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泪及血清β_2微球蛋白含量测定徐小平,周祖 ,朱福兴珠江医院眼科,珠江医院同位素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简称斯-约综合征)又称皮肤-粘膜-眼综合征,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为了观察该病...  相似文献   
12.
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环素(PGI_2)发现已10多年,它们在心肺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较多,在肺癌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采用放免法同时测定12例肺癌患者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液中TxA_2和PGI_2的水解产物TxB_2和6-酮-PGF_1a的含量来观察TxA_2和PGI_2的变化,探讨TxB_2和6-酮-PGF_1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不同龄期和性别德国小蠊粪便的乙醇提取液对其自身的引诱效果,为德国小蠊的化学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浸泡德国小蠊粪便,得到粪便提取液,用四臂嗅觉仪测定引诱效果。结果低龄若虫粪便的乙醇提取液对低龄若虫、高龄若虫、雄成虫、雌成虫的引诱效果均为最好,诱集率分别为39.72%、40.56%、38.33%和34.17%;其次是高龄若虫粪便提取液,诱集率分别为30.56%、30.56%、27.22%和26.11%;雌雄成虫粪便乙醇提取液引诱效果最差,但雄成虫粪便提取液对雌成虫的引诱率达22.22%,雌成虫粪便提取液对雄成虫的引诱率达24.72%,均高于若虫和同性成虫粪便提取液的引诱效果。在毒饵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低龄若虫或高龄若虫粪便的乙醇提取液时,其诱杀活性明显提高,其中溴氰菊酯毒饵24h诱杀率由26.00%分别提高到54.00%和48.00%,辛硫磷毒饵24h诱杀率由20.00%分别提高到48.00%和40.00%。结论低龄若虫粪便提取液对不同龄期若虫和雌雄成虫均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不同性别的粪便乙醇提取液对异性引诱效果较好。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的粪便乙醇提取液与毒饵混合后,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检测17例胃癌患者之胃液内癌胚抗原(CEA)值,并与正常胃组、消化性溃疡组、胆道良性疾病组之胃液内CEA值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胃癌组与另三组间之CEA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作者认为,检测胃液中CEA方法简便,胃癌组CEA均值及阳性率均较高,可作为与早期发现胃癌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有关对电光性眼炎患者泪液中SIgA和B_2微球蛋白(简称B_2m)的测定研究报道尚少,为探讨该病发病后的免疫机制与发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测了正常人9例、冠心病26例、高血压病23例血浆心钠素。冠心病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心钠素显著低于正常人和急性心肌梗塞及心绞痛者;左心腔增大、心房纤颤及心力衰竭时血浆心钠素明显降低。高血压病Ⅰ期血浆心钠素高于正常,Ⅱ期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Ⅲ期及左室增大者显著降低。提示:应激状态下心钠素增高,显著增高时可能是心房梗塞的征象;血浆心钠素可作为高血压病分期的一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心脏状态。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狭窄时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只麻醉开胸犬,分级缩窄冠状动脉左旋支,直到血流中断。临床分3组:对照组、冠心病(CHD)组、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均测定血浆心钠素(ANP)、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醛固酮(Aldo)、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动物实验还增加左心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实验性冠状动脉血流(CBF)减少时心功能进行性减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ANP分泌增加;EDLS减少。AMI患者早期RAAS激活,ANP增加,EDLS无改变,恢复期ANP降低而EDLS增加。探讨了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和机制,以及AMI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外源性ANP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关电光性眼炎患者泪液中SIgA测定研究的报道尚少,为了探讨该病发病后的免疫机制与发病情况,本文对45例(90眼)电光性眼炎患者与48例(96眼)正常人的泪液中SIgA 含量进行了测定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本文电光性眼炎中男39例,女6例,年龄18~55岁,平均35岁,均为双眼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和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后德国小蠊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离体测定酶的活性,应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德国小蠊后24h,羧酸酯酶活性降到最低,与处理前相比降低了79.33%,24h后其活性逐渐恢复,168h达到处理前的37.10%;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处理后,羧酸酯酶活性略有下降;经溴氰菊酯和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略有下降,72h后其活性分别为处理前的74.97%和79.77%;经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处理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24h略有升高,随后逐渐下降,经辛硫磷处理后其活性略有降低。结论经溴氰菊酯和辛硫磷亚致死剂量处理后德国小蠊体内酶活性在不同的时间与处理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