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48篇 |
内科学 | 19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77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23篇 |
1篇 |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无保护左主干狭窄超过50%以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46例患者中,12例左主干开口狭窄,13例是左主干体部狭窄,21例左主干远段狭窄。46例患者中42例行支架置入术(其中药物支架11例),1例行切割球囊治疗,3例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半年内4例发生术后再狭窄,其中2例为药物支架病例,2例为普通支架。术后平均随访(23.9±2.7)个月,1例6个月时,死于慢性肾衰竭,1例10个月时死于左心衰竭。结论介入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2.
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AMI患45例,随访6个月13例。AMI患入院后在常规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e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用5日。第6日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混悬液57ml,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通道,利用球囊封闭IRA,并将分离的外周血干细胞悬液经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分离及回输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产生。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全心功能及对局部心肌节段运动评分。结果在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发生不良反应共30例,其中发生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占38%(17/45);在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和采集时占17%(7/41);在回输过程中占20%(8/41)。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移植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44、0.56,(P=0.008);移植前后心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分别为1.23、1.11,(P=0.100);移植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52.4、52.0,(P=0.591)。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AMI安全可行.能显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但对左心室重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23.
国产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临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勇 李占全 何奔 陈绍良 于波 李康 王东琦 傅国胜 王宁夫 马根山 杨志健 王建安 沈向前 齐国先 曲鹏 曹雪滨 马依彤 李保 郑强荪 董平栓 蔡尚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16(5)
目的 评价国产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1个心脏中心置入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的1352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术后1年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1352位患者共1869处病变置入Partner支架.其中,糖尿病患者占23.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占90.49%,C 型病变占30.98%,分叉病变占11.13%,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占7.81%;靶病变血管平均长度21.99±10.57 mm,病变平均狭窄程度88.18%±10.93%,参考血管直径3.17±1.81 mm,病变最大扩张压力13.77±3.01 atm;使用球囊预扩张的病变占78.12%,球囊后扩张的病变占25.79%.随访结果显示:12个月累积心源性死亡0.52%,心肌梗死0.96%,靶血管重建2.14%,MACE 3.62%,数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患者1年累积血栓发生率(0.66%)与其他研究结果类似.结论 1 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国产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对QRS中间向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愈的显性预激综合征得129例,根据旁路部位分9组;左前壁(LA)、左侧壁(LL)、左后壁(LP)、右前壁(RA)、右侧壁(RL)、右后壁(RP)、右前间隔(RAS)、右中间隔(RMS)、左后间隔(RPS),对比分析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结果①与消融旁路后心电图对比,129例显性预激综合征均影响中间向量.②中间向量变化与旁路位置有关:aVL(和Ⅰ)导联,aVF(和Ⅱ、Ⅲ)导联及V1导联中间向量改变与旁路部位有明显关系.③预激综合征影响QRS电轴:LA、LL旁路出现心电轴右移(P<0.01);LP、RL、RP、RMS及RPS旁路出现心电轴左移(右中间隔P<0.05,余P<0.01);RA、RAS旁路术前、术后心电轴无显著差异(P>0.05).④预激综合征影响横面移行区:LA、LL、LP和RP、RPS及RMS旁路常使横面移行区右(前)移.⑤中间向量改变与预激向量有关:aVLⅠ、Ⅱ、aVF、Ⅲ、V1导联QRS波群中间向量的变化与预激向量方向基本一致(P<0.01).结论显性预激综合征影响QRS波群初始向量同时,影响中间向量,且中间向量改变与δ波方向基本相同;观察中间向量的改变将有助δ波不明显的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定位. 相似文献
25.
26.
脑利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利钠肽(BNP)是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17环状多肽,1988年由日本学者最先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来,主要由心室细胞在容量或压力负荷过重时分泌[1-2].BNP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使第2信使环鸟苷酸(cGMP)升高,从而介导一系列生理学效应,包括利尿、利钠、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减少心肌细胞纤维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预防充血状态下的血栓形成;扩张心外膜冠状动脉,抑制因过度换气而造成的冠状动脉痉挛等[3-4]. 相似文献
27.
化学消融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冠心病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伴冠心病(CHD)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HOCM伴CHD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同期行PTSMA联合PCI的围术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术后胸痛、气短症状消失,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较术前明显降低(27.00±7.68∶75.4±13.98,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7±0.03∶0.65±0.08,P>0.05)。5例术中均发生胸痛,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HOCM伴CHD患者同期行PTSMA联合P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0例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损伤的病例,提出其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400例射频消融术中并发房室结损伤10例(占2.5%),其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占0.50%),一过性Ⅲ度AVB、一过性Ⅱ度Ⅰ型AVB和和一过性Ⅰ度AVB共8例(占2.00%)。结论 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的损伤与操作的经验有关,严格操作规程,纯熟掌握操作技术和影响学知识,严密监测消融中心电图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可以使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9.
1979年Rentrop等采用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使闭塞血管重新开放,取得显著效果。本文报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并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溶栓1例。 相似文献
3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左主干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分析并随访了左主干闭塞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心肌梗死患,以明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主干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