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2年4月26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累计患者7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相比,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病毒性肺炎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2,95%CI(1.15,1.30),P<0.001],此外还可适当缩减患者的退热天数[MD=-1.33,95%CI(-1.78,-0.89),P<0.001]、止咳天数[MD=-1.45,95%CI(-1.57,-1.33),P<0.001]以及啰音消失天数[MD=-1.88,95%CI(-2.34,-1.41),P<0.001]。安全性方面,3篇文献表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3篇文献报道了15例药品不良反应,其中喜炎平注射液组4例,利巴韦林注射液组11例。结论:纳入研究证据表明,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相比,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并可缩短患者症状存在时间。但安全性方面,仍需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探讨肥胖患儿腹部脂肪分布和含量并分析其与体格测量及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及内分泌科就诊的60例肥胖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性别、年龄,测量身高、体重、体成分、腰围、血压,空腹检查血糖、血脂、胰岛素以及肝脏B超,并计算体质指数Z评分(BMI-Z)、腰围身高比(WHtR)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腹部MRI扫描图像计算腹部皮下脂肪(SAT)含量、内脏脂肪(VAT)含量及腹部总脂肪(TAAT)含量,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肥胖患儿腹部脂肪组织含量与体格测评及其代谢紊乱指标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腹部不同部位脂肪预测其代谢紊乱的准确性。结果:60例患儿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9.2±1.4)岁。肥胖患儿腹部SAT、VAT及TAAT均与其BMI-Z(r=0.60、0.46、0.59)、体脂百分比(r=0.64、0.67、0.68)、WHtR(r=0.60、0.57、0.61)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SAT和TAAT均与收缩压(r=0.47、0.49)、甘油三酯(r=0.33、0.35)、HOMA-IR(r=0.33、0.28)等呈正相关(均P<0.05)。为校正各变量间的混杂干扰作用,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患儿腹部SAT、VAT及TAAT均与体脂百分比(β=0.59、0.66、0.65)及WHtR(β=0.53、0.63、0.59)相关(均P<0.01)。ROC曲线显示,SAT对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评估性能更好,VAT则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评估性能更好(曲线下面积=0.68、0.69、0.69,95%CI 0.54~0.82、0.55~0.84、0.53~0.85,P=0.017、0.014、0.019)。结论:肥胖患儿腹部SAT、VAT及TAAT含量与体脂百分比及WHtR密切相关,随腹部脂肪含量的增加,发生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增高,并呈现部位差异。临床评估肥胖患儿腹部脂肪预测代谢风险时,应在BMI-Z基础上,结合腰围和体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服药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肾移植受者服药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针对肾移植受者移植药物依从性的计划行为理论调查问卷调查移植随访门诊就诊的197例肾移植受者的服药意向、服药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结果肾移植受者服药意向得分9.58±1.11、服药态度得分48.77±4.96、主观规范得分13.80±2.41、知觉行为控制得分8.59±1.2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是肾移植受者服药意向的影响因素(均P0.01),共解释服药意向变异的21.8%。结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影响肾移植受者的服药意向,医务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受者的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改善其服药意向,进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构建临床药师考核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纳入对临床药师绩效考核的文献,总结和分析我国临床药师绩效考核现状。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我国已有多家医院开展临床药师绩效考核,考核体系主要构建方法为德尔菲法、关键绩效指标、文献研究法等,考核指标围绕素质、工作、科研与教学、反馈四个维度展开。结论: 我国已有多家医院开展了临床药师绩效考核,但考核仍存在不足,需不断完善与改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历代文献关于"打马过天河"的记载,介绍其名称、手法操作、功效的发展变化,从穴位特点、皮部理论、全息理论、操作手法及小儿病理生理特点等方面论述打马过天河退热的作用机理,认为"打马过天河"是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方式对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激发经气,祛邪扶正,起到整体调节作用,最终实热得解,高烧得退。  相似文献   
16.
17.
正Brugada综合征在1992年由Brugada首次发现与报道[1],它主要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持续性ST段抬高,患者可因室性心律失常,而发生心脏骤停、突发晕厥、猝死等。目前认为是编码钠离子通道α亚单位的SCN5A基因突变导致[2],心电图表现为右胸导联(V1、V2、V3)ST段鞍背型或上斜型向上抬高。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最广泛采取的预防心脏骤停、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法[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亚砷酸钠染毒对大鼠氧化应激、肝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探索砷暴露与糖尿病的关联,为砷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大鼠亚砷酸钠饮水染毒建立砷染毒模型,高脂饲料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16周后采集血液、组织样本,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探讨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因素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位置之间关系。方法 收集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资料完整的763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49岁,早期患者占84.7%,淋巴结阳性患者复发、转移率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并随淋巴结数目的增多而增加(P<0.001),对于淋巴结阴性患者,原发灶位于内象限时复发、转移率最高(9.8%和13.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手术方式、放疗剂量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分期和和手术方式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1)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早期病例所占比例高,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ki67阳性表达率高;(2)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与转移淋巴结数目相关,和原发灶位置无关,对于淋巴结阴性患者,原发灶位于内象限复发、转移率最高;(3)TNBC患者复发率随BMI值的增加而增加,但对于肥胖患者,复发率反而下降;(4)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放疗剂量均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5)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分期和和手术方式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头痛宁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无先兆性偏头痛发作间歇期的脑血流变化及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老年科于2017年1月 - 2018年4月确诊的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 = 45)和对照组(n = 45)。联合组给与头痛宁和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给与盐酸氟桂利嗪,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TCD(经颅多普勒)情况和对偏头痛的防治情况。结果 头痛程度与TCD异常率呈正相关(Cramer’s V系数为0.293,P<0.05);治疗后,联合组改善脑血流变化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联合组HIT-6(头痛影响测定-6)、VAS(视觉模拟评分法)下降、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669,P = 0.008;Z = -3.757,P<0.001;Z = -2.172,P = 0.03);联合组治疗偏头痛的总有效率为86.70%,对照组为77.80%,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 = -2.586,P = 0.010);联合组缓解率为91.10%,高于对照组缓解率(71.10%,χ2 = 5.874,P = 0.01)。结论 头痛宁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用药能更好地改善大脑血流情况,防治偏头痛的作用优于盐酸氟桂利嗪,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