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皮肌炎的消化系统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肌炎是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 ,主要累及横纹肌 ,是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据国内、外文献报道 ,皮肌炎与消化系统关系密切 ,少数患者在未出现皮肤损害前可突出表现为消化系统损害。现将我院1986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确诊为皮肌炎的 183例患者消化系统表现进行临床分析。同时回顾分析我院 1974~1998年 380例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83例皮肌炎均符合Bohan等[1] 的诊断标准。其中皮肌炎 174例 ,多发性肌炎 9例。男 6 5例 ,女 118例 ,男女之比为1∶1.82 ,年龄为 5~ 85岁。统计学方…  相似文献   
52.
病例:患者,女,30岁,因便血12h,伴头晕、胸闷5h入院。患者入院前12h无诱因解2次血水样便,鲜红色夹杂大量暗红色血块,量约500ml,无腹痛、呕血,5h前因头晕、胸闷入院就诊。患者10天前因发热、干咳等曾口服安乃近、感冒通等药物2天。既往无反复腹痛、腹泻、解血便和发热病史,否认有结核病史。末次月经2001-12-24,孕8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7℃,呼吸32次/min,心率140次/min,血压112/82 mm Hg(1mm Hg=0.133 kPa),神清,烦躁,面色苍白,中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口腔无溃疡,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子宫符合孕月大小,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6次/min。肛检指套染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对抗生素所致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的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该院1994~2005年73例临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PMC患者从年龄、合并疾病、抗生素的使用种类、时间、发病时间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PMC多发于合并有长期慢性疾病、年龄大、体质差、手术后及抗生素应用不规范的老年患者。结论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发PMC的主要原因,对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结合结肠镜的特征表现首先应考虑有无PMC,及早停用抗生素,使用足量和足疗程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治疗PMC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椎间盘组织中TGF-β1和Smad3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JEDA801D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4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椎间盘髓核组织及12例正常对照组椎间盘组织中TGF-β1和Smad3表达水平进行测定,正常对照组均系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间盘髓核组织。结果实验组TGF-β1和Smad3累计光密度值分别为(62.79±18.53)、(32.72±13.41),显著高于对照组(39.07±19.76)、(20.95±6.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TGF-β1和Smad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滑脱分度对两种蛋白表达有重要影响。结论 TGF-β/Smad信号通路参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发展过程,调节该信号通路的表达可能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胰腺疾病相关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选择广东省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院199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胰腺疾病相关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受累静脉、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检查、治疗和结局.结果 11年共收治本病52例,占同期门脉高压症的4.58%.常见基础胰腺疾病依次为慢性胰腺炎21例、胰腺肿瘤15例、急性胰腺炎和胰腺假性囊肿14例,其他胰腺疾病2例;52例患者有明确的受累静脉,脾静脉是最常受累的静脉(38例,73.1%),其次为门静脉21例(40.4%),肠系膜上静脉阻塞11例(21.2%),无单独受累者.脾脏肿大48例(81.4%),为轻、中度肿大,脾功能亢进31例(52.5%),程度较轻,以白细胞减少为主.45例患者(76.3%)有胃、食管静脉曲张(孤立性胃静脉曲张35例),22例有破裂出血(42.3%).药物治疗可控制急性出血,但不能预防再出血.23例行脾切除术,主要指征是反复发生的消化道出血,术后患者均未再出血(随访6个月~6年).结论 胰腺疾病可累及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枝,导致广泛性或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急性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而手术可能是防止再出血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6.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胃癌的生物治疗作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四治疗模式,已成为目前胃癌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胃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7.
大肠息肉癌变的临床和结肠镜诊疗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大肠癌变息肉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和内镜诊疗特点。方法:将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按有无癌变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癌变组年龄较大、便血发生率较高;息肉体积越、呈分叶或菜花形、多发性息肉者易发生癌变;息肉癌变者均为腺瘤性息肉,含绒毛成份越多,越易发生癌变。结论:大肠息肉癌变与体积大小、形态、绒毛成份含量等因素相关;早期息肉癌变者,可在内镜摘除癌息肉后密切追踪,不必经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8.
流式细胞术分析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增殖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目的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典型增生(Dys)和胃癌(GC)病变中,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DNA倍体变化的规律及对疾病发生的可能作用.方法 CSG15例,CAG15例,Dys16例和GC 50例经TUNEL方法标记凋亡细胞和碘化丙啶标记细胞DNA双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和细胞增殖指数(PI)及DNA指数(DI).结果在CSG,CAG,Dys和GC中,AI分别为10.2%,11.9%,18.3%和6.6%.GC的AI显著低于Dys和CAG(P<0.05);PI为14.9%,20.1%,24.6%和31.8%.GC的PI显著地高于其余3组(P<0.05),Dys的PI亦显著高于CSG(P<0.05);AI/PI比值分别为0.65,0.57,0.72和0.22.GC的AI/PI比值显著地低于其余3组(P<0.05).PI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转移、分期及DNA倍体类型有关.CSG和CAG的DNA均为二倍体,16例Dys中有4例(25%)为异倍体DNA,50例GC有41例(82%)的DNA为异倍体.异倍体DNA的胃癌,其PI(33.6%)明显增高,而AI/PI(0.19%)却明显低于二倍体胃癌(分别为23.4%和0.35%),P<0.05.AI与PI在CSG和CAG中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52和0.55,P<0.05).但在Dys 和GC中并无明显的关系(P>0.05).结论胃癌及癌前病变存在着细胞增殖和凋亡平衡的失调,表现为细胞增殖增加和凋亡减少.细胞增殖的显著优势是胃癌形成的细胞动力学特征.异倍体DNA最早出现于不典型增生,而在胃癌时最为显著.异倍体DNA的胃癌有明显高的细胞增殖指数和显著低的凋亡指数与增殖指数比值,提示DNA倍体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诊断胃癌和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肠道类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6例肠道类癌中25例为良性类癌,7例恶性类癌,4例出现类癌综合征的表现,7例恶性肠道类癌均发生转移。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以阑尾类癌为最多见。结论:肠道类癌大小、有无浸润及远处转移是判断肠道类癌良恶性的主要依据。肠道类癌的恶性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手术治疗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