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1.
为研究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临床收集的 48例手术切除新鲜标本进行了研究 ,包括光镜下组织结构观察及肥大细胞计数。结果显示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组织学结构有较大区别 ,肥大细胞计数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并认为肥大细胞可能是影响血管瘤病理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2.
川芎嗪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和增殖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索川芎嗪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理。方法 将含川芎嗪的培养液加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 ,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2 4h ,与未加药者对照比较。结果  1)含川芎嗪组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由长梭形变为圆形 ,而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及MTT(四甲基偶氮唑 )比色法结果 ,用药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相细胞DNA水平 :用药组G0 +G1期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G2 +M期百分比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川芎嗪能改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和抑制其增殖 ,但并不影响其活力  相似文献   
83.
84.
根管治疗是通过机械和化学处理的方法,清除髓腔内特别是根管内的感染源,经过根管冲洗、消毒和充填,从而防止再感染,促进已经发生的根尖周病得以愈合,其成功率已达94%以上[1].根管治疗一次法是将根管预备、根管冲洗、根管充填在一次治疗内完成,具有就诊次数少、治疗连续、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
口腔科医疗设备管理是影响医疗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传统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存在设备维护工作不被重视、设备维护维修队伍专业性不强、设备相关技术受制于厂家等问题,文章从加强医疗工程队伍建设、完善口腔科设备管理体系、加强与厂家技术合作并适当约束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6.
用RAPD方法分析了苍术不同居群间的亲缘关系。选取10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苍术的10个居群共83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100个 DNA片断。用RAPD istance软件计算了不同居群间的Jaccard遗传距离,得距离矩阵,分别用单联法、全联法、类平均法作聚类图,结果表明,该10个居群可划分为3个类群:即类群1,大别山类群(Ta);类群2,南苍术类群(Wu、L u、Hu、Xu、Ca、L i);类群 3,北苍术类群(Tt、Da、L ao)。在这3个类群中,南、北苍术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近,大别山类群与南、北苍术之间的距离则较远。根据本试验的结果及前人关于苍术精油成分差异的聚类结果,作者认为大别山类群比较特殊。  相似文献   
87.
朱晓琴  雷水生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3):145-146,14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的大脑皮质、海马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GABA)能神经元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获得新生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神经细胞,然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1β、IL-6,在作用12h后,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IL-1β、IL-6可引起大脑皮质、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GABA能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结论IL-1β、IL-6可能是通过促进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功能,抑制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而使神经元兴奋性升高,从而促进癫痫发生。  相似文献   
88.
川芎嗪对癫痫大鼠脑组织中ATP酶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组织中ATP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PTZ)诱发大鼠癫痫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PTZ致痫组;TMP PTZ致痫组,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中Na -K -ATPase、Ca2 -ATPase和Mg2 -ATPase含量的变化。结果PTZ致痫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的Na -K -ATPase、Ca2 -ATPase和Mg2 -ATPase含量都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TMP PTZ致痫组与PTZ致痫组比较上述诸酶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MP能抑制癫痫大鼠脑电痫样波的发放,可能与改善脑内ATP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致痫对大鼠脑电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分别行侧脑室注射IL-1β或IL-6,及经糖皮质激素(GC)预处理后再行侧脑室注射IL-1β或IL-6,以及单独注射GC、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的改变;使用8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各组大鼠脑电的改变。结果皮质和海马脑电结果显示:IL-1β组I、L-6组记录到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痫样波,对照组、GC IL-1β组、GC IL-6组则无明显痫样波,单纯GC组脑电呈不活跃状态。结论IL-1β或IL-6致痫能使大鼠脑电产生痫样波,GC具有抑制脑电痫样波发放的效应。  相似文献   
90.
川芎嗪对癫痫的作用及其与神经递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琴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391-2392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癫痫的作用及其与神经递质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GABA)的关系。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诱发大鼠癫痫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戊四氮致痫组;川芎嗪 戊四氮致痫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谷氨酸、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结果戊四氮致痫组与对照组比,大脑皮层、海马Glu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大脑皮层、海马GABA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川芎嗪干预后,大脑皮层、海马Glu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大脑皮层、海马GABA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上调GABA阳性神经元数目,下调Glu阳性神经元数目。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脑内Glu的产生,促进脑内GABA的产生,从而使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抑制了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