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从基因调控水平探讨Rg1对失血性休克时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基因mRNA量的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肠上皮细胞PGC-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失血性休克5 hPGC-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复苏后3 h组其表达量仍低于休克前水平,但较失血性休克组表达有所增强。复苏加Rg1治疗3 h后PGC-1 mRNA明显呈较高水平表达。复苏加SB202190及复苏加茴香霉素对PGC-1mRNA几乎无调节作用;Rg1在SB202190存在时,仍微弱上调PGC-1 mRNA表达,Rg1能增强茴香霉素上调PGC-1mRNA的作用。失血性休克5 h大鼠肠上皮细胞PGC-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复苏加Rg1能上调PGC-1蛋白表达,复苏加SB202190或茴香霉素对PGC-1蛋白表达调节作用较弱。Rg1在SB202190存在时,微弱上调PGC-1蛋白表达,但Rg1和茴香霉素同时作用时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复苏加Rg1可明显上调PGC-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提示PGC-1 mRNA上调可以促进PGC-1蛋白表达,PGC-1蛋白合成在转录后水平的调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2.
庆大霉素为临床广用的抗菌素,发生过敏性休克较罕见。国内文献报道新疆、湖南各1例,辽宁2例。最近,我们遇到1例因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致死,并具有病理解剖的资料。特报道以供参考。病例报告病者李××,男,42岁,教师。因咽喉疼痛3小时,无发热、咳嗽、声嘶等症状,步行来院五官科急诊。检查:神志清楚、对答好,无声嘶,无呼吸困难,咽充血(++),左侧咽后壁稍肿胀,诊断为急性咽炎。下午9时许在门诊肌肉注射庆大霉素8万单位,注射后即步行约15分钟回家,到家后便感胸闷、呼吸困难、未服其他药物,即由家人用自行车推送回院五官科病房急诊。当时病者已有明显发绀、呼吸困难,但未见三凹征,不能讲话,烦躁,脉搏摸不到。10时30分即予以吸氧,数分钟后,出现呼吸停止,即行人工呼吸及气管切开,当气管切开时,自气管套喷出的气流和分泌物很少,加用简易人工呼吸器持续维持人工呼吸,感到要加较大压力才能维持气体交换,检查气管套并无阻塞,呼吸恢复约3分钟后(10时55分),又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即行人工  相似文献   
73.
目的应用亚甲蓝示踪剂定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探讨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的手术经验和技巧。方法应用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对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同时常规行颈部功能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前哨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数量,结合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病理,分析前哨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 51例患者中,共有46例发现蓝染的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检出率90.2%,阳性率45.7%,阴性率50%,假阴性率4.3%,灵敏度91.3%(21/23),准确度95.7%(44/46)。结论亚甲蓝定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状态的判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操作规则并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74.
青年人大肠癌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征、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年人大肠癌52例患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52例青年人大肠癌,平均病程6.5个月。误诊35例,占67.3%。Dukes分期C、D期共37例,占71.1%。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多见,共33例。占63.5%。52例中2l例行根治性手术,根治组2年生存率41.8%,5年随访生存率23.2%。结论:青年人大肠癌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何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肇庆市华支睾吸虫病中间宿主感染情况及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肇庆市华支睾吸虫(肝吸虫)中间宿主感染的情况及流行因素,阻断和控制肝吸虫病在我市的传播流行。方法流行因素现场调查;淡水螺类采用解剖压片法;淡水鱼采用人工消化法;猫、狗、猪采用动物肝脏胆囊解剖法。结果肇庆市家常淡水鱼中的鲩鱼、鳙鱼、鲤鱼等3种鱼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是鲩鱼为20.0%,各种鱼类总感染率为6.67%。阳性鱼主要集中在端州、高要和鼎湖等地。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及保虫宿主均没检出阳性。结论鼎湖区、高要市是肇庆市肝吸虫病传播流行的源头,也是我市肝吸虫病防控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抑制吉非替尼(Gef)耐药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驯化PC9细胞,获得PC9/GR耐药细胞,比较PC9与PC9/GR细胞增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表达情况;经Sch B处理后,观察PC9/GR细胞增殖、凋亡及IGFBP2和磷酸化p-AKT、p-mTORC1表达情况,并利用IGFBP2过表达腺病毒转染技术验证IGFBP2在Sch B抑制PC9/GR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PC9/GR细胞内IGFBP2表达高于PC9细胞(P<0.05),Sch B处理后,PC9/GR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增加,IGFBP2表达和AKT、mTORC1磷酸化下降(P<0.05)。IGFBP2-OE转染后PC9/GR细胞内p-AKT、p-mTORC1明显增加(P<0.05),Sch B对PC9/GR增殖抑制作用下降(P<0.05)。结论:Sch B下调IGFBP2表达,抑制PC9/GR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外科气管切开术(ST)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DT组和ST组,比较两组手术操作难易程度、操作时间,以及切口大小、出血量、气胸及皮下气肿发生率及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果与ST组相比,PDT操作更简便,明显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的气管切开技术,是危重患者气管切开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大鼠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细胞兴奋性的变化,探讨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ICC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可能关系。方法:制作大鼠骶髓上损伤模型,膀胱压力测定证实膀胱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后,取膀胱组织急性分离ICC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CC细胞兴奋性变化。结果: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模型制作成功,膀胱ICC细胞兴奋性较正常组和膀胱造瘘组明显增加。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膀胱功能改变可能与ICC细胞兴奋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0.
孙蕾  赵嘉璐  蓝秀  吕祝庆  黎媛  李伟文 《浙江医学》2019,41(22):2379-2383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肺癌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6~8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内酯醇组、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组和4-PBA+雷公藤能内酯醇组4组,每组8只。取5×106个/mlA549细胞接种于小鼠腋下皮下,建立肺癌移植瘤模型;雷公藤内酯醇组每日腹腔注射0.2ml(浓度为1滋g/ml)雷公藤内酯醇+0.4ml0.9%氯化钠注射液,4-PBA组每日腹腔注射0.4ml(浓度为100滋g/ml)4-PBA+0.2ml0.9%氯化钠注射液,4-PBA+雷公藤内酯醇组每日注射0.2ml雷公藤内酯醇和0.4ml4-PBA,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每周监测小鼠的肿瘤体积变化,第21天处死小鼠剥离皮下肿瘤,并测量肿瘤的重量;分离提取脾脏组织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MDSC细胞数量;用流式细胞术分选MDSC,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法分析MDSC细胞凋亡,RT-qPCR法分析MDSC中重组人精氨酸酶1(ARG1)、一氧化氮合酶(iNOS);Westernblot法分析MDSC中Bcl-2、Bax、CHOP、GRP78和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内酯醇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均明显降低,MDSC比例、ARG1、iNOS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MDSC细胞凋亡率、CHOP、GRP78和PERK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雷公藤内酯醇组相比,4-PBA+雷公藤内酯醇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均增加,MDSC比例、ARG1、iNOSmRNA均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和CHOP、GRP78和PERK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4-PBA组相比,4-PBA+雷公藤能内酯醇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雷公藤内酯醇诱发内质网应激抑制MDSC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