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9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3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谢阳  张宇  李小毛 《今日药学》2004,14(3):32-35
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引产效果肯定,但安全性仍不能令人满意.本文综合近年来的文献,就米索前列醇与其他常用引产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米索前列醇的用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间隔,与米非司酮配伍的应用现况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本文探讨了在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学教研室在近年的见习教学中,采用以病例为线索、以问题为基础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鼓励学生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在见习阶段不仅巩固了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ER、PR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1例癌旁组织、30例正常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31%(24/26),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26.67%)(P<0.001),但与癌旁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量(81.82%)无统计学差异(P>0.05).(2)E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08%(19/26).PR的阳性表达率为80.77%(21/26),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619 4,P<0.001).(3)Survivin与E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2 9,P=0.015 3<0.05),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2 1,P=0.002 6<0.05).结论: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过表达是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Survivin、PR、ER水平的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包括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肌层侵犯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TLH)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LAVH)的泌尿系受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由同一医师主刀的TLH18例和LAVH22例的病例资料,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下泌尿系受累的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妇科疾病、术前泌尿系基础病及尿常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留尿管时间,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的顺畅情况,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6~8天尿常规的红细胞白细胞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LH组的术后第3~5天尿常规结果异常率比LAVH组高(P0.05),TLH组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输尿管下段梗阻需再次手术。结论 TLH比LAVH存在较高的泌尿系受累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分段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及术前I晦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和手术病理结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临床病理影响因素。结果:分段诊刮和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组织类型完全符合78例,符合率为76.5%。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符合率为85.4%,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符合率为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一致,符合率为66.3%。在其余患者中,术后病理学分级升高者24例,降低者9例。组织学分级本身是影响诊刮与术后病理分级一致性的因素,P〈0.05。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史、肌层侵犯及宫颈受累情况,在术后病理分级升高患者与其他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段诊刮判断宫颈受累的敏感性71.4%,特异性94.7%,阳性预测值50%,阴性预测值97.8%。结论:在FIGO新分期标准下,分段诊刮仍然是子宫内膜癌术前病理分级及分期的有效方法;宫颈搔刮的阴性结果对判断宫颈受累情况更有意义;部分患者存在术后病理分级升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87.
万璟  李小毛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317-2319
针对子宫内膜癌病人在入院、手术前后、放疗、化疗前后及出院后等阶段出现各种生理、心理反应,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多阶段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RNA干扰对子宫内膜癌JEC细胞DKK1基因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用3种RNAi(DKK-homo-366、DKK-homo-811、DKK-homo-886)抑制JEC细胞中DKK1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果。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正常胎牛血清培养的JEC细胞)、NC对照组(转染无意义序列的RNA片段)和siRNA组(转染DKK-homo-811干扰片段)。Transwell小室、MTT、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干扰前后细胞侵袭、迁移、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real-time PCR(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RNA组的DKK1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NC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NC对照组和siRNA组中β-catenin蛋白表达分别为0.308±0.035、0.305±0.026和0.552±0.018;siRNA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NC对照组(P0.05)。Transwell小室检测结果显示,干扰DKK1可降低JEC的侵袭、迁移能力。MTT显示,siRNA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NC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siRNA干扰后,siRNA组的细胞凋亡率[(7.34±0.23)%]显著高于NC对照组[(2.24±0.05)%]和正常对照组[(1.62±0.17)%](P0.05);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干扰DKK1可降低JEC的侵袭和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DKK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JEC细胞中可能发挥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89.
命是信的好     
正让你信命,不是信算命先生,因为他们也是肉眼凡胎,说的真真假假,不过都是心理安慰的作用罢了。那信的是什么呢?信的是自己的信念,正如大C的那句:"我就想问‘过去的都过去了吗’。"其实大C说的是,过去的过去了,那我开始新生活吧。  相似文献   
90.
李小毛 《武警医学》2013,24(10):829-83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1],好发于中老年妇女。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及雌激素的应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自20世纪以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相对于宫颈癌而言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之比,自10∶1上升为1∶2[3]。宫颈癌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准确检出癌前病变并及时有效干预。而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日益上升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对癌前病变没有可靠的细胞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