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3篇
  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91.
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液是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的灭菌水溶液,为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出血.对手术渗血、外科出血.呼吸道出血、五官出血、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泌尿道出血、癌出血、消化道出血、颅脑出血等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y,PV)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它通过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内注入填充物(如骨水泥等),来增强稳定压缩骨折的椎体,减轻疼痛,是1987年法国Galibert等。首先报道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Deramond等将此技术用于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我科在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12例16个椎体进行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3.
目的:体外研究中药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砷(As4S4)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表达的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s4S4 (7.5~60 mg/L),分12~60 h 5个时间点处理HeLa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DNA梯状电泳检测凋亡的发生; 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释放水平.结果: As4S4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P<0.01;As4S4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DNA电泳呈梯状条带;As4S4可明显抑制COX-2的表达,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As4S4明显抑制HeLa细胞PGE2释放水平,其值分别为(70.56±2.03)、(48.58±2.28)、(29.25±1.57)和(18.02±1.04) μg/L,与对照组(83.15±1.01)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s4S4 体外对HeLa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4.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在金叶败毒制剂(简称中药)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中药和更昔洛韦(GCV)干预HCMV感染的细胞NF-κBp65mRNA及HCMV晚期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两种药物对HCMV感染致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EL)病变(CPE)的影响。结果两种药物对HCMV晚期mRNA的表达和HCMV致细胞病变CPE均有抑制作用,但中药能显著抑制NF-κBp65mRNA的水平,而GCV对此影响不明显。结论中药可能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而拮抗HCMV感染,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可能为HCMV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5.
我们应用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 PGE1)治疗 30例创伤后急性肺损伤 (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 ,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氧合状况、呼吸力学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收入我院急诊监护室的患者 3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4 2岁。原发疾病均为严重多发性创伤 ,其中交通伤 18例 ,高处坠落伤7例 ,挤压伤 3例 ,其它伤 2例。 30例患者每例平均损伤(3.1± 0 .9)处 ,损伤严重度评分[1] 2 6± 9,入ICU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1] 2 1± 8。根据国内 1999年制定的标准[2 ] ,13例为A…  相似文献   
196.
李天 《营养学报》2012,34(3):301-312
<正>7营养学基础7.1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骨桥蛋白能促进成骨细胞(OB)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的表达[726]。白果活性蛋白有较好的抗生物氧化作用[727]。大豆蛋白在体外消化实验中可促进不溶性钙磷复合物的形成,并能结合胆汁酸[728]。大豆分离蛋白在体外使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可产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探讨喂饲表达甲酰辅酶A转移酶(FCoAT)的大肠杆菌Nissle1917(EcN-Frc)对大鼠尿草酸浓度的影响。 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编号A-F),每组5只。除A组外,其余五组在食物中每克添加1%草酸。B组每次喂食前30 min,喂食1 ml EcN-Frc培养液,C、D、E、F组喂食1 ml EcN-Frc悬液(活细菌数103)。C、D、E、F组喂饲细菌的方式分别为每日1次,每3 d一次,每周一次和观察期内首日喂养一次。实验周期为2周,分别于喂养当日,喂养后3、6、9、14 d分别记录大鼠健康情况和24 h尿草酸排泄量。 结果口服ECN-Frc能有效减低高草酸饮食大鼠的24 h尿草酸排泄量。含103活菌数的EcN-Frc在喂养后3 d即可发挥作用。1次喂服103个活菌数的ECN-Frc,2周后仍能有效降低大鼠尿中草酸浓度。所有大鼠观察期内均体健,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低剂量口服EcN-Frc能有效降低高草酸饮食大鼠的24 h尿草酸排泄量,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双频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治疗肾脏铸型感染性结石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经皮肾镜下双频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治疗42例(53例次)肾脏铸型感染性结石患者。其中左侧18例,右侧24例。结石大小1.8cm×3.0cm~5.5cm×4.5cm,平均4.3cm×3.5cm。结果采用单通道28例次,Ⅰ期双通道13例次,Ⅱ期双通道12例次,平均手术时间为6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0mL,平均住院天数为11d。术后复查KUB平片,结石取净率为90.5%,术后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3个月后,结石总排净率为95.2%。术后输血5例,术后4例出现高热,气胸1例,肾假性动脉瘤1例,均治愈。结论双频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在治疗肾脏铸型感染性结石的过程中,具有加快促进碎石的排出、提高碎石清石效率、缩短手术时间等作用,同时可降低肾盂内压和减少细菌毒素的吸收及有效地减少灌注液外渗导致的并发症,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9.
目的 研究旨在探讨沉香陈化过程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探索二者的内在联系。方法 收集不同陈化时间的沉香样品,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物种注释结果及丰度信息,并通过αβ多样性分析方法,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提取不同陈化时间沉香的挥发油,并通过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5组沉香样品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测到61个化合物,分别为2种单萜、24种倍半萜、1种二萜、13种芳香烃、9种烷烃和12种其他化合物;其中陈化1年沉香中分离出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多,陈化2年沉香的挥发性成分在总成分中所占比例最大。ITS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5组沉香样品中的真菌隶属于162属,优势真菌属为Kirschsteiniothelia、曲霉属Aspergillus、二孢属LasiodiplodiaPhaeoacremonium、木霉菌属Trichoderma等;多样性指数显示,陈化4年沉香的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新品和陈化1~3年的沉香。结论 在陈化过程中,沉香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陈化年份增加,沉香中的真菌多样性增加,芳香烃相对含量显著降低,而倍半萜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总体而言,陈化过程有利于沉香倍半萜类物质的转化及真菌群落的丰富。  相似文献   
200.
目的 比较微创经尿道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URSL)、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FURS)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3种术式的优缺点,探讨治疗上段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术式选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上段输尿管结石(>15?mm)患者150例。将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URSL组、FURS组及MPCNL组。主要分析指标为治疗成功率、术后1个月的 结石清除率,次要分析指标为术中、术后的相关参数,以及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URSL组的治疗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为62.0%和72.0%;FURS组为82.0%和91.1%;MPCNL组为94.0%和96.0%。3组治疗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需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辅助率与术后1个月结石消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SL组的治疗成功率低于FURS组和MPCNL组。MPCNL组治疗成功率优于FURS组。URSL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另外两组。结论 MPCNL和FURS具有大致相同的结石清除率,均优于URSL,可能更适用于上段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治疗。与MPCNL比较,FURS治疗失败及术后感染风险均较高。此外,如果患者不适合行全身麻醉或手术耐受力差,可考虑行URS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