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产ESBLs和AmpC型酶肺炎克雷伯菌的筛选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霞  李从荣 《四川医学》2006,27(12):1248-1250
目的研究我院产ESBLs和AmpC型酶肺炎克雷伯菌(KP)的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依据。方法614株临床分离的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采用NCCLS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酶提取物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株;KB纸片法检测产酶株对11种抗菌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9种抗生素对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单产ESBLs的检出率为31.8%,单产AmpC酶的检出率为2.6%,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检出率为1.1%。产ESBLs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非产酶株显著升高;产AmpC酶菌对含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率比产ESBLs菌高;同时产ESBLs和AmpC酶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三种酶型均未见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引起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但产ESBLs和AmpC型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应高度重视产酶株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进行调查,为有效地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月60岁以上住院病人的出院病历回顾性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10.57%,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感染概率较大,感染的致病菌以真菌为主,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多,其次为泌尿道。结论:老年人院内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各种侵袭性操作、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某医院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 disc diffusion assay, K-B)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共收集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895株,其菌株来源标本中<3岁婴幼儿占比最高,为39.22%,共351株;科室分布以儿科最高,共495株,占55.31%,ICU 188株(21.01%),呼吸内科128株(14.30%),其他科室84株(9.39%);来源疾病主要以肺部感染为主,共709株(79.22%),其次为外阴阴道炎131株(14.64%)、脑膜炎55株(6.15%);感染季节主要分布在冬季(35.53%,318株)、春季(27.82%,249株);β内酰胺酶检出阳性的菌株为541株,检出率为60.45%。不同年龄段、不同科室、不同疾病、不同标本、不同季节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嗜血杆菌具高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其中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最高,为65.14%,其次依序为氨苄西林55.75%、头孢呋辛51.28%。 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儿童是易感人群,冬春季节易感。当前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的比例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原位PCR是一种直接在细胞或组织材料标本上原位扩增目的DNA或RNA片段,并在原位检测扩增产物,从而进行细胞内特定核酸序列检出及定位的分子技术。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α2γ2)是胎儿红细胞中一种主要的胞浆蛋白,依据其特有的发育规律,拟从转录水平的角度,采用高灵敏度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深入探讨胎儿血红蛋白γmRNA在孕妇外周血中的表达机理。方法取EDTA抗凝的孕妇静脉血5 ml,PBS稀释后,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层。PBS洗3次,离心后将沉淀涂片在经多聚赖氨酸处理的载玻片上,10%缓冲中性甲醛固定,PBS洗3次,蛋白酶K消化,PBS洗3次,气干。用地高辛标记的脱氧三磷酸尿苷掺入的原位RT-PCR的方法进行检测,经25轮PCR循环后,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检测扩增产物,显色镜检,分析36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血红蛋白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靶序列的原位RT-PCR结果显示,36例孕妇外周血中有30例标本中可定位检测到胞核、胞浆内的蓝紫色的阳性信号,符合率为83.33%,在孕妇外周血和初产妇的脐血的有核红细胞的胞浆内均可检测到DIG标记的HbF-γmRNA蓝紫色信号,而正常人外周血则无此信号。结论原位RT-PCR将PCR技术的高效扩增与细胞定位相结合,在细胞原位检测低拷贝mRNA,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从分子水平上定位定量检测HbF-γmRNA的表达,该基因仅在孕妇外周血中表达,未孕女性未见其表达,提示HbF-γmRNA可能为孕妇外周血中的一种新的靶标,为无创性产前诊断提供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分析5年间眼科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体外药敏特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感染性眼病的330例眼科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培养阳性率、菌群种属分布及病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对常规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结果:2006-2010年间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18%、30.4%、20.4%、7.7%、19.6%.330例标本中64例培养阳性(19.6%),培养阳性的标本中结膜囊占42.2%,其余依次为角膜、房水,玻璃体及泪囊等,分别为28.1%、18.8%、7.8%、1.6%.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真菌分别占45.3%、18.8%、4.7%、1.6%、29.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球菌的41.4%,铜绿假单胞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3.3%,曲霉菌占真菌的31.6%.发现2例MRSA,未发现VRE和VRS,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31%、20.7%;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迭69%;对替考拉林及利条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到41.7%,对三代头孢及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结论: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曲霉菌是主要感染菌,临床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7.
目的:报道1例恶性疟疾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治成功体会,并文献复习。方法:赴非洲施工的男性中国公民,回国3d后出现寒战、高热,伴有全身皮肤、黏膜出血点、紫癜,并进展为淤斑、牙龈出血,呕吐咖啡渣样胃内容物、红黑色大便。体检:T40.5℃,P110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急性病容,意识清晰,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紫癜及淤斑,牙龈出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项强直(-)。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穆善耄拊右簟8谷恚?压痛,肝脏肋下3cm,脾脏肋下5cm。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2d后出现明显头痛、意识障碍、少尿。血常规提示贫血和渐进性血小板下降。尿常规发现尿蛋白和红、白细胞。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发现肝、脾稍增大。粪常规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及出、凝血功能异常。血片发现红细胞内恶性疟环状体,考虑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入院诊断:脑型恶性疟疾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亚临床DIC。结果:入院后给予磷酸氯喹片首剂1.0g,第2、3天0.5g,分别口服,体温不能控制。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常规止血剂控制消化道出血的同时,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双氢青蒿素片:首剂160mg,6h后160mg,以后每日80mg,连续口服7d。第4天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到正常体温。同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止血治疗后,血小板上升,控制DIC。但消化道出血仍不能完全控制,作电子肠镜提示肠黏膜息肉出血,给予息肉高频电凝切除。行保护肝、肾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后出院。随诊体温持续正常。结论:早期确立诊断、早期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和强化支持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恶性疟疾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患者的血清标本,行降钙素原检测,并与微生物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感染组PCT浓度为(4.48±13.09)ng/ml,高于非感染组(0.07±0.02)ng/ml(t=5.31,P<0.05).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PCT浓度分别为(9.97±21.65)ng/ml,(5.92±8.82)ng/ml,(14.13±21.41)ng/ml,三组间PC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4;t=-0.80,P=0.425;t=-2.14,P=0.064),若以血清PCT≥0.115 ng/ml为诊断感染的阳性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80%,93.80%.结论 血清PCT检测敏感度高于培养,对老年感染患者具有重要的早期、快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眼科感染病原菌的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眼科感染性眼病患者的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微量稀释法对细菌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36例患者培养出289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的分离率(61.9%)高于革兰阴性菌(30.4%)。5种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细菌的耐药率普通提高。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我院老年患者中产 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方法 对 2 4 5名住院的 60岁以上患者感染性标本分离培养后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 (VITE- AMS)进行鉴定和药敏 ,然后对产 ESBL s株进行 RAPD分型。结果 分离出 88株肺炎克雷伯菌 (35.5% ) ,其中产 ESBLs的 2 0株 (2 2 .7% ) ,用 RAPD技术可分为 1 1型。结论 产 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老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之一 ,对其型别的检测有利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和控制 ESBLs的传播和流行 ,使老年患者的院内感染性疾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