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102.
患者男,59岁.因持续发热20余天入院.入院前20余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9℃,不伴畏寒、咽痛、咳嗽,无尿路刺激症状,无腹痛、腹泻,无关节、肌肉痛,无皮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104.
重视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隐球菌脑膜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对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充分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治疗方面国内同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目前治疗的主要参考标准是2000年美国真菌治疗协作组制定的隐球菌病诊治指南,其中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共分为三个阶段,①急性期(诱导期):  相似文献   
105.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nosocomial candidemia in Huashan Hospital during a 10-year perio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 cases of nosocomial candidemia in Hua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Fudan Univers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8- 2007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underlying conditions, risk factor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reatment and outcome were described. The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chi square test or Fisher exact probability test.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done by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candidemia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as 0.28/10 000 patients per day.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was C. albicans (59/109,54.1%), followed by C. tropicalis (20/109,18.3%), then C. parapsilosis (11/109, 10. 1%), C. glabrata (11/109, 10.1%), and other Candida spp. (8/109, 7.3% ). Underlying diseases frequently identified included diabetes (50,45.9%), solid malignancy (32, 29.4%), head trauma (13, 11. 9%) and stroke (12, 11.0%).There were 37 cases who died or deteriorated. The overall mortality was 34.0% and the attributable mortality was 22. 0% (24/109). In multivariate prognostic analysis, ret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OR: 5.42, 95% CI: 1.68-17.41, P=0.005), corticosteroid medication (OR: 3.69,95% CI: 1.10-12.34, P=0. 034), and severe sepsis on the day of candidemia (OR: 2.94, 95% CI:1.72-15. 21, P = 0. 003) were factors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to increased mortality. Furthermore,adequate antifungal therapy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decreased overall mortality (OR: 0. 27,95% CI: 0. 09-0. 78,P=0.015).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candidemia in our hospital has been increasing during the past decade.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candidemia,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非AIDS相关隐球菌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7年至2007年间24例非AIDS相关隐脑病例(初始治疗均为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观察其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采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康唑治疗中位剂量为400 mg/d,中位疗程为20.5 d.初始治疗2周时,部分应答4例,占16.7%.无应答20例,占83.3%,有效率为16.7%,无死亡病例.治疗10周时,部分应答8例,占33.3%,完全应答7例,占29.2%,无应答4例,占16.7%,有效率为62.5%,死亡5例,占20.8%.病程中22例因疗效不佳而加用或改用两性霉索B、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或伊曲康唑等.随访1年,24例中有11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隐脑,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对于非AIDS相关隐脑,以氟康唑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者疗效不佳,大部分息者因治疗失败而需改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提示该方案不适用于非AIDS相关隐脑的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107.
随着抑郁症越来越被重视,抗抑郁的新药不断涌现。阿戈美拉汀(agometatine)作为第一个褪黑激素类抗抑郁药,由法国某公司研发,属于萘环类化合物,能同时激动MT1和MT2受体,且兼有拮抗5HT2C受体作用,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调节患者的睡眠结构增加睡眠[1]。本研究主要对阿戈美拉汀原料药进行长期毒性研究,观察该药物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毒性靶器官及恢复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的构建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并将其应用于细菌检测.方法: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合成针对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的通用探针,以及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探针,并构建基因芯片.利用所构建的芯片检测相应细菌,并观察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相应的基因芯片;所构建的基因芯片能准确检出相应细菌,无交叉阳性现象,检测时间约需6 h;所构建的基因芯片能检测出DNA含量为15 fg的大肠埃希菌基因组DNA.结论: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可用于细菌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且耗时少.  相似文献   
109.
贻贝仿生的表面化学是近年来材料学、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热点。多巴胺可以作为贻贝足丝蛋白(Mfp)超强黏附特性的模型分子,通过复杂的氧化-自聚和组装,形成多种功能的聚多巴胺(PDA)纳米涂层和纳米粒子,在分离膜、吸附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物黏结剂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小组近年来持续开展了基于贻贝仿生化学的分离功能材料制备与结构调控的研究工作,率先将多巴胺表面沉积方法应用于多孔分离膜表面的构建与功能化,提出了多巴胺的自聚-沉积过程模型,进而验证了PDA沉积层的纳滤分离特性,建立了一条简单方便的膜表面功能化与纳滤膜制备新途径。本文主要对基于贻贝仿生化学的分离功能材料,特别是分离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0.
内毒素是引起感染性休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抗内毒素治疗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认为最具前景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