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廿二碳六烯酸 (DHA)影响阿霉素 (ADM)对人乳腺癌DMA MB 435s细胞毒活性的机理是否通过DHA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人乳腺癌DMA MB 435s细胞株中加入不同配伍的细胞毒药物、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前氧化剂VitC和VitK3混合物及抗氧化剂VitE等 ,在细胞的抽提物中以TBA法每 2 4小时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及用亚硝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并作出MDA、NO含量与细胞毒性间的剂量 -效应相关直线。结果 从细胞培养的第三天开始 ,出现明显的细胞活力变化 ,同时伴有脂质过氧化物 (MDA)水平的增加及NO含量的降低。细胞抽提物中MDA及NO含量与细胞毒性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DHA能明显增加ADM对MDA MB 435s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 ,机理之一是DHA增强了瘤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比较熊去氧胆酸(UDCA)和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性胆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胆固醇性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UDCA(每次250mg,每日3次)和TUDCA(每次250mg,每日3次)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通过B超对患者的溶石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UDCA和TUDCA对胆结石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37.8%和56.8%,6个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5.7%(28/37)和78.4%(29/37)。2组比较,3个月时TUDCA对胆结石的疗效优于UDCA(P<0.01);但经过6个月的治疗,二者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UDCA和UDCA均可有效溶解胆固醇性胆结石,且安全性较好,但TUDCA的溶石速度大于UDCA。  相似文献   
1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诊治情况.结果 术中发现胆道损伤18例,修复成功18例(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现胆道损伤6例,修复成功5例(成功率为83%).局部缝合或伴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修复胆道穿孔、胆道撕裂、胆道部分夹闭或部分切开成功率达100%(16/16),端端吻合修复术中发现的胆道横断2例均成功,胆肠Koux-en-Y吻合修复胆道横断、缺损、瘢痕狭窄8例,7例吻合成功.胆管切除并左右肝管部切除2例,采用肝管y形空肠"四针缝合法"吻合,成功率为100%.结论 早期(术中)发现胆道损伤,修复前对胆道结构进行评估及对修复术式与方法的正确运用有助于提高胆道损伤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4.
压力-流率测定是明确排尿困难患者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的主要检测指标。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们对104例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困难症状的患者进行了尿动力学全项和压力-流率测定,探讨压力-流率测定在诊断下尿路症状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5.
淋病是性接触传播的一种疾病。现将我们从1986年1月至1987年12月有记载的门诊病例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共3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17~45岁,平均33.1岁。发病最多年龄组为30~40岁(23例)。职业分布如下:司机9人,工人6人,个体户5人,农民3人,教师、干部、采购员各2人,待业、炊事员、军人各1人。其中夫妇双方均证实为淋病的有2对。一为砖厂工人,另一为个体户,均是在男方求治时,同时检查女方而发现。除2名女性外,其余病人(包括另一女性)都承认近期  相似文献   
116.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8岁,因车祸致左小腿中下段畸形,活动受限1 小时于2003年12月8日入院,入院X片提示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全身多处软组织擦伤,左小腿中下段骨折征明显,头、胸、腹部未见异常,HB 117g/L,入院后即给以左下肢石膏托外固定制动,止血、补液、止痛等对症处理,拟定择期手术治疗.入院后54小时,患者出现体温升高达38.5℃,自诉心悸不适,并伴轻度咳嗽,咽部稍充血,给以青霉素400万U静滴;随后2天,患者又出现身软、乏力、进食差,体温不降,在38.5℃左右,HR 85次/分,R 22次/分.  相似文献   
117.
女性尿道综合征是一组病因复杂的症候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1985年1月至9月,我们共收治26例,均采用尿道外口矫形术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例,年龄25~65岁,平均34岁。起病时间半年及20年各1例,15年2例,其余为2~7年,平均5.4年。全部均有尿频、尿急史,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并探讨其与传统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试验,用不同浓度的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以及长春新碱分别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24、48、72小时,用MTT法检测雷帕霉素单独以及联合化疗药物对其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长春新碱单独以及联合应用对胃癌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法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单独能够显著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呈现时间-剂量效应关系;与化疗药物长春新碱联合应用其抑制效应明显增强。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雷帕霉素、长春新碱单独作用胃癌细胞将细胞周期主要阻滞在G0/G1期,而联合给药时G0/G1期比例增加。结论: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能够显著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在G0/G1期相关;并且雷帕霉素可提高传统化疗药物长春新碱对胃癌细胞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9.
对急性阑尾炎合并小肠Meckel憩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3岁。主因间断下腹部疼痛1d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患者无明显诱因于1d前出现阵发性下腹部疼痛,腹痛以脐周及右侧为主,呈间断性胀痛,未向远处放射;同时伴恶心,  相似文献   
120.
改进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改进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方法。方法63例需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改良灌肠方法进行术前肠道准备,B组用传统的回流灌肠方法。设置肠道清洁等级。计算灌肠效率指标。结果两组肠管痉挛段平均长度和结肠扩张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A组肠道内操作时间明显减少(P<0.05),生理盐水用量明显减少(P<0.01),灌肠效率明显提高(P<0.01)。灌肠期间A组无感冒发生,B组发生5例(P<0.05)。肠道清洁效果:优、良率两组无明显差异;优秀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高效、简捷、安全,能达到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清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