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6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33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127篇 |
内科学 | 63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29篇 |
综合类 | 245篇 |
预防医学 | 135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163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34篇 |
肿瘤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芍药甘草复方配伍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以甘草酸、甘草苷为指标性成分,运用药动学方法分别比较芍药甘草效应组分和甘草酸效应组分、甘草黄酮效应组分灌胃给药后大鼠药动学参数.结果:给予芍药甘草效应组分的大鼠与单独给予甘草酸效应组分大鼠比较,甘草酸AUC显著增加,Tmax延长,Cmax明显增加,且体内消除速率显著减慢;与单独给予甘草黄酮效应组分大鼠比较,甘草苷AUC显著增加,Cmax明显增加,Tmax提前.结论:芍药甘草效应组分配伍使用,指标性成分体内吸收增加.从药动学角度揭示了验证了芍药甘草效应组分最佳配比的合理性,为深入研究组方原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2.
73.
我是谁?这个问题好像很奇怪,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自己擅长的能力,我们对社会都有自己的责任,都想和别人和平相处,但是又常常和别人发生口角不愉快。如果想深入去挖掘我们的思想,会发现很奇怪的现象,我们的思想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层次像一个受伤的孩子,有的层次像一个野蛮人;有的层次格外的道德,有的层次像一只原始的动物,更多的时候我们像一个易怒的孩子,去做那些重复没有意义甚至是极度可笑的事情。做完后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做。 相似文献
7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预防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卫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8(4):86-86,8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防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4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了下肢动脉检查。结果:77例患者下肢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粥样硬化改变,发生率91.7%;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47例,病变在膝关节以下22例(46.8%);多部位病变24例(51.1%);双下肢病变29例(61.7%);糖尿病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等30例,其中双下肢及多部位病变22例(7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对已发生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能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且可对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新参数NEUT-X、NEUT-Y在细菌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Sysmex-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112例细菌感染患者、98例非细菌感染发热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统计分析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E)、中性粒细胞NEUT-X和NEUT-Y等参数结果,将细菌感染组根据WBC、NE、细菌革兰染色各自分组.结果 细菌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NEUT-X、NEUT-Y参数分别为1383.2±44.6、452.1±50.1;非细菌感染发热患者组分别为1312.2±31.4、446.7±31.6,对照组分别为1341.8±22.5、420.0±16.0;NEUT-X参数;WBC>10×109组NEUT-X、NEUT-Y参数分别为1402.3±52.8、470.2±73.2,WBC≤10×109组分别为1373.7±35.9、442.7±27.9;NE>75%组NEUT-X、NEUT-Y参数分别为1398.3±46.8、468.5±61.5,NE≤75%组分别为1367.6±36.4、435.4.±25.9;革兰阴性菌感染组NEUT-X参数为1387.8±45.6,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分别为1365.4±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细菌感染诊断中,当NEUT-X、NEUT-Y的临界值(cut-off值)取1356.5、425.5时,敏感度分别为71.4%、73.2%,特异度分别为74.0%、66.0%.结论 细菌感染时NEUT-X和NEUT-Y参数明显升高,可作为细菌感染诊断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整理分析含有石膏的古方,挖掘石膏在治疗热证时的配伍用药规律,并结合“有机小分子活性成分与无机金属离子”间的配位化学探究其解热的物质基础。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石膏且具有解热作用的方剂,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统计各中药出现频次,通过SPSS Modeler 18.0对方剂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得到核心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及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用等温滴定量热仪滴定核心药物组合,验证其是否发生反应;梳理中药有机活性成分-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探究石膏解热物质基础。结果 共纳入方剂1440首,以汤剂、散剂为主;涉及中药770味,其中与石膏配伍的高频中药29味(频次≥100),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16条,其中核心药物组合“石膏-黄芩”和“石膏-甘草”的有效成分分别为43、99个,与发热的交集靶点有51、94个。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个核心药物组合很可能以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为主,同时调控白细胞介素(inter 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细胞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协同发挥作用。以核心药物组合“石膏-黄芩”为例,等温滴定量热实验结果显示黄芩和石膏互作强烈,而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和钙离子也发生了配位反应,证明黄芩中的活性成分和石膏中的金属离子可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梳理中药有机活性成分-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推测石膏药效的发挥与其中金属元素和配伍中药有机活性成分形成配合物密切相关。结论 利用“干法+湿法实验”结合“配位化学”理念,探究石膏解热配伍规律及物质基础,石膏在自身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其中丰富的元素可与配伍中药中的黄酮类、蒽醌类、多糖类等有机活性成分形成配合物,从而增强生物活性,发挥协同作用,以期为石膏解热物质基础及机制的探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7.
作者所见1例急性DAA误诊为AMI,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8岁。于1985年1月14日因突然发生前胸“压榨样”剧痛,颜面苍白、大汗淋漓2日,经外院诊为AMI给予治疗,胸痛未完全缓解而急诊入院。患者于1964年发现血压高,1966年起有头晕、乏力等症状,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波动于18.7~22.7/14.7~16 kPa(140~170/110~120mmHg)。1983年常有发作性胸闷,且伴冷汗。入院检查:T37.7℃,P72次/min,Bp22.7/0KPa(170/OmmHg)(右上肢),26.7/10.7 相似文献
78.
79.
粘液性大肠癌组织蛋白酶B、D表达与肿瘤浸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在粘液性大肠癌的表达尚未明了.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D)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实验目的系探讨粘液性大肠癌CB和CD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人不同类型大肠癌CB及CD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CB和CD表达率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差异具显著性(P<0.05;P<0.005).粘液性大肠癌CB表达高于非粘液性者,差别具显著性(P<0.05),但CD表达差异却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大肠癌CB和CD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CB在粘液性大肠癌浸润转移中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MRP)、谷胱甘肽转移酶Pi(GST—π)和肺耐药蛋白(LR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RP、GST—π和LRP在90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结果:MRP、GST—π及LRP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2%、99.0%和93.3%,均显著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P<0.05),且MRP、GST—π和LRP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低分化腺癌和黏液癌中的表达(P<0.05)。但它们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MRP、GST—π和LRP在胃癌中高表达,在胃癌的原发性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这可能是胃癌化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