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驻春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劳动力的常见病、多发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 ,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驻春胶囊是笔者研究的一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纯中药制剂 ,为研究其疗效 ,近年来笔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 ,与壮骨关节丸进行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 1 30例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治疗组 68例中 ,年龄 40岁~ 76岁 ,平均 5 8.4± 8.2岁 ;男性 31例 ,女性 37例 ;病情轻度 1 8例 ,中度 2 7例 ,重度 2 3例。对照组 62例中 ,年龄 40岁~ 78岁 ,平均 5…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5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近指间关节肿痛,伴晨僵,渐四肢多关节肿痛,遇阴雨天加重,无发热.查心肺肝胆肾未见明显异常,严重时实验室检查RF 1:80,ASO≥800,ESR 25mm·h-1,RBC 3.5×1012·L-1,HGB 108G·L-1,WBC 13.4×102·L-1,N 0.89,ALT 25,TTT 8,SB4.38μmol·L-1,T 70,A 34,A/G=0.94:1.X线片示诸关节骨质未见异常.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服药后症状改善,但病情反复发作在5年之久.渐患者无诱因出现双颊部蝶形红斑,且伴脱发,腰痛,详问患者有面部红斑7年,夏重冬轻,反复发作.查眼睑无水肿,面部蝶形红斑,毛发欠光泽,脱发,皮肤无黄染、肝掌及蜘蛛痣,心肺肝胆未见异常,怀疑为SLE的皮肤、关节、内脏损害.检查抗核抗体为1:640,抗双链DNA抗体( ),C反应蛋白异常,尿常规、肾功能检查无异常.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经采用活血化瘀及激素等对症治疗,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趋于正常而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早期吞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营养状况、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吞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营养状况变化。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5%)明显优于对照组(65.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及MB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管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m、Vs及R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血清总蛋白(T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电针联合早期吞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可见该联合疗法值得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早期未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早期未治疗PD患者分为tDCS组及对照组。tDCS组给予阳极刺激,电刺激强度为2.0mA;对照组给予伪刺激,即电刺激仪在刺激(电流强度为2.0mA)30s后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其他治疗参数同真刺激。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20min,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50及P300潜伏期和波幅。 结果 治疗8周后发现tDCS组患者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和MoCA总分分别为(4.47±0.53)分、(2.13±0.57)分、(5.44±0.99)分、(1.89±0.31)分、(1.17±0.42)分、(5.73±0.67)分、(5.28±0.69)分和(26.35±5.61)分,与组内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CS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50波幅[(2.11±1.06)μV]较组内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DCS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314.7±33.4)ms]和波幅[(10.74±2.89)μV]与组内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DCS治疗能显著改善早期未治疗PD患者认知功能,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50波幅,缩短P300潜伏期,增加P300波幅,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中药对恶性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恶性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健脾补肾中药口服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治疗,单纯西药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治疗;均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液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并评估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抑制程度。治疗结束1周后,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①白细胞计数。治疗前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0.64)×109个·L-1,(3.19±0.76)×109个·L-1,t=0.566,P=0.576];治疗结束1周后,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治疗前(t=-6.606,P=0.000;t=-3.583,P=0.000),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单纯西药组[(8.68±1.75)×109个·L-1,(4.63±1.20)×109个·L-1,t=10.954,P=0.000]。②血红蛋白含量。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47±10.05)g·L-1,(108.63±9.67)g·L-1,t=-1.941,P=0.062];治疗结束1周后,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治疗前(t=-11.750,P=0.000;t=-5.695,P=0.000),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单纯西药组[(140.83±17.36)g·L-1,(126.87±15.56)g·L-1,t=4.331,P=0.000]。③血小板计数。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10±23.51)×109个·L-1,(126.90±30.52)×109个·L-1,t=-1.250,P=0.221];治疗结束1周后,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治疗前(t=-12.528,P=0.000;t=-5.846,P=0.000),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高于单纯西药组[(224.23±60.28)×109个·L-1,(187.70±55.89)×109个·L-1,t=2.741,P=0.010]。④白细胞抑制程度。治疗结束1周后,联合治疗组0度9例、Ⅰ度11例、Ⅱ度7例、Ⅲ度3例,单纯西药组0度4例、Ⅰ度7例、Ⅱ度8例、Ⅲ度6例、Ⅳ度5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抑制程度优于单纯西药组(Z=-2.717,P=0.007)。⑤血红蛋白抑制程度。治疗结束1周后,联合治疗组0度8例、Ⅰ度10例、Ⅱ度12例,单纯西药组0度3例、Ⅰ度10例、Ⅱ度6例、Ⅲ度6例、Ⅳ度5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抑制程度优于单纯西药组(Z=-2.547,P=0.011)。⑥血小板抑制程度。治疗结束1周后,联合治疗组0度11例、Ⅰ度13例、Ⅱ度4例、Ⅲ度2例,单纯西药组0度8例、Ⅰ度7例、Ⅱ度8例、Ⅲ度4例、Ⅳ度3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程度优于单纯西药组(Z=-2.009,P=0.045)。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结束1周后,联合治疗组显著改善13例、部分改善14例、无效3例,单纯西药组显著改善7例、部分改善12例、无效11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单纯西药组(Z=-2.363,P=0.018)。⑧生活质量。治疗结束1周后,联合治疗组改善16例、稳定10例、降低4例,单纯西药组改善9例、稳定8例、降低13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单纯西药组(Z=-2.430,P=0.015)。⑨其他。治疗过程中,单纯西药组6例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3例输注血小板,联合治疗组无1例采取上述措施。结论:对于恶性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在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健脾补肾中药口服治疗,可以增加外周血液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减轻骨髓抑制程度,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伴有脑室血肿的小脑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后,行后颅窝开颅小脑血肿清除并术中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清除脑室血肿的治疗方法。结果接受此治疗的15例患者存活13例,死亡2例。9例患者为术中一次性清除小脑及脑室血肿。4例患者为经术后脑室内注入尿激酶,3~5d内清除脑室内血肿。结论对于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患者先行侧脑室引流术,然后行后颅窝开颅小脑血肿清除术,同时放开留置的侧脑室外引流管,并通过此管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脑室内血肿,可以使大部分患者一次性清除脑内血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听觉的异同,探讨导致糖尿病患者听力受损的原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于我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均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史且年龄与性别相匹配)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听力测试对两组人员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好详细记录并依此进行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①71例患者主诉无听力损伤,经过调查和听力实验发现有40例(56.3%)被证明有程度不同的听力损伤;29例主诉听力不正常的患者被证明均有听力损伤(100%);②观察组患者个各频率听阈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升高,而听力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③40岁以上各年龄阶段患者的听力损伤发病率(68.2%,64.7%,93.8%)明显高于40岁以下各年龄阶段的发病率(14.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女性患者听力损伤发病率(57.8%)明显低于男性患者的发病率(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④与病程在[5,10)年(14.5%),以及5年以下病程的糖尿病患者(20.3%)相比,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听力损伤发病率(65.2%)有明显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⑤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的糖尿病听力损伤发病率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结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存在听力损伤;听觉好坏并不能由患者主观感受准确反映;糖尿病病程越长的患者其听力损伤的发病率越高;血糖控制水平与患者听力损伤的发病率无关。  相似文献   
18.
视频脑电图现在已经被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脑电图技师操作规范出台.视频脑电图描记技术直接影响到对脑电图的诊断,尤其是癫癎的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得到一份完整、真实的脑电图无疑对临床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各级医院采用的粘贴及固定电极方法、仪器参数设置等不同,造成了采集的脑电图信号质量参差不齐.我院自1995年9月开展脑电图工作至今,从脑电图采集的粘贴电极、电极固定、调整参数等各环节细微之处的技巧人手,总结了一些实用操作技巧及相关经验,提高了脑电图采集、描记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相信每个人都略有耳闻。其实糖尿病并不只是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那么简单,真正可怕的是由于糖尿病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导致患者截肢甚至死亡。全世界非外伤截肢中有50%为糖尿病患者,仅美国1年就有四万多名糖尿病病人截肢,极大地影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PDX1与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传统的治疗措施存在不足,新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PDX1作为对胰腺发育、胰岛细胞分化和胰岛素合成具有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在糖尿病新的治疗方法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并有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新的靶标.现将近年来有关PDX1作用机制及其与糖尿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