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影诊断与激光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糖尿病患者198例,并进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级,检查后向患者讲述病变情况及治疗方法,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2组,激光治疗组与内科治疗组,分别行眼底激光光凝和内科治疗。结果激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治疗组。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造影诊断分期准确,行激光治疗疗效满意,能挽救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减轻其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在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100例(100眼)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采取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术后至少随访1 a,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力、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0%和36.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2眼无光感者中16眼视力提高,13眼光感者中9眼视力提高,11眼眼前手动者中9眼视力提高,4眼眼前数指者视力全部提高;对照组20眼无光感者中6眼视力提高,14眼光感者中6眼视力提高,12眼眼前手动者中5眼视力提高,4眼眼前数指者中1眼视力提高.治疗后,观察组P100潜伏期为(116.85±7.96) ms,P100振幅为(5.11±1.16)μV,均优于对照组的(105.62±6.82) ms、(4.31±1.25) μV.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0).结论 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在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常见病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的466例环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情况、常见病因、临床特征、相关检查和影像表现。结果环状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为视网膜有一个或数个环形的黄白色的硬性渗出所组成的病变,其病源位于环的中心,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影像检查表现特征明确,是鉴别和确定病因的根本。该466例病因构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85例(61.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70例(15.0%),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48例(10.3%),Coats′病35例(7.5%),视网膜大动脉瘤20例(4.3%),视网膜血管瘤5例(1.1%),黄斑部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0.4%),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1例(0.2%)。结论环状视网膜病变是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病变的共同表现。对原发疾病的正确认识,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也可简化诊疗程序,提高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IA)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在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11例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NIA和OCT检查,并统计FFA和NIA测量脉络膜裂伤程度结果.结果 8例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未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患者FFA与NIA均能从平面显示脉络膜裂伤长度,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6,P=0.31>0.05).OCT从切面显示脉络膜裂伤及与黄斑中心凹距离.3例视网膜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患者NIA和OCT能立体评估和随访视网膜下出血位置及隆起高度的变化.NIA联合OCT检查所需时间约为FFA的35.56%,所需费用为FFA的38.64%.结论 NIA和OCT为无创性检查,两者联合能更简单和经济评估后极部脉络膜裂伤及合并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联合异凝集素(isolectin B4)在评估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中的作用.方法 10只生后第17天的OIR小鼠分别眶后注射FITC-Dextran,取出视网膜行isolectin B4染色,应用Image Pro-Plus 5.1软件测量视网膜新生血管、无灌注区及整个视网膜面积,计算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并比较.结果 FITC-Dextran评估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为(0.100 9±0.001 0)%,均小于FITC-Dextran联合isolectin B4的(0.1046±0.001 0)%或isolectin B4的(0.104 9±0.0020)%(均为P<0.01).FITC-Dextran评估的视网膜无灌注区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为(0.285 0±0.001 0)%,均大于FITC-Dextran联合isolectin B4的(0.266 8±0.001 0)%或isolectinB4的(0.267 6±0.002 0)%(均为P<0.01).FITC-Dextran联合isolectin B4比isolectin B4更易于鉴别视网膜铺片上残留的玻璃体血管,比FITC-Dextran更易于发现未充盈的视网膜小血管.结论 FITC-Dextran联合isoleetin B4视网膜血管染色比FITC-Dextran或isolectin B4更能精确评估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面积.  相似文献   
16.
17.
<正> 局部解剖尸体上发现3例4侧(左3右1)异常椎动脉,其中2例起源异常,穿入横突孔位置异常,同时大脑动脉环异常,现报告如下:例1:成年女尸。左侧椎动脉:在左颈总动脉左后3.4 mm,左锁骨下动脉右前0.9mm 处起源于主动脉弓上壁。起点外径3.1 mm,平甲状腺侧叶上中1/3处穿入第5颈  相似文献   
18.
<正> 为评价不同类型新建教室的卫生状况,我们于1987年对我市实验小学南外廊、师范学校中内廊式三层楼房及第二中学平瓦房新建教室进行了卫生学调查。 1 内容与方法 1.1 测气温、气湿用天津产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测气流用北京DQF-3型热电偶风速仪;测CO2含量用快速简易法;  相似文献   
19.
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各类急性颅脑损伤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骨瓣去的不够大,难以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不仅降低手术成活率,而且术后病人的脑组织膨出、嵌顿亦相当难以处理。本对314例手术治疗的各类急性颅脑损伤进行了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三种类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眼底影像学特征,为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52例52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6例同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9例同时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依据眼底表现将视网膜大动脉瘤分为出血型、渗出型和静止型,分析三种类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眼底影像学特征。结果 彩色眼底照相示,52眼中51眼位于颞侧动脉支, 1眼位于鼻侧动脉支。FFA显示,出血型32眼瘤体合并周围出血,渗出型13眼瘤体合并周围小血管渗漏,静止型7眼(包括彩色眼底照相误判为渗出型的6眼)瘤体内动脉管壁接近正常。6眼行OCT检查者均为出血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瘤体腔壁在视网膜浅层呈环形强反射。9眼行ICGA者视网膜大动脉瘤瘤体均显影,包括未被FFA发现的出血型3眼。结论 彩色眼底照相拟诊出血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患者可选择OCT和ICGA检查确诊,拟诊渗出型和静止型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患者可选择OCT和FFA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