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6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247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371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971篇
内科学   677篇
皮肤病学   91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2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91篇
综合类   2609篇
预防医学   1072篇
眼科学   132篇
药学   1052篇
  15篇
中国医学   1090篇
肿瘤学   207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663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误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胸痛、心悸、阿斯综合征伴晕厥各2例,胸闷、气促3例,心源性休克、恶心呕吐伴上腹痛各1例;心电图均表现为前壁心肌梗死,且血白细胞、心肌酶谱均升高,病毒学检查阳性,超声心电图显示不同程度异常。本组均误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误诊时间1~4(2.13±0.72)d。4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确诊为急性重症心肌炎,予对症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出院。随访6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临床接诊有呼吸道感染史且表现酷似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者应考虑到急性重症心肌炎可能,动态分析心电图变化,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对避免或减少误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2.
李丽 《当代护士》2018,(5):131-132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本院以往肿瘤科就诊的72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效果(术后观察指标、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术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干预后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参照组14.71%,以上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探讨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3月60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时,医生下达心电图医嘱后电话通知心电图室,由心电图室医生到达急诊抢救室,为患者采集心电图。将2016年10月~2017年12月6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时,医生下达心电图医嘱后,抢救室护士用具备无线网络传输功能的心电图机为患者采集心电图,无线网络传输心电系统即刻将该患者的心电图信息传输到心电图室。结果:观察组获取心电图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线网络传输心电图有效缩短了心电图的获取时间,为AMI患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Th1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脾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与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将SPF级雌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利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致敏及雾化吸入OVA激发制备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替代。两组分别在雾化2周、4周及8周后的24 h内随机处死8只小鼠,左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肺气道重塑程度;流式细胞仪测定脾组织中Th17、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随着激发时间的延长,哮喘组支气管总管壁面积(Wat/Pbm)及支气管平滑肌面积(Wam/Pbm)逐渐增厚(P0.01);脾组织细胞悬液中Th17细胞水平逐渐升高,与气道重塑的程度呈正相关(P0.01),而CD4+CD25+Treg细胞水平逐渐降低,与气道重塑程度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哮喘小鼠气道重塑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激发的时间越长,气道重塑越严重,Th17细胞表达越高,CD4+CD25+Treg细胞表达越低,两者间免疫失衡可能是哮喘气道重塑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5.
防御性护理行为广泛存在于护理实践中,该文从防御性护理行为的概念、行为界定与分类、伦理学原则和法律法规考量、行为者的自我分析、行为干预及行为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评价,分析当前研究的聚集点,指出未来对防御性护理行为的研究还应注意拓展对其内涵的探讨及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以期能指导具体的护理临床实践,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6.
介绍了集束化护理的概念及构建,从卒中后吞咽障碍、偏瘫、相关性肺炎及营养障碍方面综述了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提高脑卒中病人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讨Leber家族遗传视神经病变(LHON)中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病程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LHON并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查视盘周围RNFL厚度的患者58例(共116只眼),分析不同病程阶段的RNFL平均厚度变化、各象限厚度变化及RNFL厚度与患者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LHON患者各象限RNFL厚度: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随着病情进展,RNFL厚度呈先增厚,之后逐渐变薄趋势。病程前3个月RNFL增厚,其中上方和下方象限较显著。病程4~6个月RNFL薄变明显,上方和下方象限RNFL厚度均下降约70μm,而鼻侧和颞侧象限下降约20μm。6个月之后,各象限RNFL厚度薄变幅度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不同病程组之间LHON患者检查时平均视力差异有显著性(P=0.000);但病程与患者视力无明显相关性(P=0.052),患者的视力在病程4~6个月期间降至最低,随后又逐渐提高。不同病程患者视力与其RNFL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384)。结论 LHON患者各象限中,颞侧RNFL厚度最薄。病程的前3个月RNFL增厚,4~6个月各象限RNFL薄变明显,提示病程6个月之内是修复受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188.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过去10年中已取得了快速发展[1-3],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有效、相对安全的静脉给药途径,而且还能保护患者静脉、避免反复穿刺。有研究表明,选择适合的外周静脉进行PICC置管,不仅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而且能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医疗成本[4]。  相似文献   
18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护士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不倒翁圈"品管小组,运用品管手法进行根因分析,找出护士跌倒风险评估不准确的真因为:动态评估不及时、督查不到位、相关流程指引不具体、培训无针对性。根据5W1H原则制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对策实施。结果:QCC活动实施后,护士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由77.44%上升至92.62%。结论:实施QCC活动能有效提高护士跌倒风险评估的准确率,从而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0.
正患者男,13岁,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睾丸肿大,剧痛伴呕吐1次来我院就诊。专科体格检查:右侧阴囊较左侧稍红、稍肿胀,皮温稍高,右侧精索稍增粗,右侧睾丸稍肿大,质稍韧,触痛。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形态略饱满,睾丸中下部实质内可见大小约3.8 cm×2.2 cm楔形异常回声区(图1),边界清晰,较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质,以高回声为主,主要位于周边部分,内部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