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20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421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1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10篇
综合类   447篇
预防医学   13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6篇
  1篇
中国医学   241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探索靶向综合治疗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旨在明确其疗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方法:2008年4月—2010年4月综合治疗71例晚期口腔颌面-头颈癌患者,其中男54例,女17例,年龄30~83岁,平均60.2岁。经组织学和影像学证实,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具备生物化疗的适应证。卡氏评分>70分,生存预期不少于6个月。入组者血红蛋白≥110g/L,WBC≥4×109/L,血小板≥100×109/L,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血糖正常。化疗方案为方案TPF,即d1 TXT 75 mg/m2,d1 CDDP 75 mg/m2,d1-d5 5-Fu 750 mg/m2,d1、d8尼妥珠200 mg/(m2.周)。结果:完成化疗2~4个疗程,平均3个周期。尼妥珠应用2~8次,平均5次。随访12~24个月,中位随访期20个月。71例中,40例获得相对彻底的手术治疗。CR 4例,PR 39例,7例无法评价,SD 18例,PD 3例。CR+PR=43例,近期总有效率为61%。2例出现轻微皮疹,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TPF方案治疗71例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患者对尼妥珠有良好的耐受性。尼妥珠可增加晚期口腔颌面-头颈鳞癌的化疗敏感性,并可使临床TNM分期降级,使56%的患者重获手术治疗机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2.
法乐氏三联症的X线诊断(附1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乐氏三联症的X线诊断(附115例分析)李小坵,朱运汉,马云志本文对115例经手术证实的法乐氏三联症的平片及造影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本症的特征性X线表现。1材料与方法1.1115例病人中,男64例,女51例,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5岁,其中7...  相似文献   
53.
女,38岁,平素健康,因胸膜炎住院,B超发现肝右叶均匀强回声光团。CT扫描发现肝右叶3.05×2.75cm类圆形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楚锐利,密度均匀,CT值-98Hu诊断肝脂肪瘤。讨论肝脏脂肪瘤起源于内胚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少量脂肪卷入肝内所致。CT有很高密度分辨率,能识别肝内的脂肪组织,表现为肝实质内边缘清楚锐利的低密度病变,密度均匀可伴有极细小的纤维隔,CT值在-40Hu~120Hu之间,与皮下脂肪或腹膜后脂肪相似,动态扫描无增强效应。CT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反向离子对色谱法测定氨甲苯酸片中氨甲苯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5TC-C18 150mm×4.6μm色谱柱,用甲醇-0.005mol?L-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55: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6nm。结果:氨甲苯酸在约1.0~0.02m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0.15%(n=9),样品测定误差<0.1%。结论:本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氨甲苯酸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60例鼻咽癌患者用银染及非银染方法比较分析了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随体联合的频率(SAs及Ag-AA),发现每细胞平均出现的SAs及Ag-AA分别为0.55和1.29(P<0.01)。D、G组染色体在随体联合中的比例分别为DSAf0.620及0.597,GSAf为0.380及0.403,具有随机性。G显带证实13、14、21号染色体更多地参与随体联合。  相似文献   
56.
57.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剩余肝脏体积(FLR)不足是限制肝切除手术的重要因素。术前门静脉栓塞术(PVE)可以使栓塞侧肝脏萎缩和对侧肝脏增生,使术后FLR增大,扩大了手术指征。但PVE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PVE后肿瘤的生长速度可能加快,肝再生的速度短时间内难以达到手术的标准等。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自身保护机制,对于细胞生长、分化和细胞内稳态的调节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密切调节PV E后肝再生;对自噬与PVE后肝再生机制将加深对PVE后肝再生机制全面了解,为解决PVE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新的机会和途径。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后伤口持续输注局麻药和PCIA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伤口持续输注局麻药镇痛组(A组)和PCIA组(B组)。A组患者缝皮前在切口皮下处放置镇痛泵导管,继之通过导管快速给予0.5%罗哌卡因5ml,术毕48h内以2ml/h持续输注0.5%罗哌卡因。B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缓慢静注舒芬太尼3μg,术毕接PCA泵以2ml/h(3μg/kg舒芬太尼配置成100ml)持续泵注。分别记录患者术后2、8、12、24、36、48h安静和活动时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需哌替啶镇痛例数、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及总体满意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安静时和活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术后不同时点A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A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嗜睡26例(87%)、头晕11例(37%)(P0.05)、呼吸抑制2例(6%)。A组满意率29例(97%),B组25例(83%),患者术后需哌替啶镇痛A组8例(26.7%),B组7例(23.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伤口持续输注局麻药镇痛和PCIA具有同样的镇痛效果,但伤口持续输注局麻药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9.
发育性不对称畸形下颌骨生长活性的核素显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下颌骨发育性不对称畸形患者髁突、下颌升支及下颌体生长活性的特征,为该类畸形患者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9例下颌骨发育性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了下颌骨各部位99mTc-MDP吸收状况的测定,并以患者自身第4腰椎的吸收值作为参考以排除个体间差异。将病例分为大年龄组(≥20岁)和小年龄组(<20岁),其中大年龄组13例,小年龄组16例。对下颌骨髁突、升支、下颌体各部位的99mTc-MDP吸收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年龄组下颌骨各区的吸收比值双侧无显著差异,个别患者在20岁以后仍显示出畸形区活跃的生长活性;小年龄组双侧髁突区吸收比值差异显著(P<0.05);检测结果显示下颌骨发育不良侧与正常侧无显著差异;而发育过度侧与正常侧及发育不良侧的差异显著。结论:在20岁以前发育性下颌骨不对称畸形大部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岁以后趋于平稳;少数病例在20岁以后其畸形的下颌骨在髁突区仍有活跃生长的现象。下颌骨不对称畸形的手术治疗,术前可以通过核素显像检查确定非正常发育是否停止来决定手术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0.
利培酮和氯丙嗪治疗时血糖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使用抗精神病药影响血糖代谢的特点。方法:198例未曾治疗或停药3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给予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于入院时及治疗1、2、3和6个月时检测血糖浓度。结果:氯丙嗪组治疗2个月餐后2 h糖耐量试验(2hPG)、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血葡萄糖调节受损(IGR),氯丙嗪组有15.54%,利培酮组有7.37%;≥40岁者2hPG和HbA1C明显高于<40岁者。结论:2hPG和HbA1C浓度增高是糖代谢异常的早期表现,早期干预有利于防止IG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