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3篇 |
免费 | 185篇 |
国内免费 | 9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55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136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488篇 |
内科学 | 227篇 |
皮肤病学 | 199篇 |
神经病学 | 60篇 |
特种医学 | 13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2篇 |
外科学 | 288篇 |
综合类 | 853篇 |
预防医学 | 400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32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71篇 |
肿瘤学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82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134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44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经验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7月行乳晕腋窝入路全内镜下甲状腺癌手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部25例患者均在全内镜下成功实施甲状腺根治性手术,11例行患侧腺叶全切,14例行患侧腺叶全切加峡部及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7例术中清扫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均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23例,滤泡状癌2例),中位随访时间28.0月(5~58月),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病例,全部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兼顾安全性,可行性及美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阻断子宫动脉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阻断子宫动脉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 lassic intrafasc ial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C IS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子宫良性疾病60例在腹腔镜下分离出子宫动脉后钛夹夹闭,阻断子宫动脉后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72~186 m in,(91.4±26.3)m in;术中出血量50~150 m l,(76.5±20.6)m 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8~30 h;(22.7±5.8)h;24 h引流液50~160 m l,(80.5±31.8)m l。术后2例体温38.5℃,术后病率3.3%(2/60)。术后住院4~7 d。60例随访6~18个月,(10.6±4.2)月,3例在1~3个月阴道点滴出血,经抗感染、止血等治疗5~7 d治愈。结论阻断子宫动脉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C ISH的技术改进,并发症少,安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3.
114.
115.
异黄酮衍生物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4种实验动物模型上,评价了11个异黄酮衍生物抗小鼠常压耐缺氧作用和抗大鼠心肌缺血作用。结果表明,1441、1461和1519这3个化合物具有明确的对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我院自1993年2月~1995年12月对疣状胃炎38例行胃镜下微波治疗,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5例,女13例;年龄38~60岁,平均49岁。型疣状胃炎32例,型〔1〕6例。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腹部隐痛、反酸、嗳气、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1.2 方法 日产OlympusP10胃镜和南京新技术研究所研制生产的内镜微波治疗仪及微波同轴导线。按胃镜检查常规准备,插入胃镜后确诊为型疣状胃炎者,即可在胃镜下进行微波治疗。型疣状胃炎先行胃粘膜活检,待病理结果后择期治疗。治疗时将微波同轴导线插入胃镜活检孔内,头… 相似文献
117.
作者在坦桑尼亚工作期间,收集到一组(29例)非洲成人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病例。就其胸部X线表现进行了分析,较突出的表现为:(1)病变分布广泛,多同时累及两侧肺,无一例病变仅局限于上肺野。(2)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16例,出现率为55%。(3)17例(58.6%)出现空洞。(4)5例有纤维条索影,无一例出现钙化。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的确诊需靠HIV血清抗体试验及痰细菌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8.
119.
目的 研究经输血感染的HIV-1遗传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其对抗HIV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经输血感染HIV-1的患者37例,从血浆提取HIV-1 RNA,运用RT-PCR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并对电泳阳性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将结果提交到http://HIVdb.stanford.edu,分析HIV-1的耐药突变情况.结果 37例患者中共20例发生耐药突变,其中19例为病毒学或免疫学失败.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蛋白酶抑制剂(PIs)位点突变,主要位点突变为V32AV,但未引发PIs耐药.有23例患者发生了反转录酶编码区基因突变,包括M184V、TAMs、Q151M复合体、K103N、Y181C等,其中20例HIV-1遗传基因的突变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反转录酶抑制剂(RTIs)耐药,发生率为54.1%(20/37).结论 经血液感染HIV-1患者在参加抗病毒治疗后耐药发生率较高,应适时进行耐药监测,及时更新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