胶迁移变动分析(EMSA)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以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作为肝细胞损伤的评价指标。结果 创伤性炎症后3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12h达高峰,72h后基本恢复正常。“圈套”OD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κB活性。血清ALT含量在伤后明显上升,于24h达高峰,肝细胞出现明显的水肿、变性和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圈套”ODN治疗6h后,大鼠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肝小叶结构损伤明显好转,线粒体的肿胀明显减轻。结论 NF-κ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减轻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激活小鼠肝星状细胞(mouse hepatic stellate cells,mHSC)的具体机制。方法:实验选用mHSC-T25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激活组(mHSC-T25+10 ng/mL TGF-β1)、抑制组(mHSC-T25+1 μmol/L TGF-β-R1抑制剂)和对照组(mHSC-T25)。qRT-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1,TGF-β-R1)、Jagge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等的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Jagged1等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α-SMA、TGF-β-R1、Jagged1、Smad2/3、p-Smad2/3等蛋白的表达。结果:①TGF-β1刺激组中α-SMA、TGF-β1、TGF-β-R1、Jagged1、VEGF、HGF等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抑制组均明显下降。α-SMA:激活组(315.1±6.2)%,抑制组(34.3±4.5)% (F=3291.956,P=0.000);TGF-β1:激活组(524.8±14.3)%,抑制组 (29.0±10.7)%(F=469.534,P=0.000);TGF-β-R1:激活组(235.5±15.2)%,抑制组(17.0±2.8)%(F=392.239,P=0.000);Jagged1:激活组(548.7±16.6)%,抑制组(17.4±4.7)%(F=364.166,P=0.000);VEGF:激活组(331.9±19.8)%,抑制组(19.5±3.7)%(F=278.407,P=0.000);HGF:激活组(376.00±6.51)%,抑制组(16.2±2.7)%(F=640.340,P=0.000)。②激活组高表达α-SMA、Jagged1等蛋白,而对照组、抑制组表达明显较少。α-SMA:激活组0.880±0.016,对照组0.481±0.007,抑制组0.207±0.014 (F=2098.556,P=0.000);Jagged1:激活组0.796±0.015,对照组0.474±0.021,抑制组0.167±0.005(F=1242.556,P=0.000)。③TGF-β1激活组中TGF-β1、α-SMA、TGF-β-R1、Jagged1、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而抑制组均明显下调。TGF-β1:激活组1.180±0.138,对照组0.654±0.061,抑制组0.359±0.012(F=67.706,P=0.000);α-SMA:激活组1.076±0.063,对照组0.689±0.022,抑制组0.374±0.011(F=239.186,P=0.000);TGF-β-R1:激活组1.192±0.142,对照组0.710±0.380,抑制组0.378±0.069 (F=57.235,P=0.000);Jagged1:激活组1.582±0.247,对照组0.817±0.116,抑制组0.364±0.059(F=43.649,P=0.000);Smad2/3:激活组2.057±0.114,对照组1.203±0.105,抑制组0.664±0.063(F=158.856,P=0.000);p-Smad2/3:激活组2.088±0.120,对照组1.168±0.107,抑制组0.573±0.120 (F=136.369,P=0.000)。上述实验结果提示,激活组、抑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通过Jagged1/Notch激活小鼠肝星状细胞并调控其相关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DX保存液与甘油保存液对人角膜基质透镜的保存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2—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中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的完整角膜基质透镜标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DX保存液保存1 d组、DX保存液保存1周组、甘油保存1 d组、甘油保...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ACC-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析其对ACC-2细胞中MDM2基因表达的影响, 从而探讨As2O3诱导ACC-2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ACC-2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向培养至指数生长期的ACC-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2、4、6、8μmol/L)的含As2O3的细胞培养液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细胞培养液,加入As2O3后分别培养不同时间。倒置显微镜下密切观察各时间点不同浓度As2O3对ACC-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应用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MDM2基因(24、48h)和蛋白(24、48、72h)的表达变化。
结果:经As2O3处理后ACC-2细胞体积缩小变圆,核质固缩,悬浮凋亡细胞增多,存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一致显示,ACC-2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MDM2表达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蛋白表达量与浓度及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性(r<-0.7,P<0.05),即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结论:As2O3对ACC-2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且As2O3能够下调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中癌基因MDM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27.
背景:肝细胞移植可以作为一种桥梁作用,帮助肝功能衰竭患者渡过肝衰期,并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
目的:采用Seglen改良的原位灌注探讨SD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的影响因素和方法的改进,同时分析原代肝细胞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疗效。
方法:两步法分离大鼠肝细胞。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24 h后分2组:细胞移植组经脾脏移植约2×107个肝细胞;对照组经脾脏注射0.4 mL Hank’s液。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生存率和血清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变化情况、脾内白蛋白分泌作用及脾内肝细胞分布情况。
结果与结论:大鼠肝细胞分离存活率达85%~95%。细胞移植组14 d存活率(75%)显著高于对照组组(30%)(P =0.01),且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30 d后,脾内有肝细胞白蛋白绿色荧光信号;移植15 d后,可以看到肝细胞在脾脏红髓中簇集在一起并定植。结果说明胶原酶、pH值、灌注液、灌注方法等均是影响肝细胞分离存活率的因素;经脾脏移植的肝细胞能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生存率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从胎龄14.5 d的C57小鼠胚胎肝脏中分离、培养小鼠胚胎肝祖细胞(m HPCs),并将其诱导分化为胆管细胞。方法用荧光激活细胞筛选法(FACS)分选DLK1表面抗原阳性的小鼠胚胎肝细胞,并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Transwell共培养或者单独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刚分选和共培养4和6 d的DLK1~+细胞的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及细胞角蛋白19(CK19)抗原的表达。结果体外共培养时,大部分DLK1~+细胞分裂增殖明显,呈葡萄状聚集生长。第4天,部分细胞开始贴壁增殖,形态开始变成梭形。结果显示,分选的DLK1~+细胞表达AFP和少量ALB,但不表达CK19;在共培养的第4天其开始表达CK19,和微弱表达ALB;第6天,其高表达CK19,而几乎不表达的ALB。结论应用FACS技术成功从E14.5胎肝细胞中分选出DLK1~+细胞并鉴定其大部分为mHPCs,并可在体外与MEFs Transwell共培养的条件下,诱导培养其分化为胆管细胞。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Slit引导配体2(Slit2)对糖尿病小鼠角膜上皮和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60只SPF级5~6周龄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Slit2注射组,每组20只。糖尿病模型组和Slit2注射组小鼠采用链脲霉素腹腔内注射法建立糖尿病模型。构建小鼠角...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实验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择期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 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择期联合断流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ICG 15 min排泄率(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rate at 15 minute,ICGR15)水平将患者分为ICGR15≤10%(A组),10%< ICGR15≥30%(B组),ICGR15>30%(C组)3组。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将患者分为轻度肝功能受损组(M组),重度肝功能损害组(S组)。分析各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A、B、C 3组患者术前Child-Pugh评分相当、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相似,以上各组P >0.05;而术后最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P=0.002)、术后最高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P=0.012)、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P=0.002)及术后严重肝功能损害发生率(P=0.023)均存在统计学差异;M组与S组间仅术前ICGR15水平明显不同(P=0.027)。结论:对于择期联合断流术患者,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主要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相关,而非手术麻醉打击;术前ICGR15较之Child-Pugh评分能更准确的反应患者肝功能储备,能够更准确的预测术后重度肝功能损害;恢复患者肝功能储备亦应是术前保肝治疗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