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时间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ofvessels,ECV)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中药尿酸利仙(含药血清)的干预作用。方法:①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50μg/mL)的TNF-α刺激,并用25μg/mL的TNF-α分别孵育细胞8、16、24、48h;②用25μg/mL的TNF-α孵育细胞16h,同时用含不同浓度(2.5%、5%、10%)尿酸利仙含药血清的培养液进行干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mRNA表达。结果:①低、中、高浓度TNF-α刺激均可显著上调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且体现了一定的浓度梯度关系,但刺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25μg/mL的TNF-α在8h、16 h、24 h和48 h均可显著上调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各干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低、中、高浓度的尿酸利仙含药血清干预均可显著降低ICAM-1 mRNA的表达(P≤0.01),并以中浓度尿酸利仙含药血清作用最为显著。结论:TNF-α能显著上调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ICAM-1的mRNA表达,而尿酸利仙含药血清抑制病理条件下ICAM-1基因水平的过量表达,可能是其减轻TNF-α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虚实证型与T淋巴细胞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医学认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均存在着慢性炎症 ,巨噬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参与了炎症过程〔1〕,我们在辨证治疗本病的临床实践中 ,发现本病的虚证和实证与 T淋巴细胞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现探讨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测试的 3 9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COPD)诊治规范 (草案 )”〔2〕的诊断标准 ,同时根据“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断分型防治方案”〔3〕中的中医辨证标准 ,分实证组 2 4例 ,虚证组 1 5例。另以测试正常健康人 1 0例作为对照组。1 .…  相似文献   
23.
芪竭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自拟芪竭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紊乱的模型,将动物分成6组,观察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系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苯酚糊剂注入大鼠一例子宫内致炎造模,将动物分组观察,子宫标本作组织部镜检,并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胀进行实验观察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环磷酰胺造模后小鼠CD4异常升高,CD8明显下降,芪竭颗粒大、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CD8水平,使CD4/CD8比例趋于正常,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亦能增加小鼠胸腺重量;对苯糊致炎的大鼠子宫炎症模型,亦能明显减轻子宫的炎症反应;对二甲苯所致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毒性试验表明,小鼠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最大耐受量LD50-348g/kg。结论:芪竭颗粒对慢性盆腔炎小鼠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4.
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介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介入组32例,常规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行介入治疗,经肠系膜上、下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对照组20例,常规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病变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且介入组患者治疗后1d,排便次数即明显减少,随访4~8周观察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介入组结肠镜下病变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肠系膜上、下动脉药物灌注是一种溃疡性结肠炎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I、Ⅱ期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范围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91年~1995年间收住院治疗的26例I期及Ⅱ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临床I期18例、临床Ⅱ期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①非清扫组: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或广泛性子宫切除者,13例;②清扫组: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者,13例。两组间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中位年龄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相同,5年生存率相仿(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一旦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则提示预后不佳。扩大手术范围是为了了解子宫外转移情况,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手术病理分期,以便术后有目的的补充治疗,还能科学地判断预后。但对5年生存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6.
朱晓玲 《工企医刊》2001,14(6):29-30
笔者自1994年~1999年收治开放性喉气管外伤病人13例,均救治成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17岁~6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半小时至8小时。受伤原因:自刎8例,斗殴刀砍伤4例,机器铁片飞出割伤1例。呼吸困难10例,休克10例,其中重度休克并昏迷2例,咳血11例,大出血5例;受伤部位:甲状舌骨膜处4例,甲状软骨处5例,环甲膜及环状软骨处2例,喉气管连接处1例,气管处1例。  相似文献   
2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是影响我国劳动力的主要疾病,是居民医疗费用增加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因素,对劳动力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28.
激光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解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氩离子激光的热效应可导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 ,继而产生组织粘连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眼病 ,如封闭视网膜裂孔等。近年来文献报导用氩激光治疗外伤性前房角睫状体解离获得较好疗效 〔1、2〕,避免了手术导致的并发症。 1996年 ,作者成功地用氩激光治疗了 1例严重前房角睫状体解离的患者 ,报导如下。患者 刘×× 女  4 5岁 左眼被人用拳击伤 12年 ,视力下降 ,于 1年前就诊。在当地医院诊为外伤性前房角睫状体解离 ,并建议手术复位。患者拒绝手术。此后 ,左眼长期视力障碍。右眼视力 1.0 ,左眼视力 0 .1,右眼压 17.3 mm Hg,左眼压测不出…  相似文献   
29.
我院于1997年11月始,在香港周基杰教授指导下开展改良式剖宫产术,并与传统下段剖宫产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98年1月至1998年8月,我院住院剖宫产孕妇144例,其中64例行改良式剖腹宫产作为研究组,年龄 22-45岁,孕周35+3- 42+3周。选择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8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45岁,孕周36-42+2周,两组病例年龄、孕周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等。144例均多为首次剖宫产。1.…  相似文献   
30.
为提高中职护理实践技能,培养出实用型人才,探讨一系列可行的改革措施,加大对护理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使得护理技能的教学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