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旨在选择一批安全、有效、廉价、农民迫切需要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去,因此其基线资料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江苏省课题组在本次调查过程中的经验,以为日后类似调查、数据录入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在调查前先确定调查方案,取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配合,选择一批责任心强的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为调查员并进行严格统一培训以保证取得准确、可靠的一线调查资料。调查实施阶段进行了小范围小样本的预调查,随后的现场调查须在征得被调查者的知情同意后进行,同时组织省级课题组巡视员进行巡视检查。调查结束进一步人工核查所得数据,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双轨录入,录入完成后,对双份数据进行核对和逻辑一致性校验,最后再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22.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2例CT及4例MRI垂体柄均未见显示,垂体窝内垂体后叶高信号均消失,4例均在第三脑室漏斗隐窝可见高信号小结节。结论MRI是确诊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腺泡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与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逆行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NP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电泳迁移率移动分析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活性及ELISA法检测血液IL-2、IL-6、 IL-10、TNF-α及ICAM-1含量。结果 ANP模型组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在1h、3h、5h及 7h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31.4±5.7)μmol/L比(8.3±2.4)μmol/L、(39.4±6.4)μmol/L比 (10.7±2.6)μmol/L、(33.8±6.0)μmol/L比(11.5±2.7)μmol/L、(25.7±4.9)μmol/L比(9.4± 2.6)μmol/L](P<0.01);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κBa活性在1 h、3 h、5 h及7 h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6.4±1.2)μmol/L比(11.4±1.8)μmol/L、(5.9±1.6)μmoL/L比(12.5±2.2)μmol/L、 (6.8±1.4)μmol/L比(11.7±1.9)μmol/L、(7.0±0.9)μmol/L比(10.8±1.7)μmol/L](P< 0.01);血液中IL-2、IL-6、IL-10、TNF-α及ICAM-1在1 h、3 h、5 h及7 h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且NF-κB活性变化与血液中IL-2、IL-6、IL-10、TNF-α及ICAM-1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ANP胰腺腺泡细胞NF-κB活性显著升高,可导致大量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启动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5.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民  柏瑞  李小荣  欧陕兴  郭元星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38-1241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5例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1例(脾脏)。结果:15例中肿瘤发生在肝脏10例,脾脏3例,右肾和横结肠系膜各1例。CT平扫示14例病灶呈不均匀低或稍低密度,1例为等密度;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团块状11例,“花瓣”或“葫芦”形各2例且均发生于肝脏;3例脾IMT中,瘤内出血1例,钙化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示13例病灶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11例病灶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片絮状、结节状、环形和分隔状强化,5例出现延迟期病灶缩小或向中心充填。4例肝脏IMT表现为“双环征”或“三环征”,灶周水肿5例,肠系膜炎和肾周筋膜增厚各1例,5例肝IMT伴发胆管扩张和结石。结论:认识腹部IMT的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肝癌缺失基因2(DLC2)和RhoA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8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DLC2蛋白和RhoA蛋白的表达;分析DLC2蛋白的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DLC2蛋白对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价值。结果:DLC2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C2蛋白在细胞分化程度差的肝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同时,DLC2蛋白的低表达与RhoA蛋白的高表达呈正相关。DLC2蛋白表达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更差。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DLC2蛋白的低表达与较差的细胞分化程度,RhoA蛋白的高表达相关,DLC2缺失表达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高血压知识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社区护理干预。评价两组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34例,占56.6%;干预组52例,占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复发性胃肠肿瘤再手术方面积累了小少经验,其处理已从姑息手术和镇痛药为主的保守治疗到目前积极的及早外科干预,为胃肠道复发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此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9.
甘遂辅助性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药甘遂辅助性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4 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被分为甘遂组和对照组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腹痛、腹部压痛及肌紧张缓解时间、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的改变、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入院时及治疗 1周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浓度、平均住院日及病死率 ,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甘遂组腹部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1) ,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 ,甘遂组治疗 1周后血清TNF -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胰腺和胰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但甘遂组患者病死率与对照组未见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药甘遂是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而可靠的辅助性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小肠组织TLR4的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组、假手术(S)组、小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肠I/R)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6,12,24,48 h检测各组小肠组织TLR4mRNA的表达,门静脉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TLR4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1)肠I/R组TLR4mRNA表达上调,于I/R12 h最强,阳性细胞主要是小肠黏膜细胞;(2)I/R组门静脉血清中IL-6及TNF-α浓度与N组相比各时点均明显增高(P<0.01);在I/R24 h后达到峰值,与S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01);(3) 肠I/R组门静脉IL-6及TNF-α浓度的增高与小肠TLR4mRNA表达的上调呈正相关(r=0.752,r=0.812;均P<0.01);(4)免疫组化法显示小肠黏膜细胞表面TLR4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大鼠小肠I/R损伤后,小肠组织TLR4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下降的机制之一,也可能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