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持续灌注微泡并低强度超声介导体外血栓的溶栓效果。方法构建体外循环系统,新鲜牛血栓随机分为5组。组1为低强度超声联合导管内持续灌注微泡和尿激酶进行溶栓;组2为低强度超声联合血栓内一次性注射微泡和尿激酶进行溶栓;组3为低强度超声联合导管内持续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组4为低强度超声联合导管内持续灌注微泡进行溶栓;对照组为导管内持续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统计分析各组的溶栓率和溶解面积,观察血栓内部红细胞分布情况及纤维蛋白网结构的完整性。结果组1溶栓率及溶栓面积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该组HE染色镜下显示红细胞分布更松散,免疫荧光染色镜下可见较多纤维蛋白网结构断裂。结论在体外实验中,低强度超声联合持续灌注微泡能够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经皮冷循环式多极射频凝固控制闭合性肝外伤活动性出血的潜在价值。 方法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实验猪肝区,建立16只猪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超声造影引导下将多根双极射频针刺入肝损伤病灶进行射频凝固止血治疗。采用腹腔镜观察肝表面的变化。采用超声造影和股动脉收缩压的方式评估疗效。将治疗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16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动物模型均成功建立,其中10例为Ⅳ级,6例为Ⅲ级。治疗组8例肝活动性出血均被成功控制,治疗平均时间为(18.6±7.2)min,平均输出能量为(24.2±11.4)kJ。治疗组撞击后血压迅速自撞击前的(130.2±15.5)mmHg(1mmHg=0.133kPa,下同)下降至(82.0±15.5)mmHg,并在射频治疗后1h恢复至(119.7±11.6)mmHg。对照组2只猪死亡,撞击后1h动脉平均收缩压为(45±21)mmHg,失血量明显多于治疗组(P〈0.01)。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式多极射频凝固能有效控制Ⅲ级和Ⅳ级闭合性肝外伤的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3.
经皮射频凝固治疗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BHT)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16只小型猪BHT伴活动性出血区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对治疗组进行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PRFA治疗。将治疗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7例经一次PRFA后,CEUS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另1例经一次PRFA治疗后,CEUS仍可见肝活动性出血,经第二次PRFA治疗后,CEUS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剖腹探查治疗组肝表面均覆盖一层凝血膜,均未见肝活动性出血。对照组肝周积血增多,肝损伤级别为Ⅰ~Ⅳ级,肝表面未形成凝血膜,均可见肝活动性出血。结论 PRFA是一种可行的治疗BHT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引导经皮射频凝固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引导经皮射频凝固(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CHT)的价值。 方法建立8只猪CHT模型,采用CEUS引导射频针经皮穿刺进入肝损伤区进行凝固止血治疗,采用CEUS评估疗效,并剖腹探查验证。 结果CEUS共引导穿刺9次,其中,7只动物模型1次性引导穿刺PRFA凝固止血成功,另1只引导穿刺后第1次PRFA凝固止血不完全,再次CEUS引导穿刺并PRFA凝固止血成功。经剖腹探查证实。 结论CEUS在引导PRFA治疗CHT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CEUS)引导射频(RFA)控制实验猪闭合性肝外伤(BHT)出血对肝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CEUS引导射频对10只广西巴马小型猪BHT模型进行止血治疗.分别于撞击前、撞击后5 min、RFA治疗后30 min、7d、14 d、21d及28 d,经耳背静脉抽取外周静脉血样本,检查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碱性磷酸酶(AKP).结果 撞击后5 min,AST增高,RFA治疗后30 min显著增高,7d明显降低,14d以后又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撞击后5min,ALT轻微增高,RFA治疗后30 min较明显增高,14 d以后逐渐恢复至伤前水平.AKP于RFA治疗后30 min略有增高,其余时段与伤前无明显差别.结论 RFA治疗后,实验猪肝功能不同时段发生不同程度改变,了解其变化规律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变(strain,ε)、应变率(strain rate,SR)的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定量分析对猪心肌挫伤(myocardial contusion,M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建立8只猪MC模型。分别于撞击前及撞击后0.5、2、4、8h,采集左室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短轴切面VVI动态图像,利用VVI脱机分析软件获得左室短轴各节段径向峰值ε、SR。结果撞击后MC节段左室径向峰值ε及SR测值低于撞击前(P〈0.05),损伤节段的径向峰值ε及SR测值低于非损伤节段(P〈0.05)。结论 VVI技术能够定量评价MC后室壁运动异常,为MC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肝脏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8例肝转移瘤病例(共24个病灶)分别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治疗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病灶血流信号变化判断消融效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每月行肝脏彩超一次,并计算半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对闭合性肝外伤经皮射频凝固治疗的评价。方法采用撞击器撞击16只猪肝区,建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采用超声造影引导射频针刺入肝实质损伤区进行射频治疗。射频治疗后即刻及1h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撞击后即刻及1h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撞击后即刻,所有猪肝超声造影均可见活动性出血信号。射频针在超声造影下均准确刺入肝实质损伤病灶。射频治疗后即刻,超声造影检查,7例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1例仍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经再次射频凝固治疗后,超声造影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射频治疗后1h,治疗组超声造影未见肝活动性出血。对照组在撞击后即刻及撞击后1h,超声造影均可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结论超声造影术前能准确评估闭合性肝外伤的情况,术中能精确引导射频针刺入肝实质损伤病灶,术后能及时、准确评估疗效,在闭合性肝外伤经皮射频凝固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视下经皮射频凝固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16头猪肝区,建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损伤程度为Ⅱ~Ⅳ级。将动物模型分为两组:治疗组(12头)和对照组(4头)。采用超声及腹腔镜确定损伤程度和部位,在腹腔镜直视下经皮穿刺将射频针置入治疗组肝损伤区进行凝固止血治疗。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病理检查验证。结果腹腔镜直视下引导穿刺治疗,8头动物模型1次性射频凝固治疗后,成功控制肝活动性出血。4头一次凝固治疗后仍有肝活动性出血,重新布针经再次射频凝固治疗后成功止血。对照组肝包膜及肝实质呈不同程度的破裂,均可见血液自破裂口持续外溢。治疗1h后,治疗组动脉收缩压平稳,对照组动脉收缩压不稳并继续缓慢下降,治疗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直视下经皮射频凝固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猪闭合性肝外伤的活动性出血,有望成为一种微创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