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炎症趋化因子CX3CL1(fractalkine)在含突变p301L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分别取9月龄含突变p301L转基因小鼠和9月龄野生型小鼠各10只。使用Western blot 检测小鼠脑组织中CX3CL1蛋白的表达。取脑组织制作冰冻切片,使用抗p-tau、CX3CL1 抗体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与9月龄野生型小鼠相比,9 月龄转基因小鼠的脑内CX3CL1明显上调。免疫荧光共表达结果显示CX3CL1与p-tau共表达 。结论:CX3CL1在含突变p301L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tau导致的神经损伤的炎症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肾上腺畸胎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我院近期诊治右肾上腺畸胎瘤1例,随访了解其复发和生存情况,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荟萃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结果肾上腺畸胎瘤好发于右侧,中青年女性多见,一般因腰痛或查体发现,CT检查常有钙化,术后病理良性多见。结论肾上腺畸胎瘤较为罕见,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和预后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q 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ec A基因,以期快速精准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初步判断耐药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金黄色葡萄球菌nuc、atl、ica B、fnb A、hla、srap基因序列用于鉴定标志筛选,mec A基因序列用于MRSA标志筛选;经DNA MAN比对后,选择各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1~2套引物、探针,建立单重及双重q PCR,用临床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筛选出检测性能最好的基因片段作为检测标志物,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和耐药双重q 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经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atl基因(CP009361.1:1010217~1010341)、mec A基因(KF058908.1:1715~1843)两片段检测性能最优,将其作为标志物建立双重q PCR法。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均低至4 copies/反应;扩增线性范围均达2.0×102~8copies/m L。33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含94份MRSA)培养阳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335份,MRSA 94份;9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阴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17份,MRSA 4份,经PCR产物测序,与标准菌株同源性均≥90%。双重q PCR法从样品处理到报告结果≤2.0 h。结论 q PCR法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望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能力并实现快速检测,为尽早精准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4.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病,术前常误诊。本文报告2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了其血管造影、CT及MRI表现和误诊原因,认为血管造影、CT及MRI的联合应用是提高术前确诊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5.
司海录 《临床医学》2002,22(9):38-38
肛门瘙痒症是肛肠科、皮肤科门诊常见病。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正>近年来研究发现局麻药存在新型作用。这些作用属于或超出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范畴,且对临床应用与器官、组织功能的影响利弊共存。局麻药伤口浸润镇痛作为一种简单、有效、廉价的术后镇痛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切口处浸润局麻药物是否会影响切口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从而影响伤口愈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抗原-DRB1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CNKI、VIP、万方、外文数据库等纳入关于中国人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选择OR值及其95%CI作为Meta分析指标。利用RevMan5.0和Stata11.0软件对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计算。结果宫颈癌组与对照组相比,等位基因HLA-DRB1*03、DRB1*08和DRB1*12是中国人群宫颈癌的保护基因(P均0.05),等位基因HLADRB1*10、DRB1*14、DRB1*15、DRB1*0301、DRB1*0403、DRB1*0404、DRB1*0803、DRB1*1312和DRB1*1502是中国人群宫颈癌的危险基因(P均0.05)。结论中国人群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索灰区淋巴瘤(GZ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日至2021年2月10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5例灰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28(16~51)岁。4例患者纵隔(胸腺)受累,其中2例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3例伴结外受累。Ann Arbor分期局限期1例,进展期4例。3例患者的病理形态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类似,可见霍奇金样细胞散在分布,免疫表型为CD20强表达,CD30表达而CD15不表达;另2例患者形态兼具cH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特征,部分区域形似霍奇金细胞,部分区域则形似免疫母细胞,免疫表型CD20表达强弱不等,CD30和CD15强表达。2例患者采用cHL样方案诱导治疗,仅获得部分缓解;予DLBCL样增强免疫化疗方案挽救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CR)。3例患者给予增强的DLBCL样免疫化疗方案诱导治疗,2例患者有效,其中1例获得CR。4例未获得CR的患者接受二线或三线挽救治疗后均获得CR,其中3例给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巩固治疗。1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在诊断后35.9个月时因疾病进展死亡,其余3例患者均维持持续缓解状态。结论GZL罕见,多发生于年轻患者,纵隔受累常见,诊断依赖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初诊GZL可能对DLBCL样强化免疫方案更敏感,复发难治患者可考虑非交叉耐药的联合化疗或联合新药。  相似文献   
29.
某石英砂厂急进型矽肺发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9月,我们对某石英砂厂187名农民工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青海省某乡1998~2005年在某石英砂厂工作的187名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年龄为22~53岁,平均年龄为36岁。工龄为1个月~6 a,多次间断接尘,平均工龄为1·8 a。工龄<1 a者81人,占43·3%;工龄1~2 a者84人,占44·9%;工龄2~6 a者22人。受检者已脱离接触粉尘1个月~6 a,平均为3·2 a。无其他粉尘接触史,上岗前、后和离岗时未进行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包括职业史、临床表现、常规内科检查和摄高仟伏X射线胸片。内科检查由专职职业病医生负责,摄片采用岛津…  相似文献   
30.
目的Apollo支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颅内动脉支架系统,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病变,改善脑组织供血。本组病例旨在探讨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治疗23例(28支)症状性颅内狭窄动脉血管,其中颈内动脉末段狭窄6处,大脑中动脉狭窄5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0处,基底动脉狭窄7处,随访观察技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为96.43%(27/28),狭窄率由术前70%~99%降至术后〈30%。结论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