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目的 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的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12株大肠埃希菌和415株肺炎克雷伯菌共计627株细菌的2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方法进行产ESBLs菌株筛选,初筛试验阳性的菌株再进行确证试验,分别记录初筛阴性、确证阴性和确证阳性的菌群分布与耐药情况. 结果在627株细菌中,ESBLs初筛试验阴性菌株有35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37株,肺炎克雷伯菌215株..ESBLs初筛试验阳性菌株有275株,经ESBLs确证试验为阴性的菌株有9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7株,肺炎克雷伯菌61株),经ESBLs确证试验为阳性菌株有17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58株,肺炎克雷伯菌119株).ESBLs初筛试验阳性菌株对2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要比初筛试验阴性菌株的耐药率高. 结论 ESBLs初筛试验阴性菌株耐药率都较低,ESBLs初筛试验阳性菌株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的丁胺卡那霉素和呋喃类药物中的呋喃妥因都较敏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是对产ESBLs菌株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加重组链激酶灌注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在CT定位下,采用微创手术清除部分血肿后,血肿腔置管,重组链激酶灌注引流治疗36例高血压脑出血。结果 36例患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恢复良好率为66.67%。结论微创手术加重组链激酶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结合了微创手术和基因药物的优点,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少见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了我院收治的 6例少见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中 ,3例胆石性肠梗阻 ,1例腹茧症 ,1例全小肠扭转 ,均经手术治愈。 1例为重金属中毒 (铅中毒 )引起的不全性肠梗阻 ,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对于少见原因引起的肠梗阻 ,应有一定的认识 ,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4.
张鹏  杨祥坤  朱浩 《江苏中医药》2015,47(12):27-29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痰浊证与超声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性。方法:利用临床收集357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以痰浊证为自变量,以超声指标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痰浊证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明显升高,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却明显减低,与非痰浊证相比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痰浊证为因变量,以20项超声指标为自变量,经过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α=0.05)后,超声指标中的EF进入回归方程(P0.05),且其P值为0.005,提示与非痰浊证相比,痰浊证EF值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高。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痰浊证与超声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并提示痰浊证患者可能处于左室重构及收缩功能减低的状态。  相似文献   
35.
体表心电图(简称ECG)是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方便、经济、迅捷、无创,百余年来其在临床仪器诊断中的地位与作用始终无可替代,但是,它也面临着发展缓慢这一问题。我们认为ECG技术的发展在现阶段有两个可着力之点:一是使体表心电信号所包含的信息,能够通过记录方式更客观全面地被揭示;其次是设计某种算法,类似于图象的  相似文献   
36.
朱浩  丁文龙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4):376-380,384
施旺细胞是由神经嵴细胞分化而来的周围神经系统中特有的成髓鞘细胞,它的发育过程分为施旺细胞前体、不成熟施旺细胞、成熟施旺细胞三个阶段。此过程受到很多细胞因子的影响,如轴突的神经调节蛋白、自分泌因子等。这些因子共同调节施旺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以及迁移。本文阐述了施旺细胞发育、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受体和信号通路,并展望施旺细胞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7.
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FGDE)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8年 1月— 2 0 0 4年 4月间收治的 6例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的 3~ 14d。表现为上腹胀、呕吐、胃引流量增多。 6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 16~ 2 7d恢复胃动力。胃造影和胃镜检查不仅是检查手段 ,而且对胃蠕动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和肠内营养 (EN)可以促进胃动力的恢复。结论 腹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胃造影、胃镜的机械刺激作用以及充分的营养供给对胃功能障碍的恢复有促进作用。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急诊抢救危重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为急诊抢救危重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危重病患者68例纳入本次研究.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计算每位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测定患者血液中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 cardiac troponin,cT-nI)水平,随访患者28d的生存情况.根据28d患者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液BNP和cT-nI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d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分别为43例(63.2%)和25例(36.8%).死亡组和存活组的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血液BNP和cT-nI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液BNP和cT-nI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为影响急诊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血液BNP和cT-nI 以及APACHEⅡ评分为影响急诊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判断急诊重症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患者女,29岁,因中上腹胀痛1个月余,孕21^+周入院,患者1个月来反复出现中上腹胀痛,呈阵发性绞痛,且偶感上腹部出现肠型蠕动波,伴有肛门排便排气逐渐减少,因连续3~4d未解大便予以开塞露肛塞,排出较多量稀便后腹账稍缓解,此后每天解2—3次稀便,无恶心、呕吐,消瘦明显.以“不全性肠梗阻”收入院。  相似文献   
40.
hMLHl是DNA错配修复(MMR)系统的重要成员,在DNA复制过程中识别和修复错配碱基,其基因多态性对散发性结直肠癌(CR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目的:探讨hMLHl启动子区-93G/A基因多态性与CRC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0月的CRC患者312例,纳入同期正常对照300例。抽提所有人选者外周血白细胞DNA.以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hMLHl启动子区-93吲A基因多态性。结果:CRC组患者hMLHl-93G/A各基因型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对CRC组行分层分析示DukesCA期患者的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MB期患者(60.5%对48.1%,P=0.004;39.8%对23-3%,P=0.015),淋巴结转移者的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频率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0.5%对49.1%,P=0.010;39.5%对25.O%,P=0.031)。结论:hMLHl启动子区-93G/A基因多态性与CRC的发生无关,但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可能与CRC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