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癫痫,抗癫痫药物,与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较复杂,目前普遍认为癫痫病人甲状腺激素降低是由某些抗癫痫药物所致。诱导肝酶的药物:卡马西平,苯妥因钠,苯巴比妥可致血甲状腺激素下降,非诱导肝酶的药物丙戊酸钠对甲状腺激素几乎无影响。其机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诱导肝酶的抗癫痫药物诱导肝微粒体酶加速甲状腺激素的代谢。(2)下丘脑和/或垂体前叶功能受干扰。(3)抗癫痫药物对甲状腺的直接影响。本文还对甲状腺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发现癫癇与前列腺素(PGs)、环氧化酶-2(COX-2)、花生四烯酸(AA)等存在极大的相关性。这些发现一方面与以往提出的癫癇炎症免疫反应学说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对癫癇、特别是难治性癫癇的治疗可能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目前癫癇研究新的突破点。国外已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现将COX-2及AA代谢改变与癫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发作性运动诱导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导性运动障碍(PKC)的临床特征,并评定抗癫药物的疗效。方法:记录并分析31例PK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电图和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起病年龄为16.8岁,10-20岁为起病高峰;最常见的发作诱因是突然运动起动(92%);发作时间均不超过1min;发作时表现为肌张力障碍(83.9%)、舞蹈样动作(16.1%)、口面部异常动作及其他(16.2%);71%发作频繁,超过1次/天;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大多正常;小剂量抗癫药物治疗后50%-77.3%发作完全控制。结论:PKC是神经科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抗癫药物效果良好,应注意与癫鉴别,同时其与癫的相关性需要深入的临床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20余年,微创血肿清除技术的发展为脑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与此同时,微创穿刺和抽吸设备的研发促进了微创血肿清除技术的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4种主流微创手术术式(硬通道锥颅穿刺血肿清除术、定向软通道血肿引流术、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显微手术)的代表性穿刺和抽吸器械。血肿清除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实现微创化、可视化、智能化、个体化。目前上市的器械已基本满足微创化和可视化的需求,将来需要更多的器械革新以实现智能化和个体化的需求,最终实现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的治疗同质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编制神经病学课程PBL教学质量评估问卷,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报道的评价体系框架,针对神经病学课程特点,设计PBL教学质量评估问卷。以参与神经病学课程PBL的临床医学生为对象,实施问卷调查;检验问卷重测信度与内部一致性信度;使用相关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来评估问卷效度。结果 编制的神经病学课程PBL教学质量评估问卷包含“教案质量评估”“教学方式评估”“教学质量评估”3个一级指标,共包含6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问卷相关系数ρ=0.990(P<0.01),表明重测信度良好;克龙巴赫?琢系数为0.901,达到内部一致性信度要求;内容效度相关系数为0.307~0.7(P<0.05),表明每个三级指标均与总分项有显著相关性,问卷项设计良好;使用3个一级指标做公因子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估结构效度且提示问卷优化方向。结论 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科学评价神经病学PBL教学效果的工具,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伴脑出血(IC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基因特征。方法:CADASIL伴ICH患者3例,在Pubmed数据库纳入另外25例有详细资料的患者,评估出血性CADASI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共纳入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54.2±13.4)岁。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18例,64.3%),50%的患者曾接受抗栓治疗。10例患者以ICH为首发表现,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和脑叶。11号外显子R544C位点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46.2%)。18例患者(64.3%)发现数量不等的微出血灶。结论:CADASIL可发生ICH且可能是首发临床表现。严格控制高血压和谨慎使用抗血栓药可能有助于防止CADASIL患者发生ICH。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单药与添加治疗部分性癫患者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对在同济医院癫诊疗中心就诊的67名部分性癫患者应用奥卡西平后进行临床随访观察,分为单药治疗组和添加治疗组,用药的前3个月及后3个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频率减少的平均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2)。单药治疗组与添加治疗组相比,前者用药前3个月发作完全控制的百分率、用药后3个月发作频率减少50%的百分率和发作完全控制的百分率(P=0.02,0.017,0.019)均明显低于后者。单药治疗组或添加治疗组自身用药的3个月及后3个月发作减少50%的百分率、发作减少75%的百分率、发作完全控制百分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0%(13/67),主要出现于用药的前3月。结论:奥卡西平是治疗部分性癫的一线药物,可用于新诊断或其他药物无法耐受和疗效不佳患者的单药或添加治疗。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血肿扩大与肾功能及血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生与入院时肾功能及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将76例脑出血患者按照Brott的标准分为血肿扩大组与非血肿扩大组,统计分析入院时肾功能及血压与血肿扩大的发生的相关性情况。结果: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生与入院时肾功能和舒张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入院时收缩压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对肾功能明显异常、舒张压>110mmHg的脑出血患者要警惕血肿扩大的发生,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bcl-xl基因的过表达对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bclxl转基因小鼠,经传代及检测后证实,该转基因小鼠中存在着bclxl基因的过表达,然后将该模型小鼠与同种系野生型小鼠同时行线栓永久性阻塞大脑中动脉,在缺血24h时测其神经功能评分,观察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差别。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测其梗死体积,观察梗死体积的动态变化。用TUNEL法观察小鼠的脑组织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再灌注时凋亡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梗死前后两种小鼠脑组织中bcl-xl的表达量的差异。结果缺血24h后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缺血后3、24、72h,转基因小鼠的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UNEL显示在缺血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转基因小鼠皮质缺血区内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梗死前后转基因小鼠的皮质细胞bclxl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且梗死后两种小鼠体内的bclxl的表达量均较梗死前增加(P<0.05)。结论在规范化的标准条件下,转基因小鼠中bclxl基因的过表达能够降低脑梗死的体积并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过表达bclxl基因的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