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21.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2±3.2)、(66.9±6.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9±4.4)、(60.5±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依次为(3.9±0.8)、(1.6±0.8)、(7.8±2.7)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5.5±1.2)、(2.7±0.8)、(9.9±2.7)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关治疗。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疗效,且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颈内动脉局部给予NO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ARG)、NO供体硝酸甘油(NG),并通过DWI及PWI动态评估大鼠受累脑区血循环与脑损害变化,探讨脑缺血早期ARG和NG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作成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即刻患侧颈内动脉分别给予L-ARG、NG,在缺血2 h、再灌3和24 h分别进行T1WI、T2WI、DWI和PWI影像学评估,并与Longa评分、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对比.结果 给药组DWI高信号区及TTC苍白区较MCAO组减小(P<0.01);从缺血2 h到再灌24 h,各组大鼠DWI高信号区的ADC、rADC值均呈现升高趋势,再灌3和24 h时,给药组大鼠DWI高信号区的ADC、rADC值比MCAO组升高(P<0.01).结论 DWI及PWI证实脑缺血超早期NO前体/供体局部介入给药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医学临床研究》为全国性临床医学类期刊。已入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为多家知名文献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24 h动态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3.0T MRI确诊的CSVD患者40例作为CSVD组,同期选取头部MRI未见异常的轻度头痛、头晕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CysC水平,并对CSVD组受试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CSVD组年龄、高血压比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Hcy和CysC均是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血清CysC水平与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日间收缩压(d S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呈正相关(P0.05)。结论 (1)CysC是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清CysC水平与24 h动态血压之间具有相关性,CysC可望成为血压变异性的间接监测指标,为CSVD的二级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桥本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的脑病,其临床少见,尤以眩晕起病的HE更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易误诊和漏诊.现将本院神经内科最近诊治的1例以眩晕起病的HE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6.
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易感基因,该基因的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卒中、心血管病、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等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