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5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176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561篇
内科学   310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965篇
预防医学   446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375篇
  10篇
中国医学   535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正2014年8月~2017年7月,我科在关节镜下行腘窝囊肿切除术治疗35例腘窝囊肿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26~75岁,病程2~4年。左膝24例,右膝11例。腘窝囊肿按Rauschning-Lingdgren分级:Ⅰ级7例,Ⅱ级24例,Ⅲ级4例。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三模块实习教案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以海姆立克操作为主导的噎食急救处置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实习本科护生9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46人和对照组4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施带教,研究组采用三模块实习教案方法实施带教,均实习2周。结果研究组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及教学总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三模块实习教案教学可提升海姆立克急救技能及急救处置带教效果,提升教学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3.
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可出现一系列眼部改变,这些改变若得不到及时干预或治疗,将导致宇航 员出现长期或永久的视力损害,不仅影响飞行任务的执行,还威胁宇航员的人身安全。尽管目前宇 航员出现这些眼部改变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相关研究已发现,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会出现 颅内压升高、神经系统改变、生化改变及淋巴、静脉系统循环障碍,这些可能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 与发展。现归纳国内外近50年来关于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出现的眼部改变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 以期寻找针对这些眼部改变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宇航员筛查、训练及防治工作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自行研制一套智能化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康复仪,并将其应用于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的早期康复中。 方法 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自制智能化兔膝关节CPM康复仪器,主要由核心机械、电控、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选取6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行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M组和自由活动组。CPM组采用CPM康复仪器行早期关节活动康复,每日训练1次,每次30 min,共4周。2组大白兔均于造模前和造模成功后第3、7、14、21、28天进行体重监测以及术侧膝关节活动度和肿胀程度测量,并于造模成功28 d后于光镜下观察2组大白兔术侧关节软骨的病理结构。 结果 自制智能化兔膝关节CPM康复仪器运行过程安全可靠,可带动3只兔子同步运动,并可准确、方便地调节膝屈曲角度、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其智能化满足实验要求。造模后第3天,2组大白兔的平均关节活动度与组内造模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后第28天,CPM组的平均肿胀程度和平均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35.05±1.70)°和(0.175±0.002)cm,与自由活动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28 d后,CPM组的骨折处畸形程度以及骨折线处的光滑度均优于自由活动组。造模成功28 d后,CPM组缺损区优势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自由活动组缺损区优势组织以纤维软骨修复为主,且CPM组缺损区域与邻近关节软骨结合情况、软骨细胞新生情况、软骨细胞排列、细胞层次以及软骨下潮线恢复情况等均优于自由活动组。 结论 智能化兔膝关节CPM康复仪器是一种简便可靠、效果较好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器械,其不仅可以促进兔子胫骨平台骨折处塑形和软骨的修复,还可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消除肿胀。  相似文献   
125.
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特别是全外显子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的进步,肿瘤的精准免疫治疗得到了很大发展;肿瘤新抗原的研究更是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近十年来关于肿瘤新抗原的研究,系统介绍精准医疗时代肿瘤新抗原在恶性肿瘤治疗上的作用和可能的应用,以及肿瘤新抗原研究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研究在贫困地区有效推广科学喂养婴幼儿的理念和方法的路径效果, 改善喂养人的喂养技能, 达到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的目的。方法 为完成国家“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健康教育任务, 依托国家项目的政策、管理、技术平台, 采用临床路径及成人培训方法, 对基层业务人员及婴幼儿家长进行多轮培训;用婴幼儿喂养指数及喂养困难两个指标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1)培训前后婴幼儿喂养指数各年龄组改善显著。培训前, 各年龄组均低于城市样本, 6~8个月龄低于农村样本, 9~11月龄与农村样本相似, 12~24月龄高于农村样本;培训后, 各年龄组均高于培训前的水平。2)培训前后喂养困难9~11月龄组改善不显著, 其余各年龄组改善显著。9~11月龄组喂养困难显示出涉及面宽、警示度低的特点, 依据是:问卷共14个项目, 该组有8个项目差异不显著;问卷每项最高分为7分, 该组干预前后分值分别为2.61±1.154、2.51±1.115。结论 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 可全面、有效改善家长的婴幼儿喂养水平;但对于喂养困难, 需要更加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影响OGTT顺利完成各种因素并找出对策。方法:对198例患者实施新方法并观察效果。结论:1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GTT。  相似文献   
128.
李佳 《婚育与健康》2014,(11):54-55
当你气喘吁吁地爬着楼梯,是否注意身旁的大爷红着脸和脖子,挺着身子继续向上,嘴里还不忘念叨:“一口气上五楼,腰不酸腿不疼”;当你走进药店,是否发现妇科药品专区多了一群青涩面孔,讨论着哪一种品牌更好,甚至调侃道:“洗洗更健康”……  相似文献   
129.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婴幼儿喂养方式,建立前瞻性队列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纵向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2009年7月1日—2010年7月1日出生的婴儿593例,监测婴幼儿0~24月龄的体重、身长、头围、喂养情况、家庭基本信息等。测量次数:共测查20次,包括出生3 d内、1岁内每月1次、1~2岁每3月1次。结果 593例研究对象中,男性293例(49.41%),女性300例(50.59%);男、女婴在社会人口学特征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267例(45.03%),混合喂养组132例(22.26%),人工喂养组194例(32.71%)。方差分析显示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对0~24月龄婴幼儿体重、身长、头围有不同影响。1月时体重均值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组;7~24月龄体重均值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3组均值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24月龄时身长有影响,7~24月龄体重均值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月龄时头围均值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龄、9~24月龄时头围均值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是婴幼儿生命早期最佳的天然食品,为婴幼儿提供了生命所需的必要营养物质,对婴幼儿生长速率增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讨人组织激肽释放酶4( KLK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对预后的影响,为改善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81例子宫内膜癌、30例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KLK4的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合随访资料做生存分析,并分析KLK4的表达和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KLK4在正常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0%、5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9,P=0.002);KLK4的高表达和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及深肌层浸润相关(χ^2=7.985,P=0.021;χ^2=4.629,P=0.031),与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χ^2分别为0.266、1.761、0.277,均P>0.05);KLK4高表达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较低表达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KLK4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分化和局部侵袭有关,其高表达提示早期复发,KLK4有可能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早期复发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