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朱赟  冯学兵  孙凌云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4):370-370,F0003
1 病例资料 男,44岁.因面部红斑伴双下肢水肿2年,突发右眼失明10 d入院.2年前根据颊部红斑、ANA 1:320、24 h尿蛋白>1000 mg、胸腹腔浆膜炎病史,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予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治疗.10 d前突发右眼失明,入院1 d查右眼角膜KP(++),丁达尔现象(+),眼底黄斑区及下方网膜灰白色隆起;眼部B超示右眼玻璃体浑浊、机化、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遂以SLE、狼疮视网膜炎(伴脉络膜炎)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总结托珠单抗(TCZ)用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的给药方案,探讨可行、实用、经济的sJIA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使用TCZ治疗sJIA患儿的相关资料,从TCZ给药间隔、药物疗效、激素减停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共收集15例患儿,起病年龄为(6.75±2.84)岁,平均病程为(3.53±2.90)年,TCZ治疗疗程为(2.02±0.96)年。15例患者均在加用TCZ治疗后根据病情由2周逐渐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其中1例延长至24周后已停用TCZ,其余14例尚未停药,门诊定期复查。TCZ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过敏、胃肠道感染、轻度转氨酶升高。结论 在加用TCZ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缓解。TCZ的用药间隔时间需根据临床症状逐渐延长直至停药。TCZ治疗期间,需警惕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病例1:患儿,男,1岁10个月,因"发热1周"于2011年10月19日入院.查体:躯干见少许散在红色斑丘疹,颈部、颌下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结膜无充血,唇红干裂,见杨梅舌,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卡介苗接种后瘢痕红.血常规:白细胞18.21×109/L,中性粒细胞86.1%.CRP 90.26 mg/L.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血管事件与其血脂成分中脂蛋白(a)[Lp(a)]的关系。方法纳入2007年2月~2007年9月收住风湿免疫科各类疾病患者,测定其血脂全套、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结果 393例患者中Lp(a)升高(300 mg/L)在RA患者(36/393)中更常见(P0.01),其他血脂成分各疾病无明显差异;RA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Lp(a)浓度成正相关;糖皮质激素+慢作用药物(DMARDs)治疗2周后,RA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B浓度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Lp(a)的异常升高可能是该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制备含有L452R和T478K突变位点的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RBD)-破伤风类毒素蛋白(TT), 表达后蛋白免疫小鼠以了解突变体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设计2对新型冠状病毒引物对RBD中的L452R和T478K进行突变, 并将TT肽的核苷酸片段嵌入RBD中;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蛋白, 借助离子柱层析技术纯化出目的蛋白, 复性获得空间构象后通过ELISA、高效液相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等进行检定;免疫小鼠后ELISPOT检测其细胞免疫水平;用竞争法ELISA和活病毒中和试验评估其中和抗体对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突变株的抑制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新型冠状病毒RBD的L452R和T478K突变蛋白, 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6 390。小鼠免疫后产生了特异性的细胞免疫, 突变蛋白组刺激后产生的分泌IFN-γ的效应T细胞为(21.43±11.71)个斑点形成细胞/5×105个细胞,高于对照组(3.38±2.56)个斑点形成细胞/5×105个细胞,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17,P=0.003);同时产生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奥密克戎(BA.1)流行株的高滴度中...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新设计的6组CpG分子在动物体内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提升作用, 以初步筛选出有潜力的新型CpG佐剂。方法通过序列检索比对, 确定人鼠同源的CpG基序, 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设计出6条不同的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DN)序列, 并人工合成相应6种CpG, 分别与SARS-CoV-2重组亚单位疫苗联用, 已上市的佐剂CpG1018作为阳性对照。以间隔2周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2次, 免疫后每周取眼眶血检测IgG1和IgG2a指标。2针免疫后21 d处死小鼠, 取眼球血检测结合抗体抑制率;取脾脏淋巴细胞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结果初次免疫后14 d, CpG6组小鼠血清IgG2a和IgG1水平分别为3.63±0.27和3.44±1.03, 显著高于CpG1018组的2.06±1.30和2.06±0.39。加强免疫后14 d, CpG6组小鼠血清IgG2a水平为6.52±0.21, 高于CpG1018组的6.33±0.40。在针对原型株的结合抗体抑制率指标上, 初次免疫14 d、加强免疫21 d后, 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3...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肠型白塞病(IBD)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例因IBD住院行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周期分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组(PERI组)和术后营养支持组(POST组)。PERI组病人均接受术前全肠外营养、术后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POST组病人仅接受术后联合营养支持。分析两组病人入院时、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和出院时的体重指数(BMI)、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支持情况,对病变部位、手术原因、手术方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统计。结果:所有病人入院时均存在营养不良(BMI18.5)。经过术前营养支持后,PERI组病人术前BMI、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TCL)、血小板计数(PLA)、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均显著高于POST组。术后1周PERI组BMI显著高于POST组,术后2周两组病人各项数据均无显著差距。两组病人术后均出现2例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PERI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OST组,住院费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IBD病人术前营养状态,虽不能降低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但可提高手术耐受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在七氟醚达到饱和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后降低氧流量,以期获得稳定的麻醉深度,并减少七氟醚的用量。方法  20例腹部肿瘤患者(ASA Ⅰ 级),拟在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潮气量(tidal volum,TV)设置为8 mL/kg,I∶E=1∶1.5,RR=10 BPM,新鲜气体流量(fresh gas flow,FGF)=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设定浓度(delivered fraction,Fd)为2.4% vol。呼气末浓度(end tidal fraction,Fet)达到峰值10 min后,记录吸入浓度(inspired fraction,Fi)的数值。将FGF/MV从1降低到0.4,10 min内每隔1 min记录Fi和Fet的数值;然后将FGF/MV从0.4降低到0.3,同样方法记录Fi和Fet;最后将FGF/MV从0.3降低到0.2,同样方法记录Fi和Fet的数值。结果  Fet达到峰值后,降低FGF/MV引起FI轻度下降;相对于起始状态(0 min),在2和10 min 时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呼气末吸入浓度可以稳定在1.7% vol。结论  在七氟醚吸入麻醉达到饱和状态后可以使用低流量维持。  相似文献   
89.
肋间神经阻滞和静脉麻醉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梅苓  尹华  朱赟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113-1114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和静脉麻醉在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并发症,不良反应及费用,为麻醉医师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4年1月~2004年8月10年间3689例经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和.356例经静脉麻醉行乳房肿块切除术的病例。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镇痛效果,并发症,不良反应及费用。结果:静脉组镇痛满意率99%,术中呼吸抑制需面罩加压通气为55例,15.5%,术后恶心呕吐56例,15.6%,麻醉费用平均705.4元。肋阻组镇痛满意率92.5%,并发症气胸2例,0.054%,局麻药中毒5例,0.14%,均为双侧肋间神经阻滞,平均费用233.56元。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各有利弊,麻醉医师应综合分析病人病情和自身对该技术的掌握程度,做出一个合理的麻醉选择,在确保安全无痛的前提下,兼顾病人的经济承受力。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在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住院初次确诊的鼻咽癌患者63例(排除已行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分析其临床分期及性别、年龄、首诊症状、首诊时间、伴发症状、淋巴结转移、肿瘤生长方式、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63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49例,女14例,年龄22~82(53.8±1.7)岁。I期、II期、III期、IV期分别为17例(占27.0%)、14例(占22.2%)、29例(占46.0%)和3例(占4.8%),早期31例,中晚期32例,早期诊断率49.2%。首诊症状按照出现率高低依次为上颈部淋巴结肿大24例(占38.1%)、涕血18例(占28.5%)、鼻塞10例(占15.9%)、耳鸣耳闷8例(占12.7%)、鼻出血和头痛及无症状各1例(均占1.6%)。早期患者首诊时间为(2.4±0.3)个月,中晚期患者首诊时间为(5.4±1.1)个月。有伴随症状的早、中晚期患者占比分别为15例(48.4%)、24例(7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首诊症状为淋巴结肿大或涕血、首诊时间越迟、有伴随症状和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患者中晚期临床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临床分期与首诊症状、首诊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缩短首诊时间是发现早期鼻咽癌的重要手段,出现涕血、鼻塞、耳鸣耳闷、鼻出血或上颈部淋巴结肿大必须在2个月内做一次鼻咽部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