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胰腺癌中MAT1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MAT1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多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首先分析了70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标本、10例胰腺良性肿瘤、14例慢性胰腺炎和10例尸解来源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中的MAT1蛋白表达。然后比较MAT1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多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癌灶部位、癌灶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TNM分期。 结果: MAT1蛋白主要表达于胰腺癌癌细胞,也可见于成纤维细胞,棕黄色染色局限于细胞浆和核膜。75.7%(53/70)的胰腺癌组织中可见MAT1蛋白的表达,而正常对照标本中则未表达或仅微弱表达MAT1。MAT1在4种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MAT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它3种组织。进一步分析发现,MAT1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TNM分期呈显著相关(P<0.05),但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结论: 在胰腺癌中表达明显上调的MAT1蛋白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相关,并且MAT1蛋白是评估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有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2.
1 引 言装有心脏起搏器患者,在进行高频电凝治疗时有特殊的危险性,有实验证实高频电发生器在距离带有起搏器的病人1米远的地方,仍可引起患者心脏停搏的危险。迄今作者未见国内外有在安装起搏器患者身上进行高频电凝治疗的报道。5年前我们以高频电凝方法为1例长期应用心脏起搏器,不能承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在内镜下行早期胃癌黏膜切除术,并取得圆满成功,现报道如下。2 病例报告男,75岁,主诉稍事活动即心悸气促11年,伴记忆力明显减退,手颤半年,于1994年8月第九次住院诊治。患者自1983年以来反复发作心跳慢及晕倒…  相似文献   
33.
胃癌临床特点与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附4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春燕  朱兆华 《新医学》2003,34(9):551-55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2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癌临床表现以上腹痛或上腹不适最常见,占66.9%(28l/420),纳差消瘦占31.9%(134/420),呕血或黑便占25%,(105/420),吞咽困难占14.5%,(6l/420)。最常见胃窦部胃癌,占52.9%(222/420)。手术治疗的379例患者中早期胃癌占5.5%(2l/379),进展期胃癌占94.5%(358/379),进展期胃癌中溃疡浸润型胃癌最常见,占48.3%(173/358)。肿瘤大小4-6cm者最多见,占29.5%(124/420);低分化腺癌最常见,占51.9%(218/420)。TNM分期以Ⅳ期最多见,占51.4%(216/420)。手术患者中50.1%(190/379)接受根治术,52.5%,(199/379)接受术后化学治疗。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术后化学治疗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术后化学治疗患者比术后无化学治疗患者的生存期长(P=0.001),且不同化学治疗方案对生存期也有影响。结论: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术后化学治疗是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术后化学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胃炎(LCG)的内镜、病理特点,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分析50例LCG的电子胃镜表现和病理所见,应用分级法评价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应用PPI三联疗法根除Hp。结果 LCG多见于中年男性,Hp感染率为84%。内镜特点:90%以上的病变位于胃窦和胃体的下段,特征性表现为多发性或弥漫性隆起样糜烂或脐样糜烂,共占70%,可并发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占40%。病理特点:全部组织均有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占58%。Hp的根除后,5/12例胃镜表现胃粘膜大致正常:4/12例表现为粘膜稍充血水肿和花斑样改变,占33.3%(P<0.05);3/12例糜烂灶明显减少,主要为散在的平坦性糜烂,占25%(P<0.05),而隆起样糜烂消失;淋巴滤泡完全消失:8/12例无淋巴细胞浸润,4/12例为1级改变,根除Hp后,淋巴细胞分级为0.33+0.49级(P<0.001)。结论 LCG有一定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根除Hp后,可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的浸润,且可治愈LCG。  相似文献   
35.
患者男,64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剑突下隐痛,多于饥饿时发生,进食后缓解。入院体检:心肺无异常,右上腹膨隆,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肝肋下约6cm、剑突下4cm,质地较硬,边缘较锐利,表面有结节感,肝区叩痛( ),移动性浊音(-)。空腹血清胃泌素162.12pg/ml,餐后0.5、1和2h分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亚细胞毒性剂量As2O3对rhTRAIL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1以As2O3(1μmol/L),rhTRAIL(500μg/L)及两者联用处理:采用AnnexinV-FITC和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TRAIL R1/DR4和TRAIL R2/DR5分子表达;RT-PCR方法检测TRAIL R1/DR4和TRAIL R2/DR5 mRNA表达.结果:rhTRAIL在单用或与As2O3联用时均可以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并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12-72 h),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As2O3与rhTRAIL联用24,48,72 h后,SGC7901细胞凋亡率分别显著高于单用rhTRAIL处理相同时间细胞(36.49%±7.12%,47.13%±3.44%,55.63%±7.16%vs 29.78%±3.18%、38.56%±1.89%,43.12%±6.23%,P<0.05); As2O3单用或联用rhTRAIL处理SGC7901细胞24 h后,细胞表面TRAIL R1/DR4和TRAIL R2/DR5分子的平均荧光密度(MFI)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增加(R1/DR4:29.44±4.29,26.14±3.40 vs13.45±3.81,P<0.05或P<0.01;R2/DR5:28.04±0.79.3 1.47±4.56vs16.45±5.07,P<0.05或P<0.01);与此同时,TRAIL R1/DR4和TRAIL R2/DR5mRNA表达水平增高.结论:亚细胞毒性剂量As2O3可能通过增加TRAIL R1/DR4和TRAIL R2/DR5基因表达、上调细胞表面TRAIL死亡受体从而增加胃癌细胞SGC7901对rhTRAIL的敏感性,两药可能联合用于治疗胃癌.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的电子肠镜和粪便潜血试验(fa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 FOBT)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186例的电子肠镜和FOBT的筛查结果。FOBT应用试纸免疫法和氨基比林化学法。结果在186例亲属的肠镜检查中阳性病变检出率高达80.1%,其中癌前病变占41.1%,恶性疾病占23.6%。而FOBT的检出率只有22.3%,明显低于肠镜的检出率(P〈0.001)。大肠息肉、息肉癌变和大肠癌在一级亲属的检出率分别为56.5%、6.5%和17.2%,在对照组分别为25.7%、0.5%和6.5%,两组比较,P均小于0.001。本组小于40岁的患者占阳性病变的20.1%和恶性病变的17.1%。肠镜检查检出Dukes A期大肠癌18例,占56.3%,B期12例,占37.5%,C期2例,占6.3%,D期0例。所有大肠癌患者均可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论在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进行结肠镜筛查明显优于FOBT,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可预防大肠癌和早期诊断大肠癌和提高根治手术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抗癌药5-FU纳米控释静脉注射微粒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聚乳酸 (PLA)作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A包载5-FU的纳米微粒(5-FU-NPs)。扫描电镜观察5-FU-NPs形态,通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5-FU-NPs的粒径分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5-FU-NPs的载药率,以MTT方法检测5-FU-NPs体外杀伤癌细胞效应,用5-FU-NPs不同剂量、给药频度条件下体内抑瘤实验。结果: 电镜观察5-FU-NPs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微粒,粒径分布平均值是191.1 nm,呈正态分布。5-FU-NPs载药率为15.2%。体外MTT实验提示5-FU-NPs作用明显优于5-FU(P<0.05)。体内抑瘤实验表明:5-FU-NPs间隔给药疗效优于未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量-效关系明显,且毒性减低。结论: 5-FU-NPs可以作为5-FU的有效载体,实现药物控制释放并减低毒性,发挥药物更佳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9.
熊小强  朱兆华  文卓夫 《癌症》2000,19(11):1027-1029
目的:观察和评价内镜下放置食管镍钛记忆金属带膜支架,姑息治疗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和食管气管瘘/纵隔瘘的疗效、并发症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治疗组胃镜下(部分进导丝时合用X线监视)放置国产和进口镍钛记忆金属带膜支架21例,共放置支架25枚,其中国产21枚,进口4枚。对照组为我院收治的27例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患者,行胃造瘘和静脉营养姑息治疗。结果:治疗组24枚支架安置定位准确,扩张满意,1枚位置偏高1.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通过挖掘并分析西那卡塞和依特卡肽心脏器官疾病相关的不良事件(CRADE)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西那卡塞和依特卡肽的药物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频数法检测两药的CRADE信号,并分析CRADE发生的频次、信号强度,与用药疗程、治疗剂量的关系等。结果 共纳入ADE报告13 136 477份,其中西那卡塞和依特卡肽CRADE报告分别为631份和327份。在两药的CRADE信号挖掘中均发现了心脏停搏和心绞痛2个新信号,主动脉狭窄和冠状动脉狭窄则是依特卡肽的另两个新信号。西那卡塞各项CRADE信号强度普遍低于依特卡肽。在依特卡肽CRADE信号中,主动脉狭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报告比值比分别为259.307和179.621,远高于其他CRADE。西那卡塞在30 mg·d-1的给药剂量下,CRADE的报告频次多;当用药疗程大于8周时,CRADE的报告频次更高。结论 有新的西那卡塞和依特卡肽CRADE信号被发现,应用西那卡塞疗程较长,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用依特卡肽时,需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