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目的通过对以脾动脉栓塞结合腹腔穿刺引流术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治疗结果的体会,分析该项技术在急诊脾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介绍脾动脉栓塞结合B超引导腹腔穿刺引流术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脾动脉栓塞和超声引导穿刺方法;非手术治疗死亡率、中转开腹率及原因;观察脾栓塞综合症发生情况及处理;住院时间。结果全组29例应用弹簧钢圈行近端脾动脉栓塞术,13例用绵胶海绵碎片注射行远端脾动脉栓塞术;13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无死亡病例,2例中转开腹,中转原因为持续出血,非手术成功率95.5%;早期出现脾区疼痛31例;术后1周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无脾脏脓肿和腹腔感染患者。单发脾脏破裂患者住院5~21 d,平均7.8 d。结论非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一项有效方法,通过合理应用脾动脉栓塞结合腹腔穿刺引流能够显著提高成功率,减轻损伤,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跟踪系统在提升抢救室创伤患者护理救治效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诊抢救室运行危重患者跟踪系统1年期间接收的1824例创伤患者为研究组,并以使用该系统之前1年接收的1860例创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创伤患者在护理救治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创伤患者在护理抢救、静脉通道建立、药物应用等方面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创伤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病死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满意度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家属与医生满意度分别为94.9%、9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5%、86.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应用危重患者跟踪系统能提高创伤患者的护理救治效率,降低创伤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患者家属与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应用活体冷冻技术(IVCT)联合心电图研究不同血流动力学条件下活体小鼠心脏微循环变化.方法 分别在正常血流、心肌缺血和心脏骤停等血流动力学条件下,心电图监测的同时行小鼠心脏活体冷冻.连续的石蜡切片后,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希夫氏染色和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荧光染色及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血流动力学相比,心肌缺血时,微血管内红细胞数量减少和形态改变、心肌细胞糖原缺失、血清白蛋白异位分布到心肌细胞浆内、T小管网络破坏、间距增宽;心脏骤停条件下,红细胞数量形态各异、心肌细胞糖原缺失、T小管网络破坏、间距变窄.结论 应用活体冷冻技术与心电图即刻捕获了不同血流动力学条件下心肌细胞微循环及微环境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观察选择性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减轻被动性Heymann肾炎(PHN)肾损伤的效果。方法:以阳离子多聚体(PEI)为阳离子示踪剂,采用体外标记法检测PHN不同时相肾小球基膜阴电荷分布情况。应用CsA干扰PHN模型,观察肾小球基膜的阴电荷分布与上皮下免疫复合物、蛋白尿之间的关系。结果:CsA减轻肾小球基膜损伤同时保护了肾小球基膜阴电屏障,明显减轻PHN大鼠蛋白尿。结论:CsA能够减轻PHN肾损伤。  相似文献   
135.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47岁,回族,农民。2007—10—20因“恶心、呕吐2d,昏迷4h”被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6医院急诊室抢救。患者意识模糊,呼之不应,四肢厥冷,呼吸急促,深大呼吸。体格检查:T35.7℃,P116次/min,R25次/min,BP120/70mmHg(1mmHg=0.133kPa)。测指血糖示“Hi”,立即抽血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血生化及尿酮体。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检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不同进展阶段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浓度,25(OH)D3水平与CKD发生、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活性维生素D在CKD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住院的非血液净化的CKD患者885例及急性肾损伤患者11例,分别测定25(OH)D3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钙、血磷、血碳酸氢根(HCO)3)、血尿酸(uric acid,UA)、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讧TH)。统计CKD不同阶段25(OH)D3不足及缺乏的发生率,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分组下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随肾脏病的进展,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急性肾损伤患者25(OH)D3水平为(15.8±9.16)ng/ml,明显高于CKD各期(P0.05)。随25(OH)D3水平下降,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升高,尿蛋白的程度加重,血白蛋白水平下降,钙磷代谢紊乱(血钙下降,血磷升高)及血脂代谢异常加重,不同维生素D水平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左室射血分数、肾功能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血尿酸、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25(OH)D3水平与尿蛋白程度相关,中度尿蛋白组和大量尿蛋白组25(OH)D3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尿蛋白组和低尿蛋白组(P0.05);且随着蛋白尿病情加重,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发生率升高,在各尿蛋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5,P=0.000)。③25(OH)D3水平与血白蛋白、血钙、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定量、磷、血脂水平呈负相关。血白蛋白、收缩压、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是25(OH)D3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国东北地区CKD患者维生素D缺乏更加严重。25(OH)D3水平与CKD临床重要指标相关。血白蛋白、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是25(OH)D3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7.
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一些人为了逃避外界不利于个人的处境,摆脱某种责任或获得某种个人利益,故意模拟或夸大精神疾病或精神损伤程度,这种行为被称为伪装精神疾病或称诈病.而刑事违法者大部分企图伪装精神疾病以达到逃避惩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观察肺源性和非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病人应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时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以及呼吸功的差异。方法将22例ARDS患者分为肺源性ARDS组(ARDSp,10例)和非肺源性ARDS组(ARDSexp,12例)。通过肺监测仪和呼吸机记录食道压变化值(△Peso)、平台压、呼气末压力、呼吸功,通过公式计算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的数值。结果随着PEEP水平的提高,两种原因ARDS的呼吸功均增大;ARDSp的呼吸功大于ARDSexp,除了在15cmH2O水平:在不同PEEP水平时,ARDSp和ARDSexp的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DSp的呼吸功大于ARDSexp,两者的呼吸系统总顺应性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9.
马兜铃酸致血管内皮细胞毒性及羟苯磺酸钙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马兜铃酸(AA)能使血管内皮细胞(VEC)胞内钙离子([Ca^2+]i)超载,致VEC损伤,而羟苯磺酸钙有拮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用马兜铃酸钠(AA—Na)和羟苯磺酸钙处理,设对照组、AA组、干预组三组。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栓调节蛋白(TM),FLuo-3钙离子探针检测HUVEC([Ca^2+]i)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组TM值和平均([Ca^2+]i)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AA组相比,干预组羟苯磺酸钙浓度为25、50μM时,TM值和平均([Ca^2+]i)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AA组细胞内质网池状扩张。线粒体嵴缺损。而干预组细胞内质网、线粒体形态均有改善。结论AA—Na能使VEC钙超载,致内皮细胞破坏,TM增加,内质网和线粒体破坏;羟苯磺酸钙可以通过保护内质网、线粒体,减少VEC钙超载,保护VEC。  相似文献   
140.
急救医疗的发展状况标志着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处置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1]。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2003年SARS爆发之前几乎为空白,随后连续进行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让各省(市)地级急救中心建设初具规模,但县级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模式尚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