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62篇
  4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制备姜黄素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65.54±2.57)nm,平均包封率为(87.73±2.94)%,平均载药量(7.96±2.13)%;XRD结果表明姜黄素以无定型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聚合物胶束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姜黄素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具有缓释作用。结论: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并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术前行子宫动脉介入化疗的疗效。方法对研究小组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4例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配合栓塞治疗,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介入治疗后2~3周行子宫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54例患者阴道流血、流液、腰骶部疼痛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前介入化疗的治疗有效率85.2%,介入治疗后手术率85.2%,3年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均为96.3%(52/54)。结论宫颈癌术前行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血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在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别检测毛支患儿血ET和NO ,并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 ;检测重症毛支患儿急性期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并与血ET和NO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血浆ET在毛支轻症组和毛支重症组 ,急性期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分别 q =14 6 5 4、12 370 ,P均 <0 0 1) ,缓解期均下降 ,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别 (分别 q =0 114、0 6 81,P均 >0 0 5 ) ;毛支轻症组和毛支重症组自身对照比较 ,急性期均高于缓解期 (分别 q =16 2 37、11 413 ,P均 <0 0 1)。与血浆ET一样 ,血清NO在毛支轻症组和毛支重症组 ,急性期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分别q =6 95 5、3 338,P分别 <0 0 1和 <0 0 5 ) ,缓解期则下降 ,与对照组无差别 (分别 q =0 771、0 0 89,P均 >0 0 5 ) ;毛支轻症组和毛支重症组不同阶段NO值比较 ,急性期高于缓解期 (分别 q =8 6 30、2 984,P分别 <0 0 1和 <0 0 5 ) ;两组急性期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 q =2 0 83,P >0 0 5 ) ,但重症组低于轻症组。两组急性期血浆ET和血清NO呈明显正相关 (r =0 6 14 ,P <0 0 1)。血浆ET与PaO2 呈显著负相关 (r =-0 793 ,P <0 0  相似文献   
24.
背景与目的: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发光与荧光两种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利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能够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生物发光成像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生物发光信号可用于精确定量,而荧光成像具有方便、便宜、直观、标记靶点多样和易于被大多数研究人员接受的优点。本研究基于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制备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和Luc双报告基因转基因小鼠(即RL转基因小鼠),将这两种技术融为一体。方法:制备携带RFP和Luc基因(简写RL基因)的慢病毒,然后将携带RL基因的慢病毒注入小鼠单细胞受精卵卵周隙以感染受精卵,胚胎移植进假孕母鼠以获得仔鼠,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体视荧光显微镜和PCR等在蛋白和DNA水平上筛选和鉴定,并获得RL转基因小鼠。结果:移植卵周隙注射有慢病毒的胚胎125枚给6只假孕母鼠,其中4只假孕母鼠怀孕,共生仔鼠20只;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RFP和Luc表达,在蛋白水平证实20只F0代中,3只高表达RFP和Luc;DNA水平检测证实,3只RFP和Luc阳性的小鼠基因组中确实整合有外源转基因RL,预示基因型鉴定结果很好验证了小动物活体成像仪筛选和鉴定结果。此外,RL转基因首建鼠基因组中整合的RL转基因可稳定遗传至下一代,并能正常表达。RL转基因小鼠主要脏器均可见红色荧光和Luc信号,但不同脏器间荧光和Luc强度有差异。结论:成功制备RL双报告基因转基因小鼠,为后续研究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和造血重构等提供双报告基因标记的各种移植用供体细胞,并对此供体细胞及其在体内衍生的细胞进行灵敏的非损伤、实时可视化体内跟踪。  相似文献   
25.
在保留乳房的基础上,结合肿瘤外科与整形外科技术以达到遵循肿瘤外科原则和审美观念的双重效果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作者就近年来在保乳术中应用到的整形技术包括:蝙蝠翼状乳房固定术、圆切技术、网球拍法、旋转皮瓣法和平行四边形乳房固定术,或以背阔肌小皮瓣重建、治疗性缩乳成形术修复乳房缺损等研究理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25例加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和7d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浓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Plt、PT、TT、APTT、FIB和D-D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第7d两组Plt和FIB有明显差异(P0.01,P0.05)。对照组患者的PT、TT和APTT呈延长趋势,观察组患者的PT、TT和APTT无明显延长或有所缩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第7d的PT、TT和APTT明显缩短(P均0.05)。对照组患者的D-D浓度呈略升高趋势,观察组患者的D-D浓度稍升高后即逐渐下降,至治疗后第7d,两组间D-D浓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7.
对互联网技术在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我国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广东城乡7~12岁学生营养状况分析彭国超,聂少萍,徐浩锋,林晓霞,许小频随着十年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改善,也加快了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为了解国民经济发展对青少年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我们于1991年进行了调查,报...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估局部眼用盐酸丙美卡因对感染性角膜溃疡需氧菌体外培养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 将60例细菌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在使用盐酸丙美卡因进行眼部局麻前后分别进行取样,眼部局麻前的样本为对照组,眼部局麻后的样本为试验组.眼部局麻具体处理方法为滴入一滴盐酸丙美卡因入患者眼中大约1 min.比较2组间的初步诊断结果和需氧菌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于2018年12月—2019年2月采用滚雪球采样法对235名医务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结果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总均分为(2.21±0.79)分,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2.55%,其中个人成就感低和情绪衰竭最为突出。不同年龄阶段、性别、工作年限的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职业倦怠总均分与观点采择、共情性关心呈显著负相关(r=-0.171,-0.225,P <0.01),与个人痛苦呈显著正相关(r=0.251,P <0.01)。结论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工作年限短的女性、年轻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程度更高,应通过提高医务人员观点采择、共情性关心水平和减少其个人痛苦的方式缓解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