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小剂量高渗氯化钠和小剂量复方高渗醋酸钠对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的血浆钾、钠、氯和血气的影响,以为海水浸泡战创伤休克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动物模型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渗NaCl组、复方醋酸钠组,每组10只.实验前禁食过夜自由饮水,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麻醉,行股动、静脉插管,一侧股静脉插管供给药和输液用,另一侧股动脉插管快速放血至6.5kPa,造成失血性休克,维持低血压30min后,将大鼠浸于15℃低温海水中40min或血压下降为6.5kPa时,将动物取出给药.对照组给生理盐水4mL/kg;高渗NaCl组给7.5%NaCl4mL/kg;复方高渗醋酸钠组给3.5%NaAc和2.0%NaCl复方4mL/kg;观察动物血压、呼吸、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并分别于伤前、失血性休克即刻和给药后30min、1h、2h、3h抽取动脉血液标本0.4mL测定血气和血浆K、Na、Cl.结果(1)休克3h对照组存活率为20%、复方高渗醋酸钠治疗组和高渗氯化钠治疗组存活率为100%,高渗盐治疗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血气休克动物血液pH下降、缓冲碱和剩余碱及CO2结合力下降、PCO2升高,给药后血气明显改善,尤其是给药30min后;高渗醋酸钠组和高渗氯化钠组血液pH、PCO2均优于休克对照组(P<0.05),高渗醋酸钠组又优于高渗氯化钠组(P<0.05).(3)小剂量复方高渗醋酸钠组和高渗氯化钠组.Na\,Cl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K略为上升;高渗醋酸钠组低於高渗氯化钠组.以上结果表明高渗醋酸钠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方面明显优于高渗氯化钠.讨论失血、休克、海水浸泡是海上作战后勤保障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证明高渗醋酸钠对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高渗氯化钠,可明显改善血压,改善血气和酸中毒,减轻了高氯酸血症,其机理可能与高浓度钠离子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限制血流进入肌肉组织,从而保证了生命重要器官的血流供应有关.醋酸钠有缓冲碱作用,可有效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防止高渗氯化钠所引起的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结论高渗醋酸钠和高渗氯化钠对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有一定治疗效果,复方高渗醋酸钠比高渗氯化钠能更有效地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22.
23.
尿流动力学可以准确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并进行分型,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我院于2007年8月至2010年5月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SUI患者51例,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第三代碎石清石系统(EMS)治疗婴儿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合并急性尿潴留的疗效. 方法应用输尿管镜下EMS治疗三聚氰胺所致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合并急性尿潴留患儿10例.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9个月.膀胱结石2例,尿道结石8例,结石直径0.5~1.1 cm,平均0.8 cm.全麻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碎石清石术,采用Wolf 8.0~9.8 F输尿管镜,在电视监视下,从输尿管镜操作通道伸入EMS超声碎石探针将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完全粉碎吸出,术中膀胱内保持50~100 ml液体,灌注泵压力为160~210 kPa(1 kPa=10.20 cm H2O),平均180 kPa,超声碎石能量40%~60%,占空比30 0A~70%,平均60%.术后留置8 F双腔气囊导尿管. 结果 10例平均手术时间25 min,均将尿道结石冲入膀胱,在输尿管镜下一次性清除结石,麻醉清醒后拔除导尿管,均能立即顺利排尿.3 d后复查B超.膀胱、尿道内均无残留结石. 结论 对婴儿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合并急性尿潴留患儿,应用输尿管镜下EMS清除结石,可以立即解除下尿路梗阻,恢复正常排尿,具有安全、高效、损伤小的优点,可作为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合并急性尿潴留患儿手术解除下尿路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4例患者根据患病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4例)。观察组采用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照组采用IMA高位结扎术及根部淋巴结廓清,治疗后3年随访93例,5年后随访110例,比较两组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直肠癌复发率、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淋巴转移率、复发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低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优于IMA高位结扎及根部淋巴结廓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直肠癌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前后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MF化疗方案即MMC+5-FU CF,对42例直肠癌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双侧髂内动脉灌注,7-10d后手术,术后4-6周重复上述治疗,共6个疗程,每个疗程30d。结果 术后病理显示原发性癌细胞坏死率为85%,转移灶坏死率为80%,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除4例姑息手术平均生存14个月外,其余38例根治术患者均存活,生活、工作正常。未发现局限复发及新的转移灶。结论 动脉灌注化疗是有效的直肠癌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7.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1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被膜内组和被膜外组各80例,被膜内组行被膜内次全切除手术,被膜外组行被膜外次全切除手术。着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被膜内组和被膜外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膜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被膜外组的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被膜内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首选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状腺被膜外次全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患者,女,42岁,于2005年8月16日入我院治疗。患者因咳嗽、胸闷、气短,伴低热半年就诊于我院。入院查血沉46mm/h,PPD试验强阳性,痰找结核杆菌阳性,胸部CT提示:肺结核(左侧)。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治疗8月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胸部X线检查提示病变明显吸收,服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后停用吡嗪酰胺,加用乙胺丁醇[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生产,批号:国药总字H31021140]0.75g,每日一次抗痨治疗,在口服乙胺丁醇6d后患者颜面部开始发痒,继而出现红色丘疹,散在分布,呈针尖至粟粒大小,压之退色。立即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颜面部痒感很快缓解,丘疹减少,停用乙胺丁醇第4天后,丘疹消失。于第5天重新服用乙胺丁醇后6h,皮疹再次出现。停用乙胺丁醇,继续脱敏治疗后皮疹消失。从而考虑乙胺丁醇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药疹。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缺氧大鼠线粒体ATPase6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急性缺血缺氧引起肠上皮细胞线粒体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通过失血性休克大鼠造成急性缺血缺氧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与失血性休克组.按Wigger法放血至平均动脉压5.33kPa,维持低血压2h,造成急性缺血缺氧,分别于失血性休克后2h、3h、5h活杀动物.(2)肠线粒体ATPase6基因表达测定活杀动物后取回肠5cm,制备肠上皮细胞悬液,并将细胞数调至1×109/L,用异腈酸胍盐酸盐法提取细胞总RNA.紫外测定RNA纯度和含量,并进行RNA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以鉴定其完整性.RT-PCR法使用宝灵曼试剂盒.上游引物5'-AAACGAATAACCCTTGAGAATC-3',下游引物5'-TGGTGGGTCATTATGTGTTATC-3',特异扩增715bp大鼠线粒体ATPase6cDNA片段.(β-actin作对照).PCR反应体系为50μL,包括10μLcDNA,2μL上游引物,2μL下游引物,5μL10×Taq酶buffer,4μLdNTP,3.6μLMgCl2,22μLDEPC水.扩增条件95℃变性40s,55℃退火30s,72℃延伸36s,30个循环后,再在72℃下延伸9min.扩增产物行电泳照像分析.PCR产物为715bp.结果大鼠肠线粒体ATPase6mRNA在急性缺血缺氧后2h表达显著减少,并随休克加重而加重.讨论能量代谢降低是线粒体损伤的重要指标.线粒体重要功能是氧化磷酸化,即底物被呼吸酶氧化,并与之相偶联的磷酸化酶系统从而释放ATP,推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ATPase6基因是编码ATP合成的F1F0-ATPase复合物的一部分,因此,研究ATPase6基因改变在能量代谢的改变中是十分重要.我们的研究发现失血性休克晚期,ATPase6基因表达减弱,与在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时F1F0-ATPase早期升高,晚期降低,质子转运下降,ATP缺乏是一致的.我们在失血性休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6基因测序研究中发现缺血缺氧时存在硷基突变及编码氨基酸的改变,进而影响F1F0-ATPase蛋白的功能和ATP的合成.故失血性休克后,如何保护线粒体功能,尽早改善缺血缺氧是救治的关键.结论失血性休克后线粒体ATPase6基因表达在肠道损害中起一定作用,其产生与休克后急性缺血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30.
青少年韦格纳肉芽肿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女,13岁。主因长期发热伴咳嗽、咳痰入院。患者缘于2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鼻塞,逐渐加重并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当地医院胸部X线片示“双肺散在斑片状阴影”,相继给予抗生素、抗结核治疗无效,出现头痛及双侧听力下降。查体:端坐位,双肺可闻及散在细湿啰音,心脏及腹部无异常体征。鼻腔黏膜充血、溃疡、增生,鼻中隔穿孔。血红蛋白92·8 g/L,白细胞5·1×109/L,红细胞沉降率48 mm/h,尿常规、肾功能正常。胸部CT报告“肺结核可能性大”,鼻黏膜活检病理报告“韦格纳肉芽肿”。确诊为韦络纳肉芽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肺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