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肠套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68岁。因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术中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伴致密包裹。逐行溃疡旷置,胃大部切除 毕II式吻合。术后第3天排气拨管,进食后反复恶心,呕吐,轻度腹胀,不伴腹痛,发热。腹部查体上腹部稍膨胀,无明显压痛。又给予胃肠减压。每日引流含胆汁胃液约1 000 m l。2周后发现左中腹有一6·0 cm×3·0 cm椭圆形包块。共经保守治疗3周。上消化道稀钡造影:胃明显扩张,输出袢不能显示。诊断为输出袢梗阻。手术探查示距胃空肠吻合口10 cm处空肠肠管套叠约10 cm。松解失败后行套叠肠管切除,小肠端端吻合。病理示小肠(套叠处)肠壁间质充血、水肿。术后…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内皮素-1反义寡核苷酸(ET1-ASON)在内毒素(LPS)致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T1-ASON预处理后将LPS以1 mg/kg体重腹腔注射大鼠,以正义、错义ET1-ASON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4 h后检测大鼠PVF、PVP、PVR和IVCP;应用放射免疫法、RT-PCR检测各组门静脉血和肝脏的ET1表达情况.结果ET1-ASON处理组大鼠门静脉血浆和肝脏组织ET1表达减低;PVR和PV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VF无明显改变.结论ET1-ASON在内毒素致门脉高压中主要通过降低PVR起作用.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基因与大肠杆菌K-12株hlyE基因融合表达的原核表达质粒pTcr99A-hlyE.并表达。方法 用PCR扩增hlyE基因,经本科切连接反应将其克隆入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核酸和蛋白序列进行BLAST分析,重组的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培养,SDS-PAGE电泳进行表达分析,薄层扫描分析融合蛋白的含量。结果 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PCR检测,证明构建了携带hlyE及ureB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ureB/hlyE,核酸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证实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ureB/hlyE中所含的Hp-ureB及hlyE与GeneBank中的Hp-ureB和hlyE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42%(1663/1707)、99%(910/918)。重组细菌JM109可表达约100kD的融合蛋白含量的15.5%。结论 构建并鉴定了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hlyE并高效表达,为研究Hp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基于磁示踪技术的胃肿瘤标记定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6只雄性健康Beagle犬,全麻后行胃镜检查,假定胃肿瘤部位,然后利用内镜下软组织夹将示踪磁体钳夹并固定于胃肿瘤部位,退出胃镜。24 h后再次全麻,行腹腔镜胃肿瘤定位。常规建立腹腔镜戳孔并进镜后经操作孔置入寻踪磁体,将寻踪磁体置于胃表面肿瘤附近探査示踪磁体,两个磁体相吸后,腹腔镜下所见寻踪磁体所在部位即为胃肿瘤的位置,从而完成病灶的标记和定位。结果6只Beagle犬在胃镜下均成功留置示踪磁体,胃镜操作中无磁体滑脱、副损伤、出血等。胃镜术后24 h,在腹腔镜手术下顺利置人寻踪磁体,寻踪磁体与示踪磁体自动相吸,形成“示踪磁体-胃壁-寻踪磁体”的三明治样结构,完成腹腔镜下对胃肿瘤的定位和识别,整个过程操作顺利,未出现意外损伤。结论基于磁示踪技术的胃镜联合腹腔镜胃肿瘤标记定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6.
朱森林 《安徽医药》2015,(1):116-117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急诊(ELC)和延期(D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93例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起病时间≤72 h 和>72 h 分为 ELC 组和 DLC 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ELC 组手术时间平均(91±26.2)min,术中出血量(64.2±32.8)mL,中转开腹率4.4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9%(4/45),住院时间平均(4±2.7)d,治疗费用平均(4320±1450)元;DLC 组手术时间平均(104±34.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5.4±38.9)mL,中转开腹率8.3%,并发症发生率10.5%(5/48),住院时间平均(8±3.9)d,治疗费用平均(6970±1572)元。ELC 组在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明显小于 DLC 组(P <0.01)。结论ELC 与 DLC 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方面均有安全性,ELC 相对 DLC 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较低,恢复较快等特点,在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耐三苯氧胺(Tamoxifen,TAM)乳腺癌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在体外将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导入耐TAM大鼠乳腺癌细胞株Y2,并进行了动物体内抗肿瘤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同亲代Y2细胞比、基因修饰的YIL-2细胞形态和细胞生长特性发生改变。PCR显示IL-2基因成功地整合到YIL-2细胞内。YIL-2细胞(2.0×106个/只)在大鼠右腋皮下失去致瘤性,并阻断等量混合的Y2细胞的致瘤性,但阻断作用随亲代细胞数量的增多而减弱。同样数量无IL-2基因转移的Y2细胞致瘤率为100%。结果表明YIL-2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8.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构建活疫苗己成为探索新型H.pylori疫苗的重要途径。目的:构建携带H.pylori热休克蛋白B亚单位(hspB)基因的重组活减毒鼠伤寒沙门疫苗菌。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1640bp的hspB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文库中H.pylori-hspB的基因和蛋白序列进行BLAST分析,再将重组质粒导入活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结果:重组质粒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双酶切,证实构建了携带hspB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Trc99A—hspB,后者成功转化活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Trc99A—hspB中所含的H.pylori-hspB与基因文库中量H.pylori-hspB基因和蛋白的同源性均为97%。结论:成功构建并鉴定了携带量H.pylori-hspB基因的重组活减毒鼠伤寒沙门疫苗菌,为研制H.pylori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免疫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幽门螺杆菌(Hp)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 将表达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黏附素(HpaA)及尿素酶B亚单位/黏附素融合蛋白(UreB/HpaA)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给小鼠分别灌胃,另设单纯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和生理盐水免疫鼠为对照,免疫4周后以Hp活菌攻击,观察各组小鼠的免疫保护率,攻击前后血清中抗Hp抗体IgC1,IgG2a和IgA的变化。小鼠脾脏和胃黏膜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mRNA表达变化。结果 UreB,HpaA及UreB/HpaA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41%和77%,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攻击前各鼠伤寒沙门菌免疫组IgG1,IgG2a均轻度升高而IgA无变化,攻击后各鼠伤寒沙门菌免疫组IgG2a升高显著并以UreB/HpaA组为最,而IgG1和IgA的升高无统计学差异。胃黏膜攻击前生理盐水组无IFN-γ表达,其余各组均100%表达;攻击后生理盐水组IFN-γ轻度表达,但仍明显低于各鼠伤寒沙门菌免疫组,IL-4在攻击前后各组均无表达,脾IFN-γ和IL-4在所有组攻击前后均全部表达。结论 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构建的Hp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出以TH1反应为主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0.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胃镜、全结肠镜、小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腹部血管造影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23例病变疑在小肠的患者,应用胶囊内镜进行小肠检查,评估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3例患者进行了24次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胶囊内镜滞留在食管下段而进行第2次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23例中20例发现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6.8%,其中4例存在2种病变。小肠炎症性疾病10例,血管病变9例,黏膜下结节2例,憩室2例,问质细胞瘤1例。19次胶囊内镜向前摄影,4次向后摄影。17例通过回盲瓣进入盲肠(73.9%)。结论 胶囊内镜小肠黏膜摄影图像清晰,检查安全方便,病变检出率高,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