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清毒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患者以清毒栓宫颈上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宫颈细胞学,病理学的变化。结果;52例HPV感染患者,亚临床型36例。总有效率86.11%;临床型16例,总有效率87.50%;清毒栓对两型总有效率86.53%。结论:清毒栓可逆转宫颈HPV感染的细胞学,病理学特征;能有效治疗宫颈HPV感染。 相似文献
92.
93.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中医证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进行规范的辨证分型,同时对可能导致输卵管阻塞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各因素与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30例患者分别组成阻塞组和非阻塞组,阻塞组共142例,非阻塞组88例.比较阻塞组各证型构成比,并对流产次数、盆腔手术史、腹部手术史、宫外孕病史、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输卵管阻塞的证型关系进行分析,对流产次数、病程、年龄和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气滞血瘀证的构成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可能导致输卵管阻塞的因素--流产次数、病程与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妇科常见病史、年龄等与病史无明显关系.结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最常见证型为气滞血瘀证.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单纯自体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与钛网填充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短节段(1~2个)腰椎结核患者42例,其中采用自体植骨加钉棒内固定23例(A组),同期采用钛网填充自体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19例(B组),所有患者术前强化抗痨2周,术后规则抗痨治疗1年,两组患者术后均绝对卧床6周后在腰围的保护下逐渐起床活动。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平均2年,无复发,手术切口均一期顺利愈合,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的改善、神经损伤的修复、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矫正以及远期角度丢失及植骨融合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及移植骨块松动、钛网明显塌陷及移位。结论 对于短节段(1~2个)椎体的腰椎椎体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后,无论是采用单纯自体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还是采用钛网填充自体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分析并总结在短节段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采用2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电白县人民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采用单钉棒内固定23例(A组),采用钢板内固定30例(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率、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9、0.18,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的矫正及远期丢失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4、-0.91,P>0.05)。结论 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短节段(1~2个椎体)结核性腰椎体的临床效果相当,均可有效矫正椎体后凸畸形,使患者重新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及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96.
97.
98.
目的: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在严重创伤患者中诊断延迟的原因,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7-01-2012-06我科收治多发伤患者5074例,其中发生FES患者25例,其中10例出现早期漏诊导致诊断延迟,发生率为40%。总结了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延迟诊治的可能原因、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10例并发长骨骨折的多发伤患者均为严重创伤(ISS≥16),伤后来我院就诊得到4~13 d明确诊断。最常见致伤原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其次为高处坠落和重物砸伤。10例患者中,7例治愈出院。2例转当地医院治疗,1例死亡,病死率10%。结论:提高对多发伤患者FES的认识,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骨折有助于减少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内固定手术方式有助于改善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