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534篇
预防医学   202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186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摘要】目的:建立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检查方法。 方法:采用组胺检查法对注射用糜蛋白酶中组胺类物质进行限度检查方法学研究,并与现行猫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加标回收率86%~117%;豚鼠法方法特异性(真阴性率)100%,灵敏度(真阳性率)70%,猫法方法特异性100%,灵敏度70%;四个实验室室内重复性分别为82%、75%、83%、81%;实验室间重复性为92.9%~96.4%.结论:该方法准确与猫法相当、重复性好,可作为降压物质检查法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72.
背景与目的: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小血管受累的多系统血管炎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等多个部位,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胃肠道症状先于紫癜样皮疹出现的患者中,诊断更加困难。本研究总结分析腹型HSP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45例H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腹型HSP患者中男34例,女11例,男女比3.1:1;平均发病年龄(31.1±18.6)岁,以18岁以下青少年居多;最常见的发病季节为秋冬两季。24例(53.3%)以腹痛为首发表现,部位以中上腹部多见,以阵发性绞痛为主,14例(31.1%)以紫癜样皮疹为首发表现,5例(11.1%)腹痛和皮疹同时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便血、腹胀以及双膝关节疼痛等。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升高32例(71.1%),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尿蛋白阳性13例(28.9%)、尿红细胞阳性13例(28.9%)、白蛋白降低35例(77.8%)、C反应蛋白升高(CRP)27例(60.0%)、大便隐血试验阳性33例(73.3%)、免疫球蛋白A(IgA)升高4例(16.0%);32例行食物不耐受检查,其中含有食物过敏原19例(59.4%),以异种蛋白为主。33例(73.3%)行胃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十二指肠球降部以及胃窦,26例(57.8%)行肠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3例(6.7%)行小肠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中下段;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胃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及片状糜烂,少数伴有溃疡形成。7例(15.6%)行腹部CT,均表现为肠壁增厚,少数伴有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2例(26.7%)行病理活检,提示为黏膜非特异性炎症,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给予综合治疗,40例(88.9%)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消化道症状和皮疹均可得到明显缓解。6例(13.3%)复发,复发时间1~24个月不等。结论:腹型HSP皮疹往往晚于胃肠道症状出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临床上可以早期行胃肠镜检查,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认识。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小支架(直径小于3mm)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近期效果. 方法在急诊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冠脉介入治疗方法,对46处"犯罪"血管病变进行了支架置入,根据使用支架的大小分为大支架组(n=28,直径≥3mm)和小支架组(n=18,直径<3mm).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比较纳米银及其释放的银离子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Ha Ca T)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纳米银的吸附作用对炎性因子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对照)~100μg/ml]的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24 h,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测定纳米银的细胞毒性;选择0(对照)、2.5、5、10、20和40μg/ml的纳米银或其释放的银离子[0(对照)、0.05、0.1、0.2、0.4和0.8μg/ml]染毒Ha Ca T细胞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含量。在无细胞体系中,将终浓度为0(对照)、5、40和100μg/ml的纳米银与IL-6或IL-8标准品溶液混匀静置6 h后离心去除纳米银颗粒,采用ELISA测定上清液中IL-6、IL-8的含量。结果纳米银浓度低于75μg/ml时无明显细胞毒性。与对照组比较,2.5、5、20μg/ml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IL-6的分泌量和5、10、20μg/ml纳米银染毒Ha Ca T细胞IL-8的分泌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仅0.1、0.8μg/ml银离子染毒Ha Ca T细胞IL-8的分泌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银离子染毒Ha Ca T细胞IL-6的分泌量均无明显改变。在无细胞体系中,与对照组比较,40、100μg/ml纳米银暴露后体系中IL-6的含量和100μg/ml纳米银暴露后体系中IL-8的含量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低浓度纳米银可诱导Ha Ca T细胞IL-6和IL-8的分泌量增加,其对IL-6分泌量的影响可能与纳米银颗粒密切相关,而对IL-8分泌量的影响可能与悬液中释放的银离子有关;高浓度纳米银对IL-6和IL-8具有吸附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模型中雌激素受体(ER)α、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A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B组)、GEN低剂量组(C组)、GEN中剂量组(D组)和GEN高剂量组(E组)。测量血清中雌二醇(E2)的含量,通过RT-PCR方法检测种植物中ERα、ERβ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异位内膜组织中ERα、ERβ的表达。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血清中E2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GEN组子宫内膜异位模型中种植物组织中ERα、ERβmRNA水平下降;种植物中ERα的表达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GEN中剂量和GEN高剂量治疗组中种植物的ERβ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GEN对EMs的抑制作用可能更趋向于ERβ选择性拮抗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对某企业无氰镀铬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生产性毒物和噪声。各岗位所涉及毒物的合格率均为100%。噪声的LAeq介于66.4~94.5 dB之间;LEX,8 h在喷漆岗位最高(87.0 dB)。噪声防护设施、个体防护、定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均存在问题,职业卫生管理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影响丙型肝炎抗体的相关因素及评价近7年来延边州对于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2020年随机筛选1184例延边地区居民,采取指尖血标本,使用胶体金法试剂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将2020年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与2013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后使用成对比较分析。结果 2020年筛选的延边州居民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6.42%)低于2013年(10.60%)(χ2=11.212,P=0.001);2020年各个年龄段之间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经Fisher精确检验(2×C)结果显示,5个年龄段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78,P<0.001);采用Bonferroni调整后成对比较显示≥60岁组与50~59岁组、40~49岁组、30~39岁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268、14.804、9.293,P值均<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朝鲜族抗体阳性率(10.45%)显...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黄芩苷调节白细胞介素(IL)-33/基质裂解素2(ST2)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灌胃生理盐水)、DR模型组(大鼠建立DR模型后,灌胃生理盐水)和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建立DR模型后,分别灌胃75 mg·kg-1、150 mg·kg-1、300 mg·kg-1黄芩苷),所有大鼠均以右眼为实验眼。FFA检查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生成情况,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ng-1、IL-6、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L-33、ST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R模型组大鼠血清VEGF、Ang-1、IL-6、IL-33、TNF-α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IL-33、S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右眼眼底新生血管增多,荧光素渗漏明显;与DR模型组相比,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VEGF、Ang-1、IL-6、I...  相似文献   
80.
本文作者检查了伦敦医院1907年以来26例少年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材料,论证了胰岛病变与本病发生的关系。所选病例发病年龄均在22岁以下。末次住院以前未用过胰岛素者称为未治病例;症状发生后经胰岛素治疗生存5年以上者称为经治病例。以上二组各取13例,每组又各有13例性别、年龄相应的对照组。用Gomori氏法染β颗粒,根据肉眼观察判定含β颗粒细胞的百分比。未治组13例均死于糖尿病昏迷,其胰腺切片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