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4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以出院: 1.体温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3 d,无并发症,临床情况稳定;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l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及其相关性肝病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临床类型分为5组:自然痊愈组(66例)、无症状HBV携带组[22例)、慢性乙肝组(65例)、乙肝肝硬化组(失代偿或代偿肝硬化)(28例)和原发性肝癌组(51例);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ELISA法对5组患者及对照组血清sl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慢性乙肝组血清中slCAM-1水平(910 ±210)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7 ±107)μg/L(t=4.172,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 179 ±541)μ 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t=3.208,P<0.01 );乙肝肝硬化组血清中slCAM-1水平(1906 ±682)μ g/L,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t=4.084,P<0.01).自然痊愈组血清slCAM-1水平(594±348)μg/L及无症状携带组血清slCAM-1水平(570±侣1)μ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及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slCAM-1的表达均升高,这可作为临床乙肝活动和乙肝相关性肝病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73.
体外冲击波碎石导致机体感染可能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 引起全身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性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价值。 方法 留取41 例不同部位与复杂程度的泌尿系统结石病人ESWL 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尿标本,分别作细菌培养,并以偶氮显色法作内毒素浓度测定。 结果 (1) 不同部位与复杂程度的泌尿系统结石病人ESWL 治疗前后血液内毒素浓度均无显著性变化,血液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 肾结石直径> 2cm ,多发性肾结石、铸型或鹿角形肾结石或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病人ESWL治疗后的尿液内毒素浓度为(65 .34 ±32.17)ng/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内毒素浓度(21 .28 ±6 .56)ng/L,P< 0 .05 ;尿液的细菌阳性率也从治疗前的1/8 增加为3/8 。(3) 单发直径≤2 cm 的肾结石及单纯输尿管结石病人ESWL 治疗前后尿液内毒素浓度无显著升高,尿液的细菌阳性率也无变化。 结论 ESWL 造成泌尿系结石病人全身感染的可能性小,但引起复杂性、多发性结石病人尿路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这些病人ESWL 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4.
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肠道内存在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正常菌群,而肠壁内存在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淋巴细胞,以肠粘膜为界,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肠道菌群在促进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协同拮抗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制约和调控作用,如对正常菌表现为免疫耐受,对病原菌表现为免疫排斥,一旦二者间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本文分4部分,就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5.
细胞永生化是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过自发的或某种因素的作用下从增殖危机中逃逸,获得无限增殖能力的过程。肝组织细胞永生化技术不仅能为肝组织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性状稳定的研究对象,还为生物型人工肝、细胞移植等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潜在细胞源。本文就近年来肝组织细胞的永生化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6.
Mohnarin2010年度报告:华东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2010年华东地区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2010年华东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5所医院共分离细菌42 6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 202株,占68.4%,革兰阳性菌13 385株,占31.4%,厌氧菌72株,占0.2%;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据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首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8.7%、49.0%和31.4%;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49.9%和74.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敏感率91.8%~99.5%,除沙雷菌属和奇异变形菌外,对其他β-内酰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80.0%;铜绿假单胞菌除阿米卡星外对各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75.0%,而不动杆菌属除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均<50.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有0.7%~4.6%的耐药率.结论 华东地区细菌耐药性严重,除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RSA等,应密切关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相似文献   
77.
Mohnarin2010年度报告:中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中南地区2010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2010年中南地区8所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标准判定结果,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中南地区2010年共分离细菌19 2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8%,革兰阳性菌占30.1%,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63.2%和80.5%;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是2.3%和0.9%;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中产ESBLs株分离率分别为69.6%、52.4%和10.4%,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97.4%~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70.0%,而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6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氯霉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最低,<50.0%,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最高,>85.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较高,>70.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最低为16.7%,流感嗜血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3.4%,除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率稍低外,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大部分>70.0%.结论 临床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增高明显,应重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及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78.
2009年,自墨西哥出现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以来,甲型H1N1流感迅速蔓延至全球。目前,疫情虽已呈现减退的趋势,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仍然活跃。同时,随着新学期开学及节后外来务工人员不断返城,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能排除出现新一轮暴发流行的可能。甲型H1N1流感的病死率虽远远低于SARS和禽流感,但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很快发展为重症肺炎,并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为提高重症和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治愈率,本刊特邀请国家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委员会临床诊治组组长李兰娟院士对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诊治要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9.
目的:回顾性分析0.4mg/Kg.日及0.7mg/Kg.日两种剂量联合5-氟胞嘧啶(5-Fc)针剂对HIV阴性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5.1-2009.12收治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治73例HIV阴性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有43例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5-Fc治疗,其中有25例患者使用低剂量两性霉素B(0.4mg/Kg.日)联合5-FC治疗进行治疗,有18例患者用高剂量两性霉素B(0.7mg/Kg.日)联合5-FC进行治疗,治疗疗程为达到两性霉素B总剂量达到3.5g,比较两组之间2周、10周及治疗结束时隐球菌培养阴转率,比较两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周时低剂量组阴转率为80%(5/23),高剂量组为86.7%(13/15),P=0.28; 10周时及治疗结束时两组阴转率均为100%;两组死亡率为分别为低剂量组8%(2/25),高剂量组16.7%(3/18),P=0.25;低剂量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12/25), 高剂量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12/15,P=0.04;低剂量组因不良事件而更改治疗方案,为12%(3/25), 高剂量组因不良事件而更改治疗方案38.9%(7/18),,P=0.03。结论:低剂量两性霉素B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在治疗第10周及结束时脑脊液培养阴转率均可达100%,但使用低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时安全性更高,患者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80.
Background Liver cirrhosis is the fatal sequel of chronic hepatitis, making early diagnosis of liver cirrhosis critical. Liver biopsy is still the standard diagnostic method for liver cirrhosis, although its use in a wide population with alcoholism or HBV infection remains difficult.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metabonomic approach to detect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liver cirrhosis. Methods Serums were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from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n=22) and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cirrhosis (n=18) or hepatitis B virus (HBV)-induced cirrhosis (n=19). The serum metabonome was analyzed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LC)/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S) integrated with chemometrics. The acquired LC-MS data were normalized and processe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tabonom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Lysophosphatidyl cholines (LPCs) (LPC C16:0, LPC C18:0, LPC C18:2, LPC C18:3, LPC C20:3, LPC C20:5) decreased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 whereas bile acids (glycocholic acid, 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 hypoxanthine, and stearamide increased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These metabolites are considered “common” biomarkers for hepatic cirrhosis. Oleamide and myristamide increased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cirrhosis but decreased in those with HBV-induced cirrhosis. These could be specific biomarker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alcohol- and HBV-induced hepatic cirrhosis. 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ce metabonomic differences between alcohol- and HBV-induced liver cirrhosi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metabonomics is a top-down system biology tool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on clinic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