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43篇 |
综合类 | 34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肾移植应用输尿管支架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肾移植常规应用输尿管支架管内引流与外引流以降低尿路并发症的疗效。方法:肾移植506例,第一阶段共238例采用输尿管支架管外引流,第二阶段共112例随机分成两组,外引流组58例,内引流组5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第三阶段共156例均采用内引流。比较各阶段尿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个阶段尿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0.10%(24/238),7.14%(8/112)和0.64%(1.156),总体尿路并发症发生率在外引流和内引流患者分别是10.50%(31/296)和0.95%(2/210)。结论:常规应用双J管内引流优于外引流。 相似文献
72.
背景:移植肾输尿管梗阻是肾移植后常见尿路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及移植肾功能,甚至患者生命。
目的:回顾不同尿路重建方式输尿管梗阻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3-12/2007-04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完成。
对象:选择1 223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
方法:根据供肾输尿管情况及受者下尿路情况,尿路重建采用输尿管膀胱黏膜下隧道吻合法948例次,输尿管输尿管端端吻合法275例次。移植肾输尿管梗阻可根据不同原因采用相应处理方法,主要为开放性手术及内镜下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输尿管梗阻原因,治疗后患者尿量、血肌酐变化及输尿管扩张或肾盂积水恢复情况,记录移植肾3年存活率。
结果:1 223例次肾移植发生输尿管梗阻35例(2.9%),开放性手术处理20例(57%)。移植后1个月内发生梗阻8例,其中4例为髂窝血肿压迫,2例为血凝块堵塞,2例为小结石。移植1个月后发生梗阻27例,13例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为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口狭窄,8例为尿路结石。所有患者肾功能均得到恢复。 输尿管梗阻患者治疗后24 h,尿量明显增加(P < 0.01),血肌酐水平显著下降 (P < 0.01)。平均随访52个月,B超或磁共振泌尿系统水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提示梗阻均得到解决,并且均无复发。发生输尿管梗阻的移植肾3年存活率为82.5%,未发生输尿管梗阻的移植肾3年存活率为84.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肾移植后输尿管梗阻病因复杂,外科手术是解除梗阻的主要方法,处理得当,对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及远期存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3.
带蒂大网膜移植修补肾移植术后复杂性尿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移植修补肾移植术后复杂性尿瘘的应用价值。方法肾移植术后尿瘘行多次手术失败的患者21例,年龄23-55岁,平均32岁。尿瘘瘘口部位:肾盂2例,输尿管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口11例,输尿管末端坏死6例。肾盂瘘切除瘘口后局部修补再用带蒂大网膜移植覆盖,输尿管瘘、输尿管膀胱吻合瘘或输尿管长段坏死者在行移植肾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对端吻合或与膀胱再植后用带蒂大网膜包绕于吻合口。结果21例患者手术一次成功20例(95%),失败1例(5%)。手术时间75-120min,平均95min。术中失血100-550ml。平均310ml。失败原因为伤口感染导致大网膜坏死而切除移植肾。随访1-7年,尿瘘无复发,吻合口无狭窄、肾积水及尿路感染,肾功能正常。结论利用大网膜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带蒂大网修补肾移植术后复杂性尿瘘取材方便,组织修复快,尿瘘复发率低,一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4.
患者女 ,17岁。因会阴部赘生物 1年余于 2 0 0 0年 7月 5日就诊。 1年前于阴唇及阴蒂部位出现淡红色丘疹 ,渐增大增多 ,互相融合 ,呈菜花样增生。无痛痒感 ,无白带增多及性交痛。曾多次就诊于私人诊所 ,以“尖锐湿疣”予激光、冷冻、肌注干扰素等治疗 ,有缩小。近 2月来赘生物增长迅速 ,会阴部有明显不适 ,影响排尿排便 ,故来我院进一步治疗。患者 1年前曾有数次非婚性交史。皮肤科情况 :患者口咽部粘膜正常 ,无赘生物。躯干、四肢皮肤未见皮损。会阴部有一 18cm× 9cm×4cm之菜花状赘生物 (见图 1) ,边界清楚 ,有宽厚基底 ,无蒂 ,图 … 相似文献
75.
输尿管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分析213例输尿管镜手术患者病案资料,统计术中、术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术中输尿管穿孔7例(3%),3例改开放手术,4例成功留置双J管保守治疗;术后肉眼血尿62例(29%),应用止血药物2 d后多自行停止;术后腰痛31例(14.6%),其中肾绞痛5例(2.3%),分别针对引起腰痛的原因进行处理而好转;感染9例(4.2%),经抗感染治疗、拔除双J管等恢复;结石残留21例,保留双J管行ESWL治愈.结论输尿管镜手术严重并发症较少见,且绝大多数可保守治疗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6.
目的:实践证明他克莫司不仅比环孢素A肾毒性较小,而且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还能提高肾移植受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来改善移植肾功能。观察用他克莫司替代环孢素A减缓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的速度,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3-03/2006-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正在服用环孢素A的慢性移植肾肾病早期患者64例,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及分组:按用药情况分为2组,他克莫司组(n=31)将环孢素A改为他克莫司,剂量为0.15~0.3mg/(kg·d),其他免疫抑制剂不变;环孢素A组(n=33)环孢素A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均不作调整。③实验评估:分别于药物方案调整前、调整12,36个月后监测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血脂及抗高血压评分,抗高血压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强度越大。结果:6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肌酐水平:药物调整12个月后,他克莫司组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调整前(P<0.01);调整12,36个月后,环孢素A组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1)。与环孢素A组相比,他克莫司组血肌酐水平在调整12,36个月后明显降低(P=0.011,0.046)。②抗高血压评分:药物调整12,36个月后,他克莫司组均显著低于环孢素A组(P<0.01)。③血脂水平:药物调整12个月后,他克莫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环孢素A组(P<0.01)。结论:当肾移植患者出现慢性移植肾肾病时,将主要免疫抑制剂由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可以改善肾移植受者的肾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可减缓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进展,有助于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77.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抗感染、碎石、经尿道电灼、电切加气化、膀胱灌注及膀胱切除等治疗.结果 41例随访6~72个月,平均22个月;治愈29例,12例好转、其中3例在6~28个月内复发、1例于病理报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在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前提下,经尿道电灼、电切、气化及膀胱切除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膀胱灌注并非必需.腺性膀胱炎有恶变趋向,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8.
肾移植受者环孢素A治疗窗浓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寻找环孢素A(CsA )在肾移植受者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中的理想治疗窗浓度。方法 :用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268例患者全血CsA谷值浓度 ,并按术后时间及临床诊断分组比较。结果 :CsA理想治疗窗浓度为 :术后1mo内300~400μg/L ,2mo~3mo内250~350μg/L ,4mo~6mo内150~250μg/L ,7mo~12mo内100~200μg/L ,12mo以后100~150μg/L。结论 :CsA在理想治疗窗浓度内 ,既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 ,又能减少CsA毒性反应和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9.
目的:肾移植中输尿管-膀胱吻合和输尿管-输尿管端端吻合是两种常用尿路重建方式术后,比较其发生泌尿系常见并发症的情况。
方法:选择2003-01/2006-10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80例。按尿路重建方式随机分为输尿管-膀胱吻合组和输尿管-输尿管端端吻合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知情并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男女比例、患者年龄、术前透析时间、透析类型、供者年龄、冷缺血时间、HLA错配及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尿管-膀胱吻合组采用经典的膀胱外黏膜下隧道法。输尿管-输尿管端端吻合组:将受者输尿管近端结扎,远端输尿管导管探查通畅后,修剪供肾输尿管及受者输尿管吻合端成袖口状行端端吻合。操作者为两名有岗位资质的医生。各完成40例。观察术后患者漏尿、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梗阻及尿路感染等尿路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年随访.输尿管-膀胱吻合组和输尿管-输尿管端端吻合组漏尿发生率分别为2.5%和5.0%(P〉0.05),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率分别为10%和0(P〈0.05),输尿管梗阻发生率分别0和5.0%(P〉0.05),反复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5%和0(P〈0.05)。
结论:输尿管-输尿管吻合与广泛使用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比较.输尿管反流、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低。因此输尿管-输尿管端端吻合可以作为肾移植尿路重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