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对中脑腹侧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成熟及存活起重要作用的Nurr1基因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多巴胺、二羟苯乙酸及高香草酸含量比值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取SD雄性大鼠,右侧中脑黑质致密区注入6-羟基多巴(2g/L)3μL制备帕金森病模型,4周后将69只成功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24只:右侧纹状体尾状核头部注入生理盐水4.5μL。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24只:相同部位注入培养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5μL。③转Nurr1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21只: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cDNA3.1(+)-Nurr1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稳定表达,然后移植入模型大鼠脑内,部位和剂量与其他两组相同。观察各组大鼠旋转行为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Nurr1,DAT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大鼠脑内多巴胺、二羟苯乙酸和高香草酸含量。结果:59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旋转行为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前1周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2~8周,另2组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P<0.05);转Nurr1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移植后2~4周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轻(P<0.05),但至8周时两组无差异(P>0.05)。②Nurr1及DAT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Nurr1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区能够稳定表达Nurr1且少量细胞表达DAT,但未发现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其他两组移植区未发现阳性细胞。③Nurr1及DAT和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移植后2~8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经电泳、3组大鼠术侧纹状体染色后均可见1030bp片段(DAT),241bp片段(Nurr1),438bp片段(β-actin),但未发现酪氨酸羟化酶条带(647bp)。④脑内纹状体多巴胺、二羟苯乙酸、高香草酸术侧与健侧比值:移植后2,8周,两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8周时两治疗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转Nurr1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内可以存活(8周以上),在该环境中Nurr1基因的过表达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DAT基因表达,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纹状体内相对较高的多巴胺、二羟苯乙酸、高香草酸水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少年型、成年型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DRPLA)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收集3例少年型、1例成年型DRPL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他们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电图结果、DRPLA基因CAG重复次数。结果 3例少年型起病年龄平均13岁,均有肌阵挛及癫痫史、智力低下、小脑性共济失调明显、伴有全身不自主运动和精神症状;1例成年型起病年龄22岁,有肌阵挛及癫痫史、记忆力下降、轻度小脑性共济失调、双手震颤,无精神症状。磁共振显示少年型有明显脑干、小脑、大脑皮质萎缩,对称性脑白质变性,成年型仅有轻度脑干、小脑萎缩。少年型的脑电图显示脑电背景弥漫性慢化,成年型的脑电背景正常。DRPLA基因检测CAG重复数少年型分别为15/64次、17/65次和15/68次。成年型为12/62次。结论 DRPLA的临床异质性明显,CAG重复数与起病年龄、临床表现相关。对有肌阵挛、癫痫、伴共济失调、智力低下的青少年患者进行特异性基因检测能提高少年型DRPLA检出率,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评价托吡酯(topiram ate)单药治疗成人及儿童癫痫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癫痫患者(成人32例,儿童26例)为新诊断癫痫(45例),或原服用1种抗癫痫药仍发作(13例)。采取托吡酯小剂量开始逐渐添加的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第8周达最大耐受量。以后13例逐渐减原服抗癫痫药。托吡酯维持最大耐受量观察1~3年或以上。评定托吡酯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及其与剂量的关系。结果托吡酯治疗6个月时成人组与儿童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8周、6个月、1年、2年和3年的有效率分别为54%、69%、74%、80%、77%,发作控制率分别为30%、39%、37%、46%、47%。部分性发作有效率(70%)与全面性发作的有效率(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发作控制2年以上者12例(34%)。有效组维持剂量成人为(124±55)m g/d,儿童为(2.8±1.3)m g.kg-1.d-1。第1、2、3年坚持托吡酯单药治疗者分别占73%、60%和57%。18例(31%)出现不良反应,大部分出现在添加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纳差、体重减轻和反应迟钝。观察满3年因不良反应退出2例(7%),因疗效不佳退出6例(20%)。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长期有效和安全,采取个体化治疗可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5.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系统应用马桑内酯所致的慢性癫痫大鼠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证明,整个海马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明显增强,并可见阳性细胞增生、胞体肥大,尤以齿状回门区和海马分子腔隙层及始层为甚。此外,本实验还发现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阳性反应强度随发作后不同时间间隔(2 h~9 d)而不同,且直至发作后9 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反应程度仍高于对照组。此结果表明,马桑内酯所致癫痫反复发作可使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6.
托吡酯治疗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托吡酯单药和与不同抗癫痫药(AEDs)合用治疗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疗效、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A组 (n =31)托吡酯与酶诱导剂AEDs合用 ;B组 (n =19)托吡酯与非酶诱导剂AEDs合用 ;C组 (n =5 1)单用托吡酯。托吡酯剂量为 :开始 12 .5~ 2 5mg·d- 1,每周根据疗效增加12 .5~ 2 5mg·d- 1,分 2次口服 ,共 2 0wk。观察各组疗效、剂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 61%,B组为 68%,C组为 88%,A和B组疗效相似 ,P >0 .0 5 ;C组疗效高于A和B组 ,P <0 .0 5。 3组间有效治疗剂量差异无显著意义。不良反应率A组38%,B组 2 1%,C组 31%,P >0 .0 5 ,2例合用卡马西平出现严重精神症状。结论 :托吡酯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有效药物 ,与不同AEDs合用在疗效、剂量和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中枢神经系统少见严重不良反应 ,但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7.
灵芝孢子粉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对帕金森病(PD)模型鼠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以探讨灵芝孢子对PD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PD组: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6-OHDA),术后1周腹腔注入阿朴吗啡观察30min大鼠旋转的次数,连续至第四周每分钟大于6次者为成功的PD模型;灵芝孢子组:先用灵芝孢子粉灌胃3d,立体定向注入6-OHDA,继续灌胃4周,直至处死;正常对照组:立体定向注入脑黑质抗坏血酸生理盐水。处死后制作快速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检测TH阳性细胞数,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HmRNA的阳性细胞数,用Westernblot检测TH的半定量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灵芝孢子组术侧鼠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为99·7±13·6,PD组为51·0±13·5,灵芝孢子组较PD组显著升高(P<0·05);原位杂交显示灵芝孢子组术侧鼠脑黑质TH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为180·3±24·3,PD组为72·7±15·0,灵芝孢子组较PD组显著升高(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TH蛋白灵芝孢子组较PD组显著增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术侧鼠脑黑质多巴胺(DA)水平灵芝孢子组为(0·7±0·3)ng/mg蛋白,PD组为(0·4±0·1)ng/mg蛋白,灵芝孢子组较PD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灵芝孢子能够提高TH的表达,并提高鼠脑黑质DA的水平,推测对6-OHDA诱导的PD可能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细胞毒性因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取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7,14,30d组,每组10只,对照组5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个不同时间点组立体定位注射脂多糖(20μg,质量浓度5g/L)入大鼠黑质。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酪氨酸羟化酶神经元、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的表达。结果:29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改变:脂多糖术后7d仅表现为轻度的旋转,每30min旋转(85&;#177;13)r,至14d时旋转次数增多,每30min旋转(121&;#177;17)r,30d时达高峰,每30min旋转(295&;#177;21)r。②7,14,30d组术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lt;0.001),30d组下降达高峰;正常组仅有少量或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术后7d各阳性神经元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lt;0.05),术后14d表达至高峰,术后30d较14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于术后30d仍维持较高水平。③各组均检测到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7,14,30d组表达数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lt;0.01),30d组其表达下降达高峰(P&;lt;0.001)。正常组有少量肿瘤坏死因子d、白细胞介素1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术后7d表达明显增加,术后14d达高峰,术后30d组肿瘤坏死因子d、白细胞介素1BmRNA表达明显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脂多糖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细胞毒性因子的释放,其表达高峰期明显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减少期,提示这些细胞毒性因子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过程中起协调作用,加重神经元的损害,促进帕金森病的发展,提示抑制免疫和炎症过程可能有效阻断或减轻这种恶性循环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脂多糖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细胞毒性因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取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7,14,30d组,每组10只,对照组5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个不同时间点组立体定位注射脂多糖(20μg,质量浓度5g/L)入大鼠黑质。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酪氨酸羟化酶神经元、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的表达。结果:29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改变:脂多糖术后7d仅表现为轻度的旋转,每30min旋转(85±13)r,至14d时旋转次数增多,每30min旋转(121±17)r,30d时达高峰,每30min旋转(295±21)r。②7,14,30d组术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01),30d组下降达高峰;正常组仅有少量或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术后7d各阳性神经元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5),术后14d表达至高峰,术后30d较14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于术后30d仍维持较高水平。③各组均检测到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7,14,30d组表达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美满霉素(Mino)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Mic)激活的抑制作用和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LPS干预组和LPS+Mino干预组,并设5只作为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Western-blot等方法观察Mic的激活情况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元、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LPS+Mino干预组在LPS诱导后7、14 d的旋转次数均较单纯LPS干预组明显减少;两组均以激活型Mic为主,LPS+Mino组"阿米巴样"Mic数目较单纯LPS组明显减少,尚存有少许"分支样"Mic;LPS术后2组术侧中脑OX-42蛋白水平较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均明显增高,LPS+Mino组(0.91±0.04)增加水平明显低于单纯LPS组(1.03±0.03,P<0.01);2组术侧中脑TH阳性神经元数量、mRNA、蛋白水平均较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明显下降,单纯LPS组(21.5±4.9,39.9±7.0,0.42±0.03)下降水平显著高于LPS+Mino组(53.4±8.4,65.1±9.1,0.63±0.04;P<0.01).结论 Mino的干预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Mic激活,减轻LPS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并延缓PD模型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