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MRI各项指标观察依达拉奉钠对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在脑梗死后1,5,14d行MRI扫描,扫描后工作站后处理合成ADC图,测量、计算脑梗死体积、水肿吸收率(△V)、各序列的信号强度比(SIR)、信号强度比相对变化率(ASIR)、相对ADC(rADC)。结果脑梗死后14d,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5d和14d,治疗组T1wI的s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2WI、FLAIR序列的AS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后5d,治疗组DwI序列的SI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T1wI、T2wI、FLAIR序列的△s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5d,治疗组梗死区rAD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颅压增高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频谱与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TCD评估颅内压及其转归的价值。方法:对31例颅内高压患者于甘露醇降颅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CD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脑脊液压力和血压。结果:颅内压轻度升高时半数以上脑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形态无明显异常,降颅压后部分血流速度恢复正常;颅内压中重度升高时,除血流速度异常外,频谱形态明显异常,且随着颅内压的进一步升高,血流速度迅速下降,终末期出现振荡血流、"钉子波",降颅压后也无改变。结论:TCD可用于无创检测颅内压,并可对其转归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安全意外事件的特点及应对策略。方法对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报护理部的60例护理安全意外事件进行事件类型、发生原因等方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四位的类型为:跌伤28例(占46.8%)、外走10例(占16.7%)、自伤或他伤7例(占11.7%)及自杀6例(占10.0%);前四位的原因是:沟通不良14例(占23.4%)、预判不足12例(占20.0%)、疾病/药物影响11例(占18.3%)、管理不当9例(占15.0%)。结论完善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综合业务素质,可有效预防与降低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护患两方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磁共振技术在确定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部位和范围中的作用。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27例(28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其中包括骨溶解19髋、不明原因疼痛5髋、异位骨化2髋、可疑肿瘤1髋和股神经麻痹1髋。磁共振检查结果均与放射学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相互印证。结果在所有髋关节中磁共振均发现骨一假体界面异常影像和其周围软组织包裹。而与磁共振相比,X线片检查始终低估了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部位和范围。磁共振还显示了X线放射学上难以发现的软组织沉积物,该沉积物的信号强度与骨溶解区域相似,并在28个髋关节中发现25个增厚滑膜中的沉积物。结论磁共振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软组织评价的有效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评估假体周围软组织包裹物和关节囊内滑膜沉积物,比x线放射学检查能更容易发现骨质溶解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究疼痛控制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骶尾部压疮发生率和压疮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解放军第一八○医院骨科收治的21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性84例,女性130例;年龄61~90岁)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按随机表分为治疗组(121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方法,未进行特别疼痛治疗;治疗组除标准治疗方法外,还接受不同方法的疼痛控制治疗。治疗组患者根据镇痛方式不同,进一步按确诊顺序根据随机表分为4个亚组:静脉泵镇痛组(30例,地左辛注射液、高乌甲素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个体化用药,持续静脉泵入)、规律肌肉注射镇痛药组(24例,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2 mL,肌注,2次/d)、口服中枢镇痛药组(33例,镇痛药物为氨酚羟考酮片5 mg,口服,3次/d)和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组(34例,双氯芬酸钠释片,75 mg,口服,1次/d)。观察各组患者骶尾部压疮的发生率;入院时、术前和术后1周Braden压疮评分,术后1周压疮严重程度分级,药物镇痛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的Braden压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疼痛控制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周的Braden压疮评分为(12.6±3.3)分,低于对照组的(14.8±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疼痛控制治疗亚组在入院时、术前和术后1周时Braden压疮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3.66%(22/93),高于疼痛控制治疗组的10.74%(13/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疼痛控制亚组压疮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压疮的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四个疼痛亚组间的压疮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泵镇痛组和口服中枢镇痛药组出现呕吐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明显;肌肉注射镇痛药组和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主要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通过制酸和保护胃粘膜等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除。 结论合适的疼痛控制可减少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压疮的发生。在镇痛方法的选择上,肌注和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使用方便、耐受性好、效果确切,但应注意预防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亚低温、β-七叶皂甙钠及二者联合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1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对照组(30只)、亚低温组(30只)、七叶组(30只)及联合组(30只),每组又分为5个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2,3,5,7(1断头取脑。在大鼠苍白球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冰块降温及白炽灯调整与动物距离照射加温的方法调节体温.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的变化。结果各个时间点脑出血模型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亚低温组、七叶组及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在出血后5d、7d病灶侧脑含水量均低于亚低温组及七叶组(均P〈0.05)。结论亚低温及β-七叶皂甙钠均能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而二者联合可能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抗脑水肿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丁苯肽在预防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外,治疗组另外予口服尼莫地平30 mg,每日3次;丁苯肽0.2 g,每日3次,疗程3 m。在病程3 m后进行MOCA评分,评分26分判定为出现认知障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MOCA总评分及各子项目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3m后,治疗组MOCA总分及各子项目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治疗组中有4例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对照组中有13例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丁苯肽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预防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因素的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收治的13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采用Ha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估患者VCI情况;收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导致ACI患者发生VCI的影响因素;构建...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减压联合椎体支柱块植入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09年11月,采用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减压、骨折块复位,联合经椎弓根植入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7~58岁,平均36.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周~14个月,平均5.3个月。均为单椎体压缩骨折;T91例,T112例,T125例,L111例,L25例,L35例,L41例。术前伤椎Cobb角(27.5±7.5)°,伤椎高度(26.67±5.34)m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8±1.4)分;椎管狭窄按Wolter分级法:1级17例,2级10例,3级3例;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3例,D级6例。结果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180 mL。除1例出现切口皮下血肿外,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和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椎管狭窄按Wolter分级法:0级27例,1级3例;术后24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9例,E级16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随时间延长评分呈下降趋势,术后24个月时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减压联合椎体支柱块植入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椎体复位满意等优点,但对椎间盘镜下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2例在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术前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后早期指导实施功能训练,并进行出院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均能完成锻炼计划,术后16—25d(平均18d)出院,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3.8%。结论: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疗法可促进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