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不同硬膜外阻滞平面对手术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和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中下腹部手术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分为中阻滞平面组(T4组,n=32)和低阻滞平面组(T10组,n=28).两组麻醉阻滞平面分别控制在T4和T10以下,观察15 min后,分别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靶控输注丙泊酚,输注30 min后停止.记录硬膜外阻滞前,硬膜外阻滞后每5分钟及输注丙泊酚前、后各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并记录达到镇静程度的诱导时间、恢复时间及丙泊酚的诱导用量和维持用量.结果 中阻滞平面组(T4组)的患者镇静诱导时间较低阻滞平面组(T10组)缩短(P<0.01),从镇静状态恢复到清醒的恢复时间较低阻滞平面组(T10组)延长(P<0.05),中阻滞平面组丙泊酚诱导和维持用量较低阻滞平面组减少(P<0.01).结论 与低位硬膜外阻滞比较,中位硬膜外阻滞时丙泊酚镇静起效较快,恢复较慢,并可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procaine)对体外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10)mmol/L普鲁卡因处理HepG2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FCM)观察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普鲁卡因处理后的HepG2细胞呈现缩小、空泡、脱壁等形态学特征。MTT结果分析表明普鲁卡因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其抑制率呈药物浓度及时间依赖性。FCM结果显示普鲁卡因可以使HepG2细胞的G0/G1延长,S期缩短。结论:盐酸普鲁卡因能够使HepG2细胞的生长阻滞在G0/G1期,从而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且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73.
空肠上段异位胰腺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术前准确诊断比较困难,1988年4月至1997年4月我院共收治本病11例,根据处理体会,就其诊断和治疗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2~63岁.出血前,通常感到上腹部不适,几乎全部病人均有恶心,每次出血量均超过800ml,11例以呕血为主.3例进入休克状态下采取紧急手术.1.2 诊断 异位胰腺均在空肠上段距屈氏韧带20cm以内,位于空肠的粘膜下,质地较软,色泽为黄色或淡黄色,表面较光滑.切除标本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认.  相似文献   
74.
我科对52例膀胱镜时采用异丙酚和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收到了良好镇痛效果,也可称为“无痛性膀胱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我院1996年3月至2003年3月收住并经过手术治疗的4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分析他们的诊断、治疗、手术方式和结果。结果46例患其中直肠癌8例,结肠癌4例,血管畸形8例,小肠憩室炎4例,小肠平滑肌瘤6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内痔出血5例,肠套叠3例,小肠内异位胰腺1例,另有2例没有发现原发病灶。手术方式包括:小肠部分切除,半结肠切除,肠套叠手术复位,直肠癌根治,内痔缝扎止血等。46例患荇中2例死亡,6例急诊手术,14例行亚急诊手术,26例行择期手术。结论本病病因多种多样,发病凶险,术前确诊率较低,全消化道钡餐、纤维结肠镜、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一般不需急诊探查,剖腹探查有时不容易发现原发出血灶。  相似文献   
76.
结直肠癌组织中smac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smac蛋白;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29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中的smac mRNA.结果显示,smac蛋白及其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且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认为smac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7.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脾切除术后膈下脓肿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膈下脓肿是脾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1998年4月-2004年4月,我院共行脾 切除术368例,发生膈下脓肿12例,均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心肺转流(CPB)中对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例心血管择期手术(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A组(芬太尼总量30μg/kg)、B组(芬太尼总量60μg/kg)和C组(舒芬太尼总量10μg/kg).分别于术前、CPB前、CPB后30 min、停CPB、手术结束、术后1 d和术后3 d采血动态监测两组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浆sTM和vWF在CPB开始至术后1 d均增高.B、C组CPB开始至术后3 d的所有指标均低于A组.结论:CPB可导致全身性VEC的急性损伤,较大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均可以减轻CPB导致的VEC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我院为了提高医疗护理品质、改善医患关系,实现"以关注病人为焦点、以满足病人最大需求为目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进行了"医患沟通".通过加强医患沟通,使医患之间出现了相互理解的氛围,医患关系得到明显好转,从而使医疗工作得到保证,也保护了病人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0.
唐某,男,56岁。因左上腹不适13 天,加重伴乏力、心慌1天急诊入院.入院前13天,病人无明显原因地出现左上腹轻微胀痛,可忍受,未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在当地服中药治疗无效。入院前1天,疼痛加重,且出现心慌、乏力,因在当地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