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探讨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挖掘及数据库检索获得薯蓣皂苷类成分调控糖代谢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与糖代谢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Cytoscape3.5.1中的BiN-GO、MCODE及CluGO插件对潜在靶点分别进行GO生物过程、聚类模块及KEGG信号通路富...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耐药性及流行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2022年7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 69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统计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2021年3月-2022年7月纳入的2 69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749例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率为27.81%;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5.67%、47.00%、43.93%,对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耐药率均低于20.00%; 74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集中于1~2岁、3~6岁、≥7岁,占比分别为34.33%、39.88%、34.70%;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病季节为秋季,占比为46.51%;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疾病类型为肺炎,占比40.08%。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比较高,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主要感染群体为女性、1~7岁患儿主要发病季节为秋季...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明确肺高血压(PH)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表达的变化。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 8周龄, 体质量200~22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8):对照组(C1组)和PH1组。采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的方法制备大鼠PH模型。模型制备开始后28 d时, 测量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 计算Fulton指数, 计算肺中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 计算肌化血管百分比, 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TRAF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p-STAT3)和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 计算p-STAT3/STAT3, 免疫共沉淀法检测TRAF6与STAT3的相互作用。原代培养正常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2组)和PH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H2组)于6孔板(n=3)。采用qPCR法检测TRAF6 mRNA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TRAF6、STAT3、p-STAT3和Cyclin D1表达。结果与C1组比较, PH1组大鼠mPAP、Fulton指数、肺中...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肌肉入路腰方肌阻滞(QLB-TM)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6月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肉入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及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麻醉,其中Q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经肌肉入路腰方肌阻滞,到达目标筋膜间隙后单次注射0.375%罗哌卡因0.5 ml/kg;C组术前不进行神经阻滞。观察拔管后30 min(T0)、4 h(T1)、8 h(T2)、20 h(T3)、24 h(T4)、28 h(T5)、32 h(T6)、44 h(T7)、48 h(T8)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24、48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评估术中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药物的消耗量,双侧下肢肌力以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Q组患者T0~T6的静息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24 h运动VAS评分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48 h的静息和运动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术中舒芬太尼及单位时间消耗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消耗量、住院天数以及双侧下肢肌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B-TM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5.
介绍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大数据将对护理信息化产生的影响,包括对护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影响以及对护理信息系统的优化作用,思考如何将大数据与护理信息化有机结合,使大数据能够通过护理信息平台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从而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