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9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3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是近年出现的一项介入治疗新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之中。将心肌声学造影技术(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CE)引入治疗过程中指导对靶血管的选择即是该技术的一个新突破。它是将肥厚间隔形态学的改变与血管造影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验证对靶血管的选择,提高对靶血管的选中率,提高疗效,减少对心肌的损伤,即争取以最小的损伤达最佳的效果。我们对3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了MCE引导下的化学消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1979年Rentrop等采用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使闭塞血管重新开放,取得显著效果。本文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并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溶栓1例。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无保护左主干狭窄超过50%以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46例患者中,12例左主干开口狭窄,13例是左主干体部狭窄,21例左主干远段狭窄。46例患者中42例行支架置入术(其中药物支架11例),1例行切割球囊治疗,3例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半年内4例发生术后再狭窄,其中2例为药物支架病例,2例为普通支架。术后平均随访(23.9±2.7)个月,1例6个月时,死于慢性肾衰竭,1例10个月时死于左心衰竭。结论介入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4.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AMI患45例,随访6个月13例。AMI患入院后在常规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e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用5日。第6日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混悬液57ml,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通道,利用球囊封闭IRA,并将分离的外周血干细胞悬液经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分离及回输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产生。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全心功能及对局部心肌节段运动评分。结果在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发生不良反应共30例,其中发生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占38%(17/45);在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和采集时占17%(7/41);在回输过程中占20%(8/41)。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移植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44、0.56,(P=0.008);移植前后心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分别为1.23、1.11,(P=0.100);移植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52.4、52.0,(P=0.591)。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AMI安全可行.能显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但对左心室重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8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复杂的、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淀粉样斑块(SP)、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纤维缠结及显著的突触丢失、脑萎缩和神经元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起搏器电重设的问题,它会引起起搏模式、起搏频率的改变,有的时候与起搏器电池耗竭易混淆。如果没有及时认识到而盲目更换起搏器,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院自2003年至今共遇到5例起搏器电重设,其中2例因无经验而重新更换起搏器,而另3例重新程控后转为正常工作模式。现就其发生原因如何识别及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7.
孔宏亮  李占全  袁龙 《广东医学》2012,33(2):167-169
目的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oCl2)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基础上,探讨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Gs-Rb1)是否可通过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系统减轻心肌细胞肥大。方法将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Gs-Rb1组、Gs-Rb1+L-NAME(NOS抑制剂)组、Gs-Rb1+AngⅡ+L-NAME组,AngⅡ、L-NAME和Gs-Rb1浓度分别是10μmol/L、1 mmol/L和200μmol/L;分别测定心肌细胞表面积、细胞培养液NO浓度和心肌细胞NOS活性。结果 (1)Gs-Rb1显著抑制AngⅡ所致的心肌细胞肥大(P=0.00),但不能使心肌细胞回复到正常大小;Gs-Rb1减小心肌细胞表面积的效应可被L-NAME显著抑制(P=0.00)。(2)AngⅡ降低心肌细胞NO浓度的效应可被Gs-Rb1显著抑制(P=0.00),但L-NAME可完全抑制Gs-Rb1对心肌细胞的NO分泌效应。(3)Gs-Rb1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在AngⅡ干预时的NOS活性(P=0.00),该效应被L-NAME完全抑制。(4)心肌细胞表面积与NOS(r=0.59,P=0.00)、NO(r=0.62,P=0.00)均呈正相关。结论 Gs-Rb1显著抑制AngⅡ所致的心肌细胞肥大,此效应至少部分通过NOS/NO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应用封堵伞行室间隔穿孔封堵,同时或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远期疗效.方法 对3例患者按常规方法行室间隔封堵术,并行择期冠脉介入治疗.心功能的评定采用临床观察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的方法,追踪 12~22 个月.结果 心功能由术前的Ⅵ级恢复为Ⅰ~Ⅱ级并维持至今.术后无心绞痛发生,无心力衰竭再入院.结论 AMI 并发室间隔穿孔,择期介入封堵室间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在封堵术成功数日后进行较术前及同期进行更为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89.
利用心脏电除颤器的体外起搏功能紧急体外起搏成功抢救 2例心跳骤停患者。例 1女性、78岁 ,因Ⅲ度房室阻滞入院 ,入院前 4h内发作心室颤动 5次 ,均经电击除颤终止 ,最后心脏骤停。例 2男性、5 9岁 ,急性下壁、广泛前壁、右室心肌梗死 ,Ⅲ度房室阻滞 ,行紧急体外起搏前突发心跳骤停。2例患者经紧急体外起搏成功后均进入导管室行经静脉临时心内膜起搏 ,前者择期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后好转出院 ,后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好转出院。所用仪器为美国研制的PHYSIO CONTROLLIFEPAK 9/ 9P ,采用PHYSIO CON…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0例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损伤的病例,提出其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400例射频消融术中并发房室结损伤10例(占2.5%),其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占0.50%),一过性Ⅲ度AVB、一过性Ⅱ度Ⅰ型AVB和和一过性Ⅰ度AVB共8例(占2.00%)。结论 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的损伤与操作的经验有关,严格操作规程,纯熟掌握操作技术和影响学知识,严密监测消融中心电图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可以使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