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52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7岁,采用双侧半椎板有限元减压保留棘突韧带同时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结果:随访1.5~4.5年,平均2年7个月,植骨全部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但有4例延迟愈合。术前JOA评分平均3.2分,术后平均13.8分,平均改善率89.83%,优良率94.23%。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同时保留棘突韧带,提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2.
为获取脉冲电磁热效应刺激在促进骨折愈合以及在骨伤科软伤痛症止痛方面的临床效果,将自制低频超强脉冲发生器和具有脉冲电磁热效应的夹板应用于临床,经89例软组织痛症,60例新鲜骨折患者临床应用观察.结果显示脉冲电磁热效应夹发治疗四肢新鲜骨折,骨折愈合级别高于对照组,尤以第12周最显著(P<0.01),低频超强脉冲治疗软组织病症治疗后痛级下降显著(P<0.01),表明脉冲电磁热效应夹板对新鲜骨折有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超强脉冲电刺激对骨伤科病症有显著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23.
腰椎间盘突出症辨型施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治疗规律及临床意义。将 2 6 2例LIDP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辨型施治 ) 16 2例 ,对照组(常规治疗 ) 10 0例 ,分别观察其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表明以辨型为基础 ,结合椎间盘突出的大小、程度、部位及临床症状等特点 ,选择合适方案施治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4.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神经根炎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shall等于1977年首次提出腰椎化学性神经根炎(chemical radiculitis)这一概念。它是指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液漏至椎间盘外并沿着神经根扩散引起神经根炎症的一种状态。近年研究发现,神经根炎症反应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多种因子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过程。参与炎症反应的因子主要包括促炎或抗炎因子、炎症介质。目前发现的促炎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一仅(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其中最重要的促炎因子是TNF-α和IL-1。1975年,Carswell等给接种过卡介菌(BCG)的小鼠注射脂多糖(LPS)后,在其血清中发现一种能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诱导体内肿瘤组织发生出血坏死的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1985年Shalaby把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α,把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命名为TNF—β。TNF—α主要由活化了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T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受刺激后也能产生。TNF-α单体是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的肽链。近年来,关于TNF-α与神经根炎症的研究较多,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51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无明显侧隐窝狭窄且离断骨块较小者17例,采用开窗、半椎板切除摘除骨块与髓核;伴有明显侧隐窝狭窄者10例,在扩大开窗、摘除骨块与髓核的同时切除关节突内缘、扩大神经根管;中央型或旁中央型者(或部分合并有椎管狭窄者)21例,采用双侧开窗切除突出椎间盘和离断骨块;离断骨块较大、累及椎管前方大部分或黄韧带增厚伴明显椎管狭窄者3例,采用全椎板切除骨块与髓核、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应用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9年6个月,平均3年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4.48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4.5分,改善率为95.2%;优良率为94.1%。3例伴有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大部分消失;其中1例有排尿排便障碍患者,大小便功能明显改善。行PLF的3例患者X线检查显示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摘除突出椎间盘及后缘骨块,彻底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压迫,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6.
20 0 0年 8月~ 2 0 0 3年 9月 ,我们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髓核摘除术中运用经黄韧带游离缘切除黄韧带91例 (观察组 ) ,同期运用传统方法切除黄韧带 30 0例(对照组 ) ,观察不同切除法对硬脊膜的保护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组 91例 ,男 39例 ,女 5 2例。年龄 2 5~ 77岁 ,平均 4 9.3岁。有明确腰部外伤史 32例 ,无外伤史但有腰部劳损史 4 4例 ,无明显诱因 l5例。病程 8个月~ 15年 ,平均 19.7个月。部位 :L3、414例 ,L4、52 8例 ,L5~ S12 1例 ,L4~S113例 ,L3 ~ S16例 ,L3、4及 L5~S19例。旁侧型 73例 ,中央型…  相似文献   
27.
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颈源性头痛主要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及交感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自从SJaastad等(1983)介绍了颈源性头痛以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颈源性头痛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但是直到1990年,术语"颈源性头痛"才被国际头痛研究会所承认[1].尽管颈源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颈源性头痛是颈椎的增生性改变,尤其是钩椎关节病变造成上中段神经根刺激引起颅表神经疼痛发作[2、3].也有学者认为颈源性头痛多由枕大、枕小神经有关,并且由C2~3节段的病变所引起.目前,对颈源性头痛患者的治疗多分别采用手法推拿、牵引、水针、穴位埋线、小针刀、封闭、药物等治疗方法,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兹将我们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8.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及椎间孔外 ,压迫同节段神经根 ,产生相应临床表现的病症〔1~ 4〕。其发病率较低 ,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的 9.9% 〔5〕。自1997~ 1999年 5月 ,我院先后收治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8例 ,为提高对该损伤的认识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5例 ,女 3例。年龄 42~ 75岁 ,平均 5 3岁。病程 15天~ 2 2个月 ,平均 13个月。 8例均行腰椎正侧位片及CT检查 ,结果示L3~ 4 椎间盘突出 1例 ,L4~ 5椎间盘突出 4例 ,L5S1椎间盘突出 3例 ;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并…  相似文献   
29.
颈前路潜行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 1 999年 8月至 2 0 0 3年 1月行颈前路潜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4 1例 ,33例获随访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3例中男 1 6例 ,女 1 7例。年龄 4 1~ 5 0岁1 3例 ;5 1~ 6 0岁 1 2例 ;6 1~ 70岁 6例 ;70岁以上 2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 1 2例 ,双节段突出 1 4例 ,跨节段突出 7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OPLL) 6例 ,QPLL累及 1~ 2节段 4例 ,3个节段以上 2例 ,合并颈椎管狭窄 1例。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脊髓功能 1 7分法评分〔1〕,重度颈脊髓损害 (<7分 ) 2 1例 ,中度颈脊髓损害 (8~ 1 2分 ) 1 …  相似文献   
30.
牵引为主治疗退变性颈椎不稳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床资料 本组 5 6例 ,男 2 5例 ,女 3 1例 ;年龄 3 9~ 70岁 ,平均 5 0 .1岁 ;病程 4~ 1 2 0个月 ,平均 1 2 .3个月。颈椎动力位 X线检查示 1个节段不稳 2 5例 ,2个节段不稳 2 0例 ,3个节段不稳 1 1例 ;不稳节段在 C3/4 2 6例 ,C4 /51 7例 ,C5/6 9例 ,C6 /74例。所有病例均行 C-Spnial-MRI和 (或 )MRA检查 ,并行 CT、头颅多普勒检查排除颈部肿瘤、结核及颅内病变等。治疗方法 颈椎布兜牵引 1 d1~ 2次 ,每次3 0~ 60 min,牵引重量 3 kg~ 1 0 kg,逐渐增大 ;角度1 0°~ 3 0°,采用坐位或平卧体位 ,以患者感觉最舒适、有效为宜。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