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骨髓间质干细胞源性早期神经元与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移植治疗猴脊髓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目前临床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应用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可以促进神经元修复、轴突再生。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中的一种非造血类成体干细胞,易于获取和增殖,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本实验以恒河猴为研究对象,将自体MSC在体外诱导为早期神经元细胞,并应用可降解生物材料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共聚体(mPEG—b—PLA)作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控释载体,将两者联合移植到脊髓损伤处,探讨其修复脊髓结构、恢复猴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人胚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分成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组(BMSCs组)、OECs移植组(OECs组)和PBS对照组(PBS组),通过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脊髓传导功能的改善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病理形态学方法观察组织结构修复情况。结果BMSCs组BBB评分高于OECs组(P<0.05);两细胞治疗组MEP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BMSCs组嗜银染色可见脊髓损伤近端有较多再生纤维向远端延伸,形成神经纤维束,而OECs组再生纤维较少;两种移植细胞均可在损伤处部分存活,BMSCs组可见BMSCs来源的细胞Nestin、NF、GFAP的阳性表达。结论BMSCs移植比OECs移植能更有效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与乏氧诱导因子1a(HIF-1a)、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淋巴结转移者36例、无腋淋巴结转移者44例)的HER-2、HIF-1a、GLUT-1及VEGF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HER-2、HIF-1a、GLUT-1及VEGF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及其相关性.结果 HER-2、HIF-1a、GLUT-1及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淋巴结转移组比无腋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表达(P<0.05);HER-2与HIF-1a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1,P=0.000);HIF-1a与GLUT-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9,P=0.000);HIF-1a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00).结论 HER-2、HIF-1a、GLUT-1及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HER-2可能通过HIF-1a对GLUT-1、VEGF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分析异烟肼、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03~2012-02间收治的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抗结核治疗与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异烟肼、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的生化指标、治疗效果及患者的临床转归.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脑脊液细胞计数、蛋白定量、葡萄糖及氯化物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88.2%与67.6%,χ2=4.191,P=0.040);实验组与对照组死亡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9%与2.9%,χ2=0.000,P=1.000);实验组残障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8.8%与29.4%,χ2=4.660,P=0.031).结论 异烟肼、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并改善了疾病的转归,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米氮平与氯丙咪嗪治疗抑郁和焦虑共病的疗效对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米氮平、氯丙咪嗪抗抑郁和焦虑的共病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65例同时符合抑郁症与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HAMD17项评分总分≥17分,≤23分、HAMA总分≥14分, ≤29分。分别随机给予口服米氮平(简称A组)和氯丙咪嗪(简称B组)。研究全程为期4周。疗效评定按HAMD、HAMA得分≤7分为治愈,减分50%为有效。数据进行X2及t检验。结果入组时两组 HAMD、HAMA得分无显著性差异(t=0.32,P>0.05),治疗第1周A组HAMD得分下降比B组明显, HAMA得分下降更为明显。治疗第2周开始A组HAMD、HAMA得分下降均比B组来的显著。第4周末A组临床治愈18例(56.3%,18/32),临床有效28例(87.5%,28/32)。B组临床治愈15例(45.5%, 15/33)临床有效27例(81.9%,27/33)。米氮平组有效率87.5%,氯丙咪嗪组有效率81.9%,无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0.76、0.40,P>0.05)。B组的不良反应例数及严重程度均远高于A组。结论对具有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患者可用米氮平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跨膜蛋白79(TMEM79)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评估其对Ia-IIa期HCC切除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HCC病例9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C肿瘤组织与配对非肿瘤组织中TMEM79蛋白的表达,分析TMEM79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通过对随访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TMEM79蛋白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差异,评估TMEM79蛋白对Ia-IIa期HCC术后的影响。结果:TMEM79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肿瘤组织(χ2=4.270;P<0.05),TMEM79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HCC组织间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02;P<0.05);TMEM79阳性与阴性表达组间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Cox回归分析,TMEM79蛋白阳性表达是Ia-IIa期HCC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HR=2.001,95%CI(1.152,3.476),P&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1号染色体短臂和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和α-地中海贫血/智力低下综合征X染色体连锁基因(ATRX)对胶质瘤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4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存档病理组织蜡块进行IDH1突变、ATRX表达缺失检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1p/19q缺失情况,通过门诊复查和电话等方式随访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联合IDH1、1p/19q和ATRX将胶质瘤患者进行分子分型(A型:IDH1突变,1p/19q缺失;B型:IDH1突变,1p/19q完整;C型:IDH1野生,ATRX突变;D型:IDH1野生,ATRX野生),并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差异。结果联合分子分型与胶质瘤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与病理分型均有关(P<0.05),其中与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最大,而与性别、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4组分子分型的胶质瘤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差异显著(Log-Rank:χ2=31.631,P<0.001),其中B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最长,D型患者中位生存期最短。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KPS评分、病理分型、IDH1、ATRX、联合分子分型和治疗方案均独立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和1p/19q缺失无关(P>0.05)。结论联合IDH1突变、1p/19q杂合缺失和ATRX突变对胶质瘤患者进行分子分型,有助于临床诊断,还可能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腮腺肿瘤患者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8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CE-MRI联合DWI进行检查,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照,比较腮腺良、恶性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DCE-MRI联合DWI检查的诊断效果、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的一致性。结果全部58例肿瘤中,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13例。DCE-MRI联合DW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54,DCE-MRI或DWI单独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54、0.561,联合诊断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b值(b=1000)情况下,良性肿瘤(除外腺淋巴瘤)病灶ADC值均高于恶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联合DWI诊断的灵敏度92.31%(12/13),特异度95.56%(43/45),准确性94.83%(55/58)。结论 DCE-MRI联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