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23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421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1篇
综合类   450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44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依据1986~2006年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了20年来巩义市回郭镇地下水污染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在监测的23种污染物中,总固体、总硬度和硝酸盐超标率较高,六价铬和氟化物居中,挥发性酚较低。超标项目均分布在浅水区,岭地深水层污染较轻,形成南北岭滩分布格局。硝酸盐和六价铬污染指数每年下降2.61%和4.66%,总固体、总硬度和氯化物分别下降1.62%、1.85%和1.96%,此结果显示着回郭镇地下水污染向着逐渐减轻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62.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fibromuscular dysplasia, FM D )是一种非炎性和非动脉硬化性节段性多灶性血管病。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动脉,以肾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多见。以往曾经认为FM D 是一类较为罕见的血管病,但在肾移植供体中肾动脉病理性 FM D 的检出率高达3.8%~6.6%,且女性更高,提示FM D 并非一种罕见疾病[1]。根据受累血管部位不同,FMD的临床表现各异,颅内血管病变患者可以从无症状到脑梗死、脑出血等各种表现形式,多数病例有反复头痛、耳鸣、头晕、晕厥或癫痫发作。迄今为止,FMD 的神秘面纱并未完全揭开,其病因、治疗和预后仍不十分确定。相关病例国外报道较多,而国内相对较少,尤其是脑动脉受累的病例。武汉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8月收治1例以反复脑出血为临床表现的FM D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探讨腭鞘管后部的浅沟(以下简称后沟)在翼腭窝入路内镜手术及翼腭窝区域横断面CT中定位腭鞘管的解剖标记作用。方法 选取20例颅骨标本,将探针置入腭鞘管以明确该管。在多层螺旋CT(MSCT)上观测腭鞘管及后沟并测量数据,并与传统方法定位腭鞘管的正确率比较。内镜下解剖颅骨和尸头的腭鞘管及后沟,进一步显示后沟的解剖标记作用。结果 颅骨后沟的出现率为100%(40/40),腭鞘管后口附近为半管状,较浅者26侧,较深者14侧;前后外观呈细管状24侧,长椭圆形凹陷状16侧。影像学上腭鞘管与硬腭的夹角为(53.14±5.48)°,后沟与硬腭的夹角为(20.9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沟法对腭鞘管的定位准确率高于传统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解剖、颅骨CT图像、CT横断面上两种定位腭鞘管方法对比显示了腭鞘管与后沟的解剖关系,提示后沟在经鼻翼腭窝入路内镜手术及翼腭窝区域横断面CT中帮助定位腭鞘管的优越性和解剖标记作用。  相似文献   
964.
例1 男,36岁.其妻4次自然流产,均于妊娠70天左右.第5次妊娠18周,B超提示胎儿脐膨出.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膜腔穿刺,检测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18,+t(3;18)(q22;p11).本次妊娠孕25周再次检测B超提示:羊水过多,胎儿脐膨出,先天性心脏畸形(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狭窄),Dandywalker畸形,侧脑室轻度扩张等多发畸形,于孕28周引产.患者表型、智力正常,无有害物接触史.非近亲婚配.患者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患者核型为:46,XY,t(3;18)(q23;p11).  相似文献   
965.
狭义的会阴体是位于肛管和泌尿生殖器之间中线位置的一个由外到内逐渐变窄的锥形纤维肌肉结节,有很多结构汇聚插入会阴体,邻近结构包括肛门外括约肌前壁。产科相关肛门括约肌损伤(OASI)是导致女性大便失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大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了解会阴体解剖结构和阴道分娩后肛门括约肌损伤之间的关系,对预防产后括约肌损伤、大便失禁,以及进行正确会阴裂伤修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6.
目的:研究复发宫颈恶性肿瘤的血清肿瘤标记物谱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宫颈恶性肿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手术前后、规范化疗和随访期间的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和CT-A肿瘤标记物检测(CP2)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9例复发性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中,标记物谱发生变化者8例(88.89%),其中种类由多变少者2例(25%,2/8),由少变多者4例(50%,4/8),标记物数量未变但种类改变者2例(25%,2/8)。75例未复发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中,术后化疗期间标记物谱发生变化者46例(61.33%),其中种类由多变少者15例(32.60%,15/46),由少变多者22例(47.83%,22/46),标记物数量未变但种类改变者9例(19.57%,9/46)。结论:宫颈恶性肿瘤复发前后,肿瘤标记物谱可发生变化,提示单一肿瘤标记物检测具有局限性。应对宫颈癌患者行肿瘤物谱联合监测,可指导化疗方案选择、疗效判定、耐药性评估、随访监测和复发诊断。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后复发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因宫颈癌放疗后盆腹腔内复发于并本院行手术治疗的4例患者,其中2例行前盆腔廓清术,另外2例分别行病灶切除术,对其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难度较大,平均手术时间(315±64.55)min,术中出血50~1500 ml,平均(587.5±651.12)ml,平均住院时间(16.75±6.60)d。术后1例患者出现双下肢静脉血栓、双肾积水、双输尿管狭窄;1例患者出现膀胱阴道瘘。平均随访6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宫颈癌放疗后盆腔复发患者的手术治疗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较好,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68.
目的:观察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多发性肋骨骨折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根据伤者胸壁是否稳定,观察组、对照组又分别分为A1组24例、B1组25例(胸壁稳定,不需要呼吸机支持),A2组16例、B2组15例(胸壁塌陷,需要呼吸机支持)。观察组采用肋骨环抱器行肋骨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呼吸机支持、胸壁包扎等治疗。观察2组病人疼痛指数、住院时间、呼吸机依赖天数及肺活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机依赖时间、疼痛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A1组住院时间、呼吸机依赖天数、肺活量与B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数优于B1组。A2组住院时间、呼吸机依赖天数、肺活量均优于B2组(P<0.01)。结论:肋骨环抱器治疗可减轻胸壁稳定肋骨骨折病人伤后疼痛,对胸壁不稳定较重病人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对呼吸机依赖、改善呼吸功能等。  相似文献   
969.
正Ondine’s curse综合征是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 sleep apnea syndrome,CSAS)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睡眠时出现的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及吸困难。该命名来源于德国的一个古老传说,女神Ondine的惩罚会在夜间降临到那些犯了错误的人身上~([1])。该综合征临床十分罕见,发病时无任何征兆,临床难以预测,且多数患者预后不  相似文献   
970.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以后靶向性选择与这些致癌位点相结合并发生作用,导致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较少作用于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分子靶向治疗的问世,不仅改变了传统化疗药物治疗模式,而且提高了某些肿瘤治愈率。根据药物的作用靶点和性质不同,本文就目前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靶向治疗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