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乳腺癌(COG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2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和2008年5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COGC患者各1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岁及57岁,均因乳房无痛性肿块就诊。光学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筛状癌及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散布在肿瘤组织内,间质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弥漫强阳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CD68阳性。结论COGC是一种罕见肿瘤,其内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形态特殊,需要与多种类型的多核巨细胞鉴别,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依据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右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RFAS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的关系。方法:4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支病变组和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右股动脉造影,观察右股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计算狭窄评分。结果:冠心病组RFASS发生率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明显增加,RFASS评分增大;RFASS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8.1%、80%。结论:冠状动脉病变者RFASS的发生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冠状动脉程度越重RFASS的程度亦越重,二者间存在正相关。RFASS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欠佳,尚不支持其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指标。RFASS及(或)双侧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待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稳定转染含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的SW1990细胞株,探讨NDRG1对 SW1990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 NDRG1重组表达质粒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 SW1990,用 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阳性细胞克隆;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阳性细胞克隆MMP-9及VEGF mRNA与蛋白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与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 N17克隆组、转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NDRG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53±0.25、0.26±0.11、0.25±0.13;相应的MMP-9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3±0.18、0.71±0.45、0.76±0.42;相应的VEG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27±0.16、0.68±0.36、0.69±0.38;相应的NDRG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7±0.13、0.11±0.04、0.12±0.06;相应的MMP-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2±0.04、0.38±0.15、0.36±0.14;相应的VEGF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5±0.08、0.39±0.21、0.40±0.25。较其他组,N17克隆组NDRG1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而MMP-9、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N17克隆组、转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微孔滤膜外侧细胞数分别为31.27±11.54、58.93±17.23、60.26±19.38,N17克隆组较其他组微孔滤膜外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N17克隆组、转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细胞迁移距离分别为51.35±18.24、120.68±42.97、124.54±51.66,N17克隆组较其他组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减少(P〈0.01)。结论 SW1990细胞NDRG1表达上调后,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MP-9及VEGF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1,NDRG1)、P2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肺组织和94例肺腺癌组织中NDRG1、P21及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肺组织及肺腺癌组织中,NDRG1阳性率分别为90.0%(18/20)和52.1%(49/94),P21阳性率分别为80.0%(16/20)和33.0%(31/94),VEGF阳性率分别为20.0%(4/20)和53.2%(50/94),3种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腺癌组织中NDRG1、P21及VEGF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无相关性(P均>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DRG1、P21和VEGF表达与生存明显相关(P均<0.01)。结论:肺腺癌组织中NDRG1和P21表达下调,而VEGF表达上调,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AM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8例AME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6岁。镜下肿瘤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以肌上皮增生为主,多为梭形和透明肌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腺上皮Cam5.2和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阳性,肌上皮CD1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及S-100阳性。8例均行肿块局部切除术,术后随访2个月-6年肿瘤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乳腺AME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包含IQ序列的三磷酸鸟苷酶(GTP)激活蛋白1(IQGAPl)和细胞分裂周期42蛋白(Cdc42)在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不同阶段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昆明种小鼠24只,5mg.m3气态甲醛,染毒4h.d,分别染毒3.7和60d后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成像方法,观察IQ-GAP1和Cdc42蛋白在染毒小鼠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和定位变化.结果 IQGAP1在染毒3和7d时表达明显增强(P<0.01),60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Cdc42蛋白在染毒3d时表达明显减弱(P<0.01),7d时表达有所恢复.对照组中IQGAP1主要定位于气道上皮细胞的胞膜处,而Cdc42蛋白弥散分布于气道上皮细胞(AECs)胞质中;3d和7d时共同定位于细胞极化前缘;60d时其定位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Cdc42蛋白和IQGAP1在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定位呈动态变化,提示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