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广东地区近20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广东地区不同时间段AP的发病率和病因谱的变化。方法总结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1986年至2005年1316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年资料按每5年为一年度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6年至1990年间AP病例数占同期内外科住院总人数的0.19%,1991年至1995年间上升为0.36%,1996年至2000年间升至0.54%,而2001年至2005年间则高达0.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按病因分析,4个年度段胆源性胰腺炎分别占65.97%,62.81%,59.15%,58.65%(P〉0.05);高脂血症相关AP分别占6.25%,10.88%,12.96%,14.66%(P〈0.05);特发性胰腺炎分别占4.86%,8.77%,10.42%,12.59%(P〈0.05)。高脂血症相关AP和特发性胰腺炎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而胆源性胰腺炎则略呈下降趋势。结论AP发病例数逐年增多,胆道疾病仍为主要病因,高脂血症升为第2位原因,其次为特发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用纳米载体包裹的三氧化二砷(As2O3)在荷胰腺癌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对腹水生成和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载As2O3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粒(As2O3-NPs),用体外释药方法研究其释放特性.于小鼠右前腋下接种SW1990细胞12 d后,静脉给As2O3-NPs 5.0 mg/kg体重,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正常和肿瘤组织中As2O3含量.观察不同浓度As2O3-NPs对腹水生成的抑制作用.观察10.0 mg/kg体重As2O3-NPs处理的胰腺癌小鼠的存活期、体重、腹腔渗透性及腹水中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As2O3-NPs直径为(210±23)nm,含药量为29%(重量比),体外释药速度明显慢于单纯的As2O3.As2O3-NPs在体内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腹水形成,减少腹膜的通透性,增加腹水内凋亡细胞量,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论 As2O3-NPs具有明显的缓释药物功能,能有效积聚在肿瘤组织,并抑制癌性腹水生成,是一种有希望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全结肠型(PUC)和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DUC)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及其区别。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PUC 52例和DUC 97例的临床病理和内镜资料。结果 PUC 的血便明显者(90.38%)较DUC(71.13%)多(P<0.05),每日血便次数(6.86±4.52)亦较DUC(4.00 ±2.52)多(P<0.01),临床活动指数(AI)(201.03±35.73)明显高于DUC(157.52±37.73)(P<0.01), 临床分级以Ⅱ、Ⅲ级为主,其中Ⅲ级构成比明显高于DUC(P<0.05),而DUC以Ⅱ级为主(P<0.05)。 PUC的临床分型中初发型和慢性持续型较DUC多(P<0.05),而慢性复发型较DUC少(P<0.05),临床分度以中重度为主(P<0.05),而DUC以轻中度为主(P<0.05)。PUC合并肝功能损害(23.08%)明显多于DUC(7.22%)(P<0.05),合并不典型增生和癌变明显多于DUC(P<0.05),合并息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C的内镜分级以Ⅳ级较DUC多,而I、Ⅱ级较DUC少(P< 0.05)。结论 PUC在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均与DUC有明显区别,提示PUC在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方面与DUC可能有着一定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与醛氢叶酸(Leucovorin)及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组成的 HLF 方案和足叶乙甙(Etoposide)与醛氢叶酸及氟尿嘧啶组成的 ELF 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采用 HIF 和 ELF 方案对48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结果:HLF组25例,CR0例,PR12例,NC11例,PD2例,有效率为48.0%;ELF 组23例,CRO 例,PR9例,NC11例,PD3例,有效率39.1%,P>0.05。两组主要毒副作用均为 WBC 减少和口腔溃疡,HLF 组Ⅲ-Ⅳ口腔溃疡(68.0%)较 ELF 组(39.1%)严重(P<0.05),未见心、肾毒性。结论:HIF 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除口腔溃疡外,心、肾、膀胱毒性小,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应用siRNA靶向沉默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hTERT基因表达,观察其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环氧合酶-2(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作为基因转染的载体,实时PCR进行扩增检测转染细胞的hTERT、bcl-2、COX-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TERT、bcl-2、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hTERT-siRNA完全沉默hTERT表达的基础上,bcl-2、COX-2基因mRNA表达的量在hTERT-siRNA转染后48h均明显受到抑制(P〈0.001),抑制率分别为87.86%、100.00%,但在72h后均恢复至与对照组相似的水平,而阴性对照组、Lipo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各基因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COX-2蛋白水平在转染48h和72h后被分别下调了58.54%和63.44%、50.06%和82.77%(P〈0.01),Lipo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靶向沉默hTERT基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bcl-2、COX-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机制中的作用,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产生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离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与CD4^+CD25^-T细胞后,将CD4^+CD25^+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在体外分别单独培养及按不同比例共同培养后,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独及混合培养时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分泌的水平。结果健康对照及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TGF-β均显著高于CD4^+CD25^-T细胞,而分泌细胞因子IFN-γ均显著低于CD4^+CD25^-T细胞(P〈0.01)。CD4^+CD25^+T细胞在体外可明显抑制CD4^+CD25^-T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且这种抑制能力呈效靶比关系(P〈0.01);但CD4^+CD25^+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CD4^+CD25^-T细胞在体外共培养对IL-10及TGF-β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1)。结论CD4^+CD25^+调节性T在体外可能通过细胞因子的调节发挥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病死率高。治疗的最佳措施莫过于早期发现HCC,即未发现有早期微小转移之前就给予手术切除,然而许多HCC患者就诊时已发生转移而失去了手术机会。近年来肝动脉化疗栓塞、经皮酒精注射治疗及放疗等综合措施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已大大改善了HCC患者的预后。但如何获知HCC患者在治疗后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杀灭情况,我们试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查找周围血单个核细胞成分中白蛋白mRNA,以示HCC患者循环血中罕见的肝癌细胞变化,监测其治疗效果以便选择更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8.
全反式维甲酸和5-Fu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6,他引:10  
目的观察ATRA,5-Fu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用ATRA,5-Fu单独和联合处理胃癌MGC-803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胃癌细胞活力随ATRA,5-Fu浓度增高、作用时间的延长其细胞活力逐渐下降,ATRA d1,d3,d 5的IC50分别为>40μmol/L,(20~40)μmol/L,(10~20)μmol/L;5-Fu d1,d3,d5的IC50分别为>25μmol/L,(2~5)μmol/L,(2~5)μmol/L;40μmol/L ATRA,5μmol/L 5-Fu及40μmol/LATRA+5μmol/L 5-Fu处理胃癌细胞3 d其细胞活力分别为46%,47%,8%(P<0.01),端粒酶活性分别为45.68%(P<0.01),100.00%,46.10%(P<0.01).结论ATRA,5-Fu均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二者合用具有协同抑制作用;ATRA能抑制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而5-Fu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无影响,二者合用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无协同抑制作用.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ATRA抗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9.
130.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胰腺痛早期诊断中应用影像学、血清肿瘤标示物、基因、端粒酶、蛋白质组学、流式细胞术和对高危人群筛查的现状,并展望建立真正意义上早期诊断胰腺癌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