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芪提取物免疫调节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85,自引:5,他引:8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Astragalus membranaceus extract,AME)对人的外周血免疫细胞(PBIC)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分析AME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增殖活性及对外周血粘附单核细胞(PBAM)吞噬肿瘤细胞的影响;采用^51Cr释放法测定AME对杀伤性T细胞(CTL)杀伤肿瘤细胞的影响;用ELISA法和生物学法研究AME对外周血B细胞(PBBC)产生IgG及对PBAM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SDS-PAGE分析AME的蛋白组成。结果:AME能促进PBMC的增殖;提高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PBAM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和产生细胞因子的功能;促进了PBBC产生IgG;AME含有多种蛋白成分。结论:AME对人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提高了抗肿瘤免疫效应,可应用于临床调节免疫功能和治疗肿瘤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余茜  李巧霞  朱海慧 《新中医》2019,51(2):126-128
目的:观察温肾补肺方联合布地奈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温肾补肺方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后,2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较前无变化(P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肾补肺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COPD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治疗组小针刀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临床观察。方法将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照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取枕外隆突正中直下2cm处、S1-S3骶后孔和腰大肌止点处以小针刀治疗,1次/周。对照组给予骶尾部中频脉冲电疗结合下肢CPM机治疗,2次/d,30min/次。2组均连续治疗10周为一疗程,间歇10d开始第2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两次疗程结束后对比BRU、LEMS评分和MBI指数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R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后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LEMS评分和MB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EMS评分在两个疗程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后治疗组MBI指数改善明显(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术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阐述、概括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情况进行了阐述,旨在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人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应用RT-PCR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人食管癌细胞株VEGFmRNA的表达. 结果 食管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0.9%,VEGF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行为有关.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分布不均,血管密集区主要集中在癌灶边缘;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VD与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食管癌组织的VEGFmRNA表达比癌旁组织增高,以VEGF189、VEGF165和VEGF121三种亚型为主. 结论 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该现象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情况及微血管形成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表达小鼠IL-23(mIL-23)基因的小鼠结肠癌细胞株。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mIL-23基因导入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olon26,经G418筛选后获得表达mIL-23的阳性细胞克隆(Colon26/IL-23)。用PCR和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mIL-23的产生及mIL-23诱导的小鼠脾细胞IFN-γ的产生,用MTT比色法检测Colon26/IL-23细胞和Colon26细胞的体外增殖,将Colon26/IL-23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的右侧背部皮下,观察其致瘤性结果:建立了可表达mIL-23基因的小鼠结肠癌细胞株。分泌至培养上清中的IL-23,可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IFN-γ在体外Colon26/IL-23细胞的生长与Colon26细胞无明显不同,但其在体内的致瘤性下降,具有抗瘤作用。结论:Colon6/IL-23细胞可分泌IL-23并证明其具有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小鼠IL-23基因的克隆和在逆转录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肿瘤组织 (含有活化的淋巴细胞 )提取总RNA ,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获得小鼠IL 2 3cDNA。经DNA测序分析 ,证实该片段与GeneBank记载的IL 2 3cDNA序列一致。将该目的基因插入LXSN逆转录病毒载体 ,并转染大肠杆菌DH5α中扩增 ,再感染 ψ2 (ecotropic )和PA317(amphotropic )两种包装细胞 ,经G4 18筛选后获得表达IL 2 3分子的PA317阳性细胞克隆。通过用PCR、RT PCR及Northernblot技术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结果表明 ,成功地将鼠IL 2 3cDNA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 ,经转染两种包装细胞产生了高表达IL 2 3的PA317细胞克隆。该克隆细胞产生的逆转录病毒可进一步用于转染肿瘤细胞 ,为制备肿瘤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表达IL 18基因的大鼠胶质瘤细胞C6 /IL 18,并探讨外源性IL 18基因对C6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 ,将IL 18基因导入C6细胞。经G4 18筛选后 ,获得表达IL 18分子的细胞克隆C6 /IL 18。用RT PCR法检测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C6 /IL 18细胞培养上清诱导脾细胞分泌IFN γ的能力 ,以确定IL 18的生物学活性。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的状况 ,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 ,并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 ,观察C6 /IL 18细胞体内致瘤性的改变。结果 :外源IL 18基因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可获得稳定表达 ,并可诱生大鼠脾细胞分泌IFN γ。同时 ,该细胞系的体外增殖率及体内致瘤性 ,均较亲代C6胶质瘤细胞明显下降。结论 :外源性IL 18基因能部分地抑制C6细胞的体外增殖率和体内致瘤性。建立了可进一步用于相关肿瘤基因免疫和基因治疗研究的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 /IL 18。  相似文献   
19.
中药五加皮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背景与目的:分离中药五加皮抗肿瘤活性成分,确定其分子量,为抗肿瘤新药开发研制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五加皮有效成分对肿瘤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经凝胶层析进一步分离五加皮抗肿瘤成分;用SDS-PAGE电泳、二次元电泳分离并确定其成分和分子量;经蛋白酶E和NaIO4处理分析了有效成分的化学组成.结果:经凝胶层析和SDS-PAGE电泳分析,我们从五加皮提取物(S200F2)中分离得到分子量约64kDa的单一成分,该成分对MT-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经蛋白酶E和NaIO4处理分析,该成分的抗肿瘤作用与蛋白质成分有关,与糖成分无关,说明该成分是蛋白质.经二次元电泳法分离后确认该成分是单一蛋白质.结论:以上结果提示,五加皮抗肿瘤活性是一种分子量约64kDa的单纯蛋白质成分,该成分的进一步纯化将为抗肿瘤新药物的开发和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RNA对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转染VEGF反义eDNA和空载体peDNA3.1的食管癌细胞株TE-1分别接种在裸鼠体内;应用免疫组化法、RT-PCR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反义组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肿瘤细胞的细胞器发生扩张和肿胀、核染色质边集、凝集成块等凋亡形态学改变;Go/G,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指数降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细胞凋亡较少。结论:VEGF反义RNA能抑制裸鼠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为食管癌基因治疗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